楼主:airwwwwww - 

2013年7月徒步穿越墨脱(详细版)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6 10: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我们最后四人,奇迹一般遇到了反穿的强人……
这位姑娘请了一个背夫,反向走上山……反穿墨脱极具危险和挑战,因为是从海拔低地方爬到高处,体力消耗远远大于我们这样的传统正穿。注意她湿透的鞋。
姑娘并不孤单,她还有另外两个伙伴,一个老头和一个高三毕业生,还有背夫——于是你看到的女中豪杰是全轻装的。但是,他们很快就散开了。老头在后面被我们遇到,而高三毕业生,差一点冻死在路上……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6 12: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极为罕见地遇到反穿者,我们精神为之一振,然后就发现了反穿者伟大的地方之一——在上图这样滑溜溜的冰雪面,反穿者走过来,恰如我们必须走过去一样……
我在事先特意买了一双很可靠的品牌登山靴——我以为说明书里的不适合5000米以上雪线活动只是参考——我这是只是翻越夏季的4200米残余冰雪雪山而已。
残酷的事实证明,这样历经大半年炎热而不化的冰雪,比溜冰场还滑——我几乎无法站稳,完全靠两根登山杖在保持平衡,以极小的步伐缓慢前进,惹得前面的老驴大哥不停训斥。
但是我不想摔倒在海拔4200米的冰面,于是只能自顾自慢慢走,谢天谢地,冰雪只是在我们的必经之路上延伸了200米左右,如果再长一些,那么我可能真的会被一个人抛下了——尽管我是唯一一个由于穿上冬季防风冲锋衣而没有在这次穿越中感觉到冷的人。
由于下雨——只是小雨,多雄拉山的垭口汇出汹涌的河流。我在勉强追赶老驴大哥和父女俩时,留下了这张照片。
然后,我迷路了。
小雨导致垭口的雾气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们后来下到雪线,我找到时间拍出来的,雾气导致能见度只有几十米。我在垭口顶部迷路时,能见度不足10米……
只不过低头整理了一下照相机,我再抬头,就发现前面看不到人了。
我一直不太明白,当时是怎么那么镇静的——在知道2012年一名成都驴友独行被冻死雪山和一名贵州高三学生在独自登山后失踪至今的情况下……
我想起了从未用过的求生哨子……
我对着前方大声吹起来,并没有思考出完整的自救打算,接着,奇迹一般,老驴大哥从大雾中回来了。
我当时表现不出多少感激,我只记得自己承诺回到八一镇一定请大哥痛快吃一顿,可是后来大哥连这个机会都不给我。
由于事发突然,我当时没有多少恐惧、慌乱情绪,但是现在回想,我当时不吹求生哨,是极有可能抢在今年失踪的两个逃票驴友前变成今年的遇难者的……
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老驴大哥的救命之恩。
被老驴大哥返回接上后,我再不敢随意拍照了,相机被放进相机包,几乎再没有用过。只在走路时用手机粗糙拍照。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6 15: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紧紧跟着前面三个人——老驴大哥、父女俩,但是哪怕我只是把手机举起来,都会被拉出很大距离——这就是历史上长期困扰军队的步兵行进难题——直到正步诞生。
我好像没有在任何攻略和游记里看到有人描述多雄拉雪山下雨的样子……这前所未见的路段变得很滑,不过比起第二天的算是不错——我的登山靴没有问题,
我们坚持着向山下走去,在山顶垭口拍照的时候,父女俩中的女儿已经冻得发抖了,我想赶紧下山是当时所有人唯一的想法——像老驴大哥这样有侠肝义胆搭救我的,真是更加难得了。
下山的路比想象得困难,虽然又接连遇到反穿三人组中的白胡子老头和一个背夫还有一个采药的当地人,但是我们依然似乎走错路。
我们不得不在小溪里需求下山的路标——可惜绝大部分游客丢弃的垃圾都被冲走了。
我们居然发现所谓的下山路竟然沿着小溪冲刷出来的悬崖向下面延伸……
这小溪构成的下山路边,就是在大雾里时隐时现的深渊。如果滑下去,那么就成为今年的首位遇难者了。
……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6 2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遇到第一个大瀑布前,遇到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位穿蓝色衣服的小伙子就是我在墨脱行程中搭救的反穿者。
他只带了很少的钱,跟背夫和前面提到的姑娘以及白胡子老头,都是松散组队。他的装备被背夫带到了前面,而他自己由于连续反穿三个瀑布而冻僵掉队。
我还记得他像精灵一样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以似乎是做作的颤音说:“哥们儿,你有多余的衣服吗??”他的身体就像麦克风一样随着他的话音颤抖。
我拿出平时少有的语气呵斥他打消继续反穿的念头,随我们一同下到拉格补给点。后来才知道前面的大部队都劝说过他,然而只有在三个大瀑布把他浇透冻蒙以及我大声呵斥后,他才清醒过来——他的准备远不如他的命要紧。
我们这个时候刚好走到黄春燕的墓地附近,就决定在这里小休息一下。因为我一直穿着冲锋衣,感觉不到冷——反而在下了雪线后感觉有点热,所以很慷慨地把登山包里的抓绒衣、身上穿的冲锋衣给了他。
然后大家开始吃一点饼干,我们都盯着失败反穿者捏着压缩饼干还在颤抖的手指……
他除了身上的薄衣服,什么都没有,全部东西都在在随同反穿女神下山的背夫那里。我们很快结束休息加紧赶路,大家的情绪都镇定了很多,几乎一致默认当时的处境是野外求生……我甚至在转身离开时,用登山杖敲了墓碑,喊了一句“保佑我们论坛”。
我们紧接着就到达了第一个大瀑布,由于经验不足,
刺骨的水流隔着我的雨衣把我连同登山包一起压在瀑布里,我的登山包被冲得悬空挂在瀑布下的悬崖上。
现在我也做不出当初自救的姿势了,我像饿狼扑食一样两手两脚四肢着地,跃出了瀑布……大概真是潜能爆发了。
接着,失败的反穿高三生也顺利通过,就像他刚才反穿过一样。
父女俩中的父亲则一步打滑,同样被压在水流里,不能动弹,眼看就要滑下悬崖。
目睹这一危险场景,我和失败反穿者都坐在瀑布另外一端没有反应。大概我们都累坏了。
只听到女儿的尖叫,我这如梦初醒,赶紧和失败的高三反穿者一起走上几步,连着登山包背带和登山杖,把父亲拉出来……
太惊险了。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6 23: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的路,由于有失败的反穿高三生带路,变得容易很多,大家的信心高涨。
然后,我们这支最后的队伍,又救了两人。
沿途还看得到雪,和绿色热带植物共生,雾气还是很大。
离开雪地,这些石头路反而很滑,我还有心拍了照,这其实是第二天拉格到汗密热带雨林中令我受伤的超级光滑石头路的预示……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7 0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线慢慢下降到热带雨林峡谷,我一度走在前面,看到远处峡谷底部,有两个人正在拍照……
我发现他们完全是由于其中一人的雨衣是黄色的。
我还开玩笑冲大家说,又遇到两个超人反穿。然后举起登山杖冲他们大喊致意。奇怪的是,二人听到我的问候后,就离开以惊人的速度爬上来——至少有十几米的落差,最后还要爬上一个近乎垂直的陡坡。
我们这才发现,这两个在峡谷底部的“超人”,就是原来走在我们前面很远的师范生和另一个老驴——C大调。
C大调后来一直解释,是由于看到师范生一人体力不支掉队,不忍心才陪他留下的。可是师范生说是为了陪C大调到峡谷底部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珍贵风景才下到峡谷的……
总之,二人很兴奋地加入了我们的收容大队。
人越来越多,信心又回到队伍中,大家情绪高昂地向前走,都有种死里逃生的高兴。
就像接下来第二天那样,当我们一离开多雄拉山的山体,进入平地,就发现道路完全浸没在溪流里……
一个又一个小坡,在继续消耗收容大队的体力……
浸没在小溪里的石头小路除了比较光滑,再就是使得绝大部分人的鞋都湿透灌水。
远望,拉格的客栈却依然不见踪影——只是雾气太大,其实照片远处就是客栈。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7 04: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只有一个人,没有湿鞋——这就是C大调。
他真是老驴,居然在这样光滑的路面点着石头尖走路,却一次都没有打滑。我后悔忘记问他登山靴的品牌型号了。
靴子的品牌型号了。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7 06: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则是一个标准的墨脱涉溪过程,由于过度疲劳和路面打滑,还有鞋子湿透,大部分人选择直接踩在小河里。
我们顺利渡过了一条足以冲走我们的小河,河上的木桥看起来才修过,很安全。
一次又一次趟河,那种被迫让冰冷河水灌进靴子、然后提着湿漉漉、冷冰冰的裤腿继续在泥泞和光滑的地面缓慢行走,真是折磨。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7 09: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冒着小雨,踩在烂泥路,连我的手机摄像头都模糊了。
大约下午五点半,我们终于清楚看到了拉格补给点!!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irwwwwww 发表于 2014-4-17 12: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后面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这个时候真的激动了,不顾一起拿出来相机,对着拉格补给点开始拍照——典型的泥巴地,据说两旁是可以淹没半身的沼泽。
大家都激动了,虽然依然踩在水里,但是已经完全感觉不到冷。
这间简陋的、晚上灭火堆而烤不干我们鞋子的客栈,连同它后面的几家,是我们第一天徒步的生命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