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乡村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唐游侠 发表于 2014-5-20 11: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书》里有一句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对于人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历史上,饥饿是一个大的主旋律,历代的统治者都是以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作为自己施政的纲领,某些伟人的话也时常响起在我的耳畔,他们的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的温饱,让人们都能填饱肚子。记得朝鲜金三胖子的目标就是要在几年之内让朝鲜人民“有汤喝”,这么“重大”的目标也不外乎是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
  记得小时候,奶奶时常叮嘱我的就是要“爱惜粮食”,因为她们曾经经历过“大饥荒”。奶奶给我们讲述她们饥饿的故事,那时候大米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能够有一碗米饭吃感觉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她们吃草根,吃树皮,吃麦麸,吃稻糠,吃用来作肥料的棉饼,凡是能够入口的东西都被吃光了。看那荒野,树上都是光秃秃的,树叶都被摘完了,树皮也被剥光了,露出白的黑的木质,肃杀的情景就好像刚刚遭遇了蝗灾一样。吃完了树叶树皮,就去吃草根,什么条条根、白茅根、山蒿根这些现在连猪都不吃的东西,都变成了她们餐桌上的美食。草根吃完了就没什么可吃的食物了,但是饥饿是抹不去的记忆,奶奶们就去创造食物。首先就是吃煤块,松软嘎嘣脆的煤块也成了她们的食物。不知这种燃料吃下去会不会有毒,反正只要能暂时填饱肚子就行,她们根本就没有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她们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东北抗日联军吉鸿昌在被鬼子围困的时候,没有食物,吃的也是草根树皮。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语文老师在讲解吉鸿昌的革命事迹时说,吉鸿昌死后,日本鬼子认为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他能坚持那么长的时间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就把他的尸体拿来解剖,发现他的胃里满是棉花,原来他在饥饿得情况下,是在用棉花充饥。这个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实性我们用不着去考证,但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思考,就是抗日战士们在食物紧缺的时候是如何创造食物的。
  泥土也一度成为了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的一种食物,最著名的要数“观音土”了。这个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联系在一起的泥土是否就能够救赎那些处在饥饿线上痛苦挣扎的人们呢??当然,回答是否定的。因为饥饿处在死亡线上的人们,观世音菩萨也救不了他们的命。由于观音土根本就消化不了,那些吃了观音土的人,大都因为腹胀而被撑死了。虽然很多人都被撑死了,但是人们仍然抵抗不了饥饿的肆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吃观音土的仍然是大有人在,做个饱死鬼总比活活饿死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