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有成为大城市的必要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cscbs2012 发表于 2014-6-4 1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怀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湘黔川鄂桂五省通衢”之称,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向大西南的过渡地带。怀化处于贵阳一重庆一宜昌一长沙一柳州—贵阳这一半经约450公里靶形结构空洞的中心,是我国东中部通向大西南的结合部,在我国经济格局中扮演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角色,发展余地广阔,近百年来一直有将此区域单独建省的设想,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实施,由于远离各省的经济中心,导致这一区域经济、文化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现在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中科院叶大年院士从城市分布“环形空洞理论”这一地理经济学规律论证了怀化将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云贵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差,被列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而怀化处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之一,属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怀化及其周边的地区如黔城、芷江、安江、洪江、辰溪、麻阳等地沅江水资源充足(沅江的水资源超过黄河),建设面积广,借助于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手术,有建设成为山区大城市的条件,这些区域之间的山地是体现城市个性的天然绿心。怀化还有独特的交通、通讯优势。怀化是全国第九大铁路编组站,国家重要铁路动脉湘黔铁路、枝柳铁路、沪昆高速客运专列、渝怀铁路、怀邵衡铁路(兰厦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沪昆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娄怀高速公路、320国道、209国道在城区交汇,现已复航的芷江机场曾是远东第二大机场,加上两条国家一级通讯光缆在市区交汇,使怀化成为我国东西结合部的交通通讯大枢纽和物流中心。怀化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为全国十大水电基地的主体地带之一,加上周边地区,水能蕴藏量超过1500万千瓦;怀化的石煤资源和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怀化具备了发展工业的大运量、大电量、大水量。怀化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怀化及其周边区域是中国最值得旅游的地方,既有张家界、崀山、梵净山、雪峰山这样的自然景观,有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黔城这样的古城资源,有芷江抗战受降城、雪峰山抗日战场,有高庙农耕文化遗址、袁隆平杂交水稻纪念园这样的稻作文化品牌,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旅游,还有魏源、蔡锷、粟裕、沈从文、熊希龄等名人故居。
  今后的竞争主要是大城市圈之间的竞争,云南、贵州总人口8500万,城市化率只有30%左右,今后二三十年内城市化将超过65%(最终将超过70%),意味着还有3000万人口需要进城,而昆明和贵阳由于水资源等的限制难以建设成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圈以满足区域内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大理、六盘水、遵义、凯里等城市也难以聚集较多的人口,西部人口将大量东移。怀化周边2000多万人口的地区目前城市化也只有30%左右,今后城市化将超过65%,而周边其他地区要么因为生态限制,要么因为建设面积的限制,难以承载较多的城市人口,区域内的城市化也主要得依赖怀化。因此需要将怀化建设成类似重庆的大城市,才具有与其他经济圈竞争的能力。将怀化建设成大型城市:
1、有利于扶贫、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别:怀化周边是湘、黔、鄂、桂、渝五省市区的边远贫困山区,与其长期被动“输血”扶贫,不如主动将怀化发展起来,让怀化具有“造血”功能以辐射周边地区。
2、有利于全国人口的合理布局:如果怀化不能成为大城市,那么就不能成为开发西部的“桥头堡”,既不能留着本区域人口,更不能有效截留住西部人口东移,中国人口布局进一步恶化,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不利于今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3、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几十年的低生育率决定了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经济即将衰退,中国沿海贸易将降低。而印度由于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庞大的市场,将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印度经济圈的崛起,给中国带来的贸易机会远远比台湾和泛北部湾经济圈要大。今后中印陆地铁路贸易将不断加强。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中心将停止东移,而转而西移。怀化将成为中国东、中部与印度贸易的桥头堡。
4、有利于国防安全:西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国防任务重,但是城市化将使得西部人口将越来越稀少,相对于周边的人口优势将下降,国防压力增大,沪汉蓉铁路沿线的西部还有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大城市镇守,而沪昆铁路沿线的西部城市贵阳和昆明力量过于薄弱,那么就需要将怀化建设成为另一个“重庆”以增强沿线的国防力量,东可以凭借雪峰天险保存国家实力,西可快速增援云南边境,南可快速增援广西边境。
5、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融合:怀化周边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如果持续贫困化,可能会激化民族矛盾;将怀化建设成为大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不但有利于本区域的民族团结和融合,也有利于解决云贵地区的民族问题。
6、有利于缓解老年化和留守儿童问题:如果怀化不能成为中心城市,那么湘西、黔东大量年轻人口将离乡背井外移到遥远的东部大城市,结果湘西、黔东将成为老弱病残的基地,给地方政府增加很多压力,并威胁区域稳定,“留守儿童”也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怀化能够发展起来,再加上对县域经济的辐射作用,那么年轻人可在本地就业,交通方便,让他们上可顾老,下可养小。
7、有利于发挥生态优势:将怀化发展成大城市,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将有利于怀化走以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大市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8、有利于应对环境危机:湘西、黔东地理多样,海拔从100多米到2000多米,气候多样,万一今后出现气候危机,还将成为气候灾难的逃难所。
  江西赣州与怀化区位优势和发展条件比较类似,2008年城区人口也是50多万,2009年赣州已经提出用20年左右时间把中心城区打造成面积达200至300平方公里、拥有城市人口200至300万的特大城市。怀化应该借鉴赣州的思路,在20年左右将怀化城区人口增加到300万,远期将人口增加到500万以上,以此确立湘滇黔桂鄂五省通衢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从资源承载能力看,怀化有条件建成人口上千万的城市。怀化应该趁早将鹤城区、芷江县、中方县、洪江市、洪江区、辰溪县、麻阳县合并成大怀化市,掌握发展的地理主动权,以便整合旅游资源、统筹今后产业布局。
  郑州也是火车拖来的城市。19 世纪末期郑州是一座人口不过2 万的旧县城。1905 年与1909 年,平汉铁路和汴洛(陇海)铁路相继筑成,郑州成为铁路枢纽。但由于没有国家层次的准确的城市定位,郑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算快,区位交通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1954年成为省会城市之后,郑州开始真正崛起,从1953年到2008年,短短55年时间,郑州市区人口从14.8万增加到326.5万,增加21倍;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1.5平方公里增加到303平方公里,增加25倍。现在郑州更是提出了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000万人,城镇人口789万人,其中中心区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人。
  城市化过程是增加城市人口的大好时机,中国城市化将只需要二十多年就将完成。一旦城市化完成之后,人口变化就只是微调了,不会有太大变化了。尤其是中国即将面临人口负增长,今后聚集人口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因此怀化应该出台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抓紧时机聚集人口,积极招商引资,并要让基础设施(住房、学校、道路、公交)超前于人口发展。房地产要服务于人口增长,而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