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发展下去,黔城的市治迟早被洪江收回!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4 07: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黔城还不到洪江区人口的一半,工业商业都比洪江差一大截。
  一个3万人口的小县城,再怎么搞也是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
  黔城的旅游看来看去就是叫花子场合----赚一个吆喝!!
  整个黔城的旅游规划设计,就是桌子底下放风筝-----上不去!!
  黔城的市治没有洪江参与,就是小把戏摆家家戏-----鬼仔仔场合,永无出头的那一天!!
  政府忽视广大乡镇,把社会经济发展重点继续放在骑摩托车5分就可以走完的黔城镇,等于是床底下剁猪肉---等着撞板!!
  不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尊重行业游戏规则,不尊重权威,那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
  没有多少人口不要紧,没有产业就跟自然村差不多了,大家都把稻谷搬到马路上去晒!!
  跟江浙没法比,怀化很多乡镇都是拔光了毛的鸡,没有看到设置在乡镇的工厂烟囱在冒烟的,个个在本地团团转,能够飞到哪里去??
  你现在去怀化看看,有哪几家工厂不是从洪江安江搬过去的??黔城对怀化又有什么贡献??所以说,今后的洪江区安江镇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安江建设了不少房子,老友带我去看过,工厂情况不清楚,街景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次!!
  洪江区工委书记邓小建、区管委主任周华等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珠三角等地上门拜访客商,介绍政策,争取项目。他们的诚意打动了广大客商,洪江区工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年产3000吨锑酸钠项目、年产1000吨德华银杏酒生产项目、洪江区管道燃气项目、洪江区混凝土搅拌站项目、雪峰乌骨鸡深加工项目等相继落户洪江区。
  据介绍,今年1至10月,洪江区开工落地项目18个,合同引资15.35亿元,同比增长61.5%,实际到位资金10.4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年度计划的110%。
  洪江的最大问题是行政户口、交通和工资水平太低,特别是工资太低,应该在五年内达到工资翻一倍的目标!!
  怀化乡镇合并缺乏动力:主体镇不像江浙大镇那样经济实力雄厚,可以带动被合并的周边乡镇,结果将是政府拨款少了,乡镇干部位子少了,人心不稳,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畸形,推动劳动力进一步外流讨生活!!
  目前,最有经济基础条件合并周边乡镇的是洪江区,其次是鹤城区和沅陵、溆浦、辰溪、安江几个大镇,但是,安江要合并周边乡镇的阻力不小,阻力来自经济问题和政府工作岗位减少带来的问题。
  目前,洪江区除了以前几千个退休工人需要省财政每年负担两个多亿外,国家财政返拨只有几千万,而且都是政策性拨款。黔阳呢??每年需要财政返拨六亿多,如果精简乡镇,上级就减少了财政负担,当然高兴啦,可是,下面就减少了就业,地方经济减少了活水,消费就更加少了,老百姓日子更加难过,社会可能会不稳定。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4 1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官网证实黔城芙蓉楼 是清代而非唐代 的文物"-------已经剥掉了黔贪贪文化造假的一层外衣!!
  黔城拥有悠久的造假历史和传统,清代假芙蓉楼也就算了,还把洪江定位为老洪江,搞出一个新洪江来。
  丁友平市长继而迫不及待地在长沙开发布会鼓吹黔城是洪江古城,与历史上的黔阳县令曾钰、叶梦麟如出一撤!!从清代的黔阳县令曾钰,叶梦麟开始,到不学无手术的把黔城改成洪江古城的市长丁友平,黔城的造假历史一脉相承。“友平一语惊四座,克立十年误众生”。由丁友平的一句一片冰心在酒壶,演变为红网的一片冰心在尿壶。由刘克立带队伍拆洪江古商城的广告牌 到发改局副局长哀嚎合并,再到最近黔城当局纵容乡僻文人创造历史文化的三月三上已节动员群众上街拜鬼纪念宦官高力士,掀起了新一轮假冒巫州地旺的造假活动。说明揭露黔城历史造假、文化造假、民俗造假的任重而道远。
  所谓上已节纯属未经相关人士论证就匆匆上马的荒诞闹剧,一般在进行此类未经论证的节庆活动时,都是使用虚词或者据说之类,而黔城某些人脑袋一根筋地认为,高力士就是流放在黔城。这就有疑议和纠纷了。其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此类活动,强调古代巫州,叙州,龙标在黔城,从而座实黔城作为一个市治的历史依据,这是徒劳的。我认为,洪江和芷江都有史书记载曾经芷江是沅州府郡治,而巫州、叙州和龙标未有定论,洪江与芷江也在近代是地区专署、公署驻地和治所,唯独在满清以前的历史记载包括地方志上找不到黔城曾经是巫州叙州龙标的记载,2000人口的黔城在近代也从来没有做过怀化地区的地区专署驻地和治所。
  黔阳人在历史造假的基础上,撰写了《怀化地区洪江市、黔阳县合并设立洪江市呈报材料》的洪黔合并报告,欺骗省政府、国务院,其合并依据荒谬无知:
  错误之一:“市人民政府驻雄溪”,雄溪作为行政区划是会同县小河片的一个乡,洪江从来没有使用雄溪镇作为行政区划;
  错误之二:“历史上本是”,洪黔历史上长期对峙,“历史上本是”的提法没有依据;
  错误之三:“汉高祖五年置镡成县”,镡成县的县治在黔城镇以西,相距甚远;
  错误之四:“该地在历史上作为县治长达2000余年,唐代诗人王昌龄贬官于黔城”,没有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证明,目前争议很大,将没有证据证实的历史提交省政府,存在欺骗行为;
  错误之五:““九五”期间,一批有影响、投资上百亿元的大型项目布点在黔城镇。”,造谣,欺骗上级。
  
  指出黔城的错误,也是为了黔城好!!不要等到黔城假芙蓉楼那样在全国出丑的状况出现了,建立在虚假历史上的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的!!
  为什么说龙标历史正本清源有利于洪黔人民团结??
  基于虚假历史描述基础之上的《怀化地区洪江市、黔阳县合并设立洪江市呈报材料》造成的影响深远,市治搬迁以后,为了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地方政府“一切为建设黔城市治让路”的结果,是给洪江、安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性后果。洪黔人民世代团结、血脉相连,但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洪黔历史描述之上,才能让两地人民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也有利于洪黔行政区划的调整。因此,本人认为,第一步是在历史描述上要正本清源,做到尽量公平客观;第二步是行政资源的分配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照顾好洪江、安江片区人民的公共资源的投入和平等的公民权利;第三步是建立在共同的龙标历史基础和地域发展平衡的理想价值观念之上的亲爱团结,克服南江历史上的“山头主义”、“帮派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获得族群和解和社会进步。
13243706817 该用户已被删除
13243706817 发表于 2014-6-4 15: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初洪黔合并就是错误的,造成两地对立。十多年过去了,我觉得我们黔阳还是原样,多了一些形象工程。希望洪黔正名与和解,远亲不如近邻。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4 19: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我要感谢黄河鸿贞把我引入到了这个新的颇具争议的领域。我以前使用的方法是军事上按方位、比例,通过已知距离求得系数的方法,在图上计算测量唐代巫州龙标县治的具体位置。该方法过程繁琐,图纸上的手工作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很难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结论,不利于传播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不怕辛苦,花费了一年时间翻书,饿了啃面包,渴了喝矿泉水。在测量龙标位置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枯燥乏味地面对着图纸和数字,尽管自己知道已经可以确认龙标在洪江了,但是手工操作,难以形成文字和图案,变成了“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黄河鸿贞把我带进了通过唐宋尺度换算成现代尺度的方法来求解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里程的办法,简单明了,易于文字表达。缺点是唐代里程标准,学者异议较多。
  1、胡戟通过存世的17把唐尺考证:唐代里程存在大里和小里之分,1唐大里为531米,当今1.06华里;1唐小里为442.5米,当今0.88华里;比如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卷一所记京兆西安到东都洛阳里程就是使用的旧制小里。而不是唐大里,黄河鸿贞引用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关于巫州龙标、潭阳郡的“八到四至”的里程使用唐大里是明显的错误,说明黄河鸿贞同样存在这方面的知识缺陷,推算出错误的结论。
  2、专门研究中国科技史的闻人军考定:1唐大里为531.486米;1唐小里为442.905米;与隋朝里制相同,玄奘等所用“里”,也是唐小里。
  3、研究古代“里”制的相关人士周连宽则认为:唐里与古汉里相同,1古汉里等于0.3909公里,1公里等于2.558古汉里。他所举出的例子是唐代《通典》。备考。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档案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新闻管理系教授和创办人之一。原名周梓贤,曾用名周钊,笔名苦竹斋主、蠹公、宽予。)
  4、当代学者和权威机构通过遥感卫星图与古籍里程数据对比,同时考究出土文物,通过研究古籍“八到四至”的里程并经过实测后认为,秦、汉、唐代初期1里等于415.8米。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唐代也使用这个里制。
  以商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度量衡》:“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4 23: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三种里制,是中国历史上里长度变化的三次演变,今列表如下:
  中国历史上里长度的三次演变
  时间
  里长度
  尺合米
  里合米
  当市里%
  周秦汉
  300步、800尺
  0.23
  415.8
  83.16
  清光绪
  800尺
  0.32
  576
  115.2
  1929年
  150丈、500尺
  1/3
  500
  100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第540页:古今尺度的比较表。
  由此可知,由于唐代里程计算因学者存在三种不同的测量标准,因而不同标准测出不同的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实际里程。
  二、、本人使用公认的周秦汉唐的秦汉尺的尺度为标准来测量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里程,并且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误差可以接受。按照大家公认的换算方式计算,洪江到沅陵水路133公里,有误差,但是在洪江区境内,可以接受!!洪江古商城到沅陵县城走省道223公路里程213公里,我测出古书记载旱路是207.9公里,与现代公路距离误差5.1公里,在洪江区境内,也可以接受。
  三、《元和郡县图志》、《武经总要》都记叙辰州至潭阳500里。如果像黄河鸿贞那样按照唐大里计算,龙标到沅陵县城唐代里程500里换算成现在的距离是265公里,已经超过了沅陵到黔城的距离30公里,显然,龙标也不能算在黔城;如果使用唐小里计算,龙标到沅陵县城唐代里程500里换算成现在的距离是221.25公里,还是没有到黔城,仍然在洪江区境内,并且只比洪江古商城到沅陵县城走223省道213公里的距离多出8公里,仍然可以接受。
  显然,用任何一种公认的计算方法,无论是唐大里、唐小里,还是秦汉尺来测量,龙标县治都绝对不在黔城,而运用唐小里或者秦汉尺来测量的结果,龙标县治都是落在了洪江区!!大家可以自己动手测算一下。
  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黔州》四库本记载:“秦置黔中郡,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之地。隋初于此置辰州。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天授二年改曰沅州。开元十三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大历五年,以境接叙浦,改为叙州。”
  建置、沿革、改名缘由交待清楚,但“八到”只见“六到”:
  “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
  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
  西溯流至奖州八百里。
  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
  南逾岭至融州水陆共一千五百里。
  东南逾岭至吉水水陆共二千一百里。”
  《武经总要》载:"叙州,秦为黔中,汉武阳地,在武水之阳。唐贞观中,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东至邵州五百三十里,南至融州一千五百里,西至古州二千一百里,北至辰州五百里。"。
  《武经总要》 前集·卷二十一:“叙浦寨,汉武阳县也,因县城置寨,控叙浦江口。北至州,西南至富州界。”说明了 汉武阳县就是溆浦,当时的溆水就是武水。
  1、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洪江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洛阳铁路线距离1003.3公里,加起来1073.3公里,洪江至洛阳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96.65公里。
  2、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洪江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西安铁路线距离全程约1126.3公里,加起来1207公里,洪江至西安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60.358公里。
  3、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洪江至沅陵公路全程约221.8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河道里程差距1.9公里。
  4、南逾岭至融州水陆共一千五百里:洪江至柳州公路全程约404.7公里。洪江至柳州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19公里。
  5、东南逾岭至吉水水陆共二千一百里:洪江至吉安公路全程约653.6公里,洪江至吉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19。58公里。
  6、东至邵州五百三十里,洪江至邵阳县公路全程约204.6公里,洪江至邵阳县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15.774公里。
  7、北至辰州五百里,洪江至沅陵公路全程约210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1公里。
   
  千年古道翻山越岭,铁路穿山越岭架桥梁、进隧道,之所以列出来比较,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其实,古书对龙标到沅陵,到邵阳,到常德的距离与现代公路,河道里程误差非常小,最大误差只有八公里,而且都落在洪江区境内,说明古代对龙标的测距还是可信的,这个可以按照怀化的地形来解释,古道与公路的线路因地形原因基本上重合了.
  而远距离出现这样的误差是可以理解的,千年古道翻山越岭,铁路穿山越岭架桥梁、进隧道,这也是有办法解释的,当然,工作量很大。
  四、通过对比《元和郡县图志》、《武经总要》和《通典》关于龙标县治、潭阳郡治的“八到四至”的里程记录,我采纳了《元和郡县图志》、《武经总要》关于龙标县治、潭阳郡治的“八到四至”的里程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唐代龙标县治、潭阳郡治、巫州州治、叙州州治都在洪江!!我感到奇怪的一个问题是:这么浅显易懂的龙标在哪里的问题,几个地方为什么争执了那么久,干嘛不像我们这样用尺子测量一下呢??!!通过测量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里程,我们已经解决了唐代龙标县治、巫州和叙州的州治、潭阳郡治在哪里的问题!!
  五、 常德、沅陵、洪江,号称沅水三镇,是古代武陵郡、辰州、巫州的治所之地。在沈从文的笔下,沅水流淌的不仅是水,也是快乐与忧伤的泪。
  黄河鸿贞自作主张地把宋尺度量衡标准增加了一厘米,结果可笑了,从东往西计算龙标进了贵州的口袋里,从南往北计算龙标进了靖州,从西北往东南计算龙标就去了武岗附近,从南往北计算龙标就去了张家界,从西往东计算龙标就去了邵阳。黄河鸿贞计算的鼎州至龙标280公里,知道鼎州在哪里吗??
  唐武德四年平肖铣置朗州,天宝元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朗州。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武陵、龙阳。宋乾德二年,军降团练,大中祥符五年,朗州改鼎州。
  洪江至常德的公路里程约408.8公里,黄河鸿贞用他增加了一厘米的尺子计算的鼎州至龙标距离是280公里,存在非常明显的错误。
  古今对比,最好计算对比的是河道,因为沅陵到龙标的河道里程是几本古书共同确认的,我已经计算过了,沅陵到龙标的河道里程与现在沅陵到洪江的河道里程基本一致,无论是使用唐小里,还是秦汉尺来衡量,沅陵到龙标的河道距离计算都落到了洪江区境内。
  如有疑问,还可以继续跟帖讨论,谢绝恼羞成怒的谩骂和人身攻击!!
张大黎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张大黎释 发表于 2014-6-5 0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你能走多远
  ,看你与谁同行!!
  u5赐5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5 0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唐代里程计算因学者存在三种以上不同的测量标准,因而不同标准测出不同的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实际里程,因此,需要对证已经知道的两地之间实际里程数据的基础上来校正,测出该古籍使用什么样的尺度,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的尺度测量,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数据。
  我们首先分别使用周秦汉尺、唐小里继续对比验证潭阳郡治“八到四至”里程数据情况,同时使用其他尺度标准得出的数据作为参考。为方便网友验证,数据来源、计算的方式与依据附后。
  一、使用周秦汉尺计算核对潭阳郡治“八到四至”里程。
  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唐代也使用这个里制。我使用周秦汉尺计算情况如下:
  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黔州》四库本记载:“秦置黔中郡,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之地。隋初于此置辰州。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天授二年改曰沅州。开元十三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大历五年,以境接叙浦,改为叙州。”
  建置、沿革、改名缘由交待清楚,但“八到”只见“六到”:
  “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
  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
  西溯流至奖州八百里。
  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
  南逾岭至融州水陆共一千五百里。
  东南逾岭至吉水水陆共二千一百里。”
  《武经总要》载:"叙州,秦为黔中,汉武阳地,在武水之阳。唐贞观中,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东至邵州五百三十里,南至融州一千五百里,西至古州二千一百里,北至辰州五百里。"。
  《武经总要》 前集·卷二十一:“叙浦寨,汉武阳县也,因县城置寨,控叙浦江口。北至州,西南至富州界。”说明了 汉武阳县就是溆浦,当时的溆水就是武水。
  1、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洪江古商城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洛阳铁路线距离1003.3公里,加起来1084公里,洪江古商城至洛阳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75.25公里,误差率6.94%。
  2、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洪江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西安铁路线距离全程约1126.3公里,加起来1207公里,洪江古商城至西安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60.358公里,误差率0.5%。
  3、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洪江古商城至沅陵沿河公路全程约221.8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河道里程差距1.9公里,误差率0.849%。
  4、南逾岭至融州水陆共一千五百里:洪江古商城至融水公路全程约315.7公里。洪江至融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308公里,误差率97.56%。
  5、东南逾岭至吉水水陆共二千一百里:洪江古商城至吉安公路全程约653.6公里,洪江至吉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19。58公里,误差率33.59%。
  6、东至邵州五百三十里,洪江古商城至邵阳县公路全程约204.6公里,洪江至邵阳县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15.774公里,误差率7.7%。
  7、北至辰州五百里,洪江古商城至沅陵镇公路全程约209.5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1.6公里,误差率0.76%。
  结论:我使用唐代普遍使用的周秦汉尺计算潭阳郡至辰州的古代水陆里程与洪江古商城至沅陵镇的里程古今对比误差只有1.6公里至1.9公里,由于河道在古今没有改道,是最准确的证明,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
  潭阳郡至邵州的古代水陆里程与洪江古商城至邵阳县的里程古今对比误差只有15.774公里。由于现在去邵阳的公路与古道比较在雪峰山已经改道,降低了坡度弯度,节省约10公里距离,即使不计算坡度弯度的距离节约,仍在洪江区境内,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5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使用唐小里计算核对潭阳郡治“八到四至”里程。
  胡戟通过存世的17把唐尺考证:唐代里程存在大里和小里之分,1唐大里为531米,当今1.06华里;1唐小里为442.5米,当今0.88华里;比如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卷一所记京兆西安到东都洛阳里程就是使用的旧制小里。而不是唐大里,黄河鸿贞引用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关于巫州龙标、潭阳郡的“八到四至”的里程使用唐大里是明显的错误,说明黄河鸿贞同样存在这方面的知识缺陷,推算出错误的结论。那么,我们尝试使用唐小里,看能不能推翻周秦汉尺计算得出的洪江古商城是潭阳郡治的结论。
  
  古代里程数据仍使用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黔州》四库本和《武经总要》。
  1、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洪江古商城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洛阳铁路线距离1003.3公里,加起来1084公里,洪江古商城至洛阳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149.69公里,误差率13.8%。
  2、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洪江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西安铁路线距离全程约1126.3公里,加起来1207公里,洪江古商城至西安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141.74公里,误差率11.74%。
  3、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洪江古商城至沅陵沿河公路全程约221.8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河道里程差距16.26公里,误差率7.33%。
  4、南逾岭至融州水陆共一千五百里:洪江古商城至融水公路全程约315.7公里。洪江至融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348.05公里,误差率110.24%。
  5、东南逾岭至吉水水陆共二千一百里:洪江古商城至吉安公路全程约653.6公里,洪江至吉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75.65公里,误差率42.15%。
  6、东至邵州五百三十里,洪江古商城至邵阳县公路全程约204.6公里,洪江至邵阳县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9.92公里,误差率14.62%。
  7、北至辰州五百里,洪江古商城至沅陵镇公路全程约209.5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11.75公里,误差率5.6%。
  结论:我使用唐代普遍使用的周秦汉尺计算潭阳郡至辰州的古代水陆里程与洪江古商城至沅陵镇的里程古今对比误差只有11.75公里至16.26公里,由于河道在古今没有改道,是最准确的证明,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
  潭阳郡至邵州的古代水陆里程与洪江古商城至邵阳县的里程古今对比误差只有29.92公里。由于现在去邵阳的公路与古道比较在雪峰山已经改道,降低了坡度弯度,节省约5到10公里距离,即使不计算坡度弯度的5到10公里距离节约,仍在洪江区境内,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
  三、使用古汉里计算核对潭阳郡治“八到四至”里程。
  研究古代“里”制的中山大学相关人士周连宽则认为:唐里与古汉里相同,1古汉里等于0.3909公里,1公里等于2.558古汉里。他所举出的例子是唐代《通典》。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档案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山大学新闻管理系教授和创办人之一。原名周梓贤,曾用名周钊,笔名苦竹斋主、蠹公、宽予。)
  我们除了使用上面已经例举的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黔州》四库本和《武经总要》外,也使用《通典》的数据专门核对一下。
  1、东北至东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洪江古商城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洛阳铁路线距离1003.3公里,加起来1084公里,洪江古商城至洛阳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5.82公里,误差率0.53%。
  2、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洪江至怀化全程约80.7公里,怀化至西安铁路线距离全程约1126.3公里,加起来1207公里,洪江古商城至西安现代铁路与古道里程误差-15.54公里,误差率1.28%。
  3、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洪江古商城至沅陵沿河公路全程约221.8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河道里程差距11.5公里,误差率5.18%。
  4、南逾岭至融州水陆共一千五百里:洪江古商城至融水公路全程约315.7公里。洪江至融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70.65公里,误差率85.73%。
  5、东南逾岭至吉水水陆共二千一百里:洪江古商城至吉安公路全程约653.6公里,洪江至吉水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167.29公里,误差率25.29%。
  6、东至邵州五百三十里,洪江古商城至邵阳县公路全程约204.6公里,洪江至邵阳县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2.577公里,误差率1.25%。
  7、北至辰州五百里,洪江古商城至沅陵镇公路全程约209.5公里。洪江至沅陵公路与古道里程差距14.05公里,误差率6.7%。
  结论:我使用古汉里尺计算潭阳郡至辰州的古代水陆里程与洪江古商城至沅陵镇的里程古今对比误差只有11.5公里至14.05公里,由于河道在古今没有改道,是最准确的证明,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
  潭阳郡至邵州的古代水陆里程与洪江古商城至邵阳县的里程古今对比误差只有2.577公里。由于现在去邵阳的公路与古道比较在雪峰山已经改道,降低了坡度弯度,节省约5到10公里距离,即使不计算坡度弯度的5到10公里距离节约,仍在洪江区境内,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