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孔林说鬼话 ---曲阜游散记之一

[复制链接]

66

主题

-66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瀛山一石 发表于 2014-6-5 1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生一大心愿: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当然这山,不专指山,有山有川,有海有湖,有寺有刹,有观有坛,有窟有墓,有瀑有泉,有城有镇,有石有树,有民有情。既想享受自然的,又想感受人文的。常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想做仁者和智者,但没有那种大智慧,只是个俗人而已,便寄情于山水。我看有篇说佛教的文章说,人不能迷恋于外在的山水美景。我看这有点绝对了,古往今来,得道的高僧名士,哪个不是寄情于山水的,照样得了道。
  不知何时起,开始走出去旅游,站得高就看得远,走得远就悟得深。没有相机和手机的时代,游也只是游,没有记录,只能是饱饱眼服而已,但那种愉悦的心情,至今还依稀记得。直到后来,存了照,录了影,便更想用文字把它记下来,写个游记,理理所见所闻,谈谈所感所想。将来老了,腿不行了,走不动了,也还是一个谈资。
  但是,这个游记,到底写些什么,还真是个难题。想游的地方,都是慕名而去,那就相当的出名。因为出名,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早就把这些美景描述得淋漓尽致,入目三分,十足的到位。就说泰山,谁能写过杜甫一千三百年前的《望岳》,我们这些文字粗陋的人再去写什么美景,脑子里也没有装那么多优美的词汇,实在是相形见绌。或者再去写什么自己的旅游经历,那又成了流水帐,没人在乎你吃什么看什么坐什么住什么的。来点奇遇,那又是瞎编,写小说可以,散文、游记要的是真诚。
  
  于是,游的一些地方,真不知那支笔从何处下手。比如零八年就独自去曲阜游了孔府、孔庙和孔林,但看见这个几千年的圣人,哪朝哪代都有写他的,有的还刻在了碑上,印到了书里,基于这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态,这么多年也没动笔。但有点想法,一直压在心里,特别是游了孔林,有些问题至今没想出答案,便说出来与大家探讨探讨。
  孔林是我曲阜游的最后一站,下车后,导游带着我们走过一段基道。基道两条,一条文官道,一条武官道,随你怎么走,想当文官就走文官道,想当武官就走武官道。我在想,还没进入孔林,导游就开始向你灌输官本位思想了。
  过了基道,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牌坊,上书“万古长青”四个大字。这个用汉白玉砌成的牌坊,就是进入孔林的大门。大门到二林门,有一公里多的神道,高大的围墙将神道围成一个封闭的纵深空间。在路的两边,有些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内有商贩在叫卖着商品。这与其他地方的旅游景点一样,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走近去细问,发现有的还是孔子的后人。在孔庙的时候,有一个孔子正宗的七十六代孙还在那儿卖字画,虽不是官,但还与“文”沾点边,陵墓内的这种商贩就与孔子纯粹不沾边了。
  
  过石牌坊、石桥,穿甬道、享殿,神道的尽头又是一个牌坊式的大门,门匾上题着“至圣林”三个鎏金大字,这是至圣林的外大门。往里,又有石板路,长约一里,称“一里路”,寓意为“以礼服人”,左右都是古老的松柏,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屈曲盘旋,真是苍翠茂盛,左有七十二棵,意指孔子有七十二位学生;右有七十三棵,意指孔子活了七十三岁。
  “一里路”的尽头就是 “至圣林”的二门。进入二门,满目依然是苍松翠柏,茵茵碧草。往左拐,就是洙水桥,桥下是洙水河,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为断孔家风水,挖了这条河。想来好笑,秦始皇自称始皇,统一六国后十二年就乌乎哀哉,大秦帝国也就存在十五年就湮灭,想断别人的风水,人家的后人泱泱二百万。
  
  洙水桥北面的大门就是通往孔子墓甬道的“挡墓门”, 门前有三对石雕。甬道右边,有一块书有“子贡手指楷”的石碑,碑后有一座小亭,亭内有一株枯树,相传这就是孔子去世后,子贡为纪念先师,亲手栽植的楷树。再往前走,就看到左侧的孔子的孙子孔佶的坟墓。
  
  甬路尽头,两座并排的高大坟丘,左首就是孔子墓。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前石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大明正统八年书法家黄养正书。只不过墓碑上“王”字的最后一横被一块石头遮住了,“墓”埋在了土里。意思很清楚,历代帝王用你儒学治世可以,尊称你为“王”,但你甭想真正做王,“干”是正道。
  
  孔子墓的右边,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墓。这两座墓与前面的孔佶墓正好形成了一个“品”字形,以孔子墓为中心。孔子早年丧父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的五大悲剧全遇上了。于是,他就命人把他葬在儿子旁边,孙子在他自己的对面,位置在风水学上是“挟子抱孙”之像,说利于子孙后代兴旺。
  想想孔子也太厉害了,秦始皇破不了他的风水,事实正如他所想,近两千五百年没有断过血脉,现在后人越来越多,有二百万人。据说,因通婚等因素变为回、苗、藏和哈尼等少数民族的和旅居海外的都有近四万后裔。有贡献的,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有第二十代东汉末年的孔融,第六十四代清戏剧家《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第七十五代民国“四大家族”之一、曾任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孔祥熙。现代的有毛主席的女婿、七十五代孙炮兵副司令孔从洲将军的儿子孔令华,第七十三代现任北大中文系教授的孔庆东,第七十四代当代诗人孔繁星,第七十六代当代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等等,不胜枚举,真是了不得。只是这真的是他选择的坟墓“挟子抱孙”之像的原因吗??不见得,还是受他儒家思想的庇荫。
  
  游了孔子墓,其它的就没有看头了,游览车载着我们往回走,一路上看到的全是坟茔。在一松柏后面,见一个新垒起的坟茔。导游告诉我们,孔林里分六十个区域, 埋着孔二代到孔七十九代子孙,每个孔系都有自己的地盘,有规律,只是旁人不知道而已,导游也不知道这新坟茔是哪系的。
  时至今日,曲阜城里孔姓,死后仍然可以入葬孔林。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两千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孔家有“三不入孔林”说:当了和尚不得进入孔林,嫁出去的女儿不入孔林,不满十八岁的死后不入孔林。还有 “五不葬” 说:出家的不葬,坐过牢的不葬,嫁出去的女儿不葬,上门女婿不葬,不满十八岁的不葬孔林。要求大同小异,但即使这样,孔林里也有坟墓十余万座。我想,孔子是中国儒学的集大成者,是几千年的圣人,理应受历代世人尊敬。但为什么孔林要埋入那么多孔子的后人呢??如果孔林是氏族墓地,就应该与孔子墓分开,让世人瞻仰孔子,其它的由孔子的后人去祭祀、悼念、追思。孔林是让游客参观的,游客参观那么多叫不出名字的坟茔有何意义,胆小的游客,说不定心理还有些发怵哩。
  
  在游览车上,但见坟茔间墓碑林立,碑身有高有低。孔家祖训,当大官的子孙死后,立的是龙纹碑头;当小官的,立的是圆碑头;平民的,立的平碑头。现实生活中,有的是当官的,有的是平民,人不可避免地有高低贵践之分,但天年后,不都一样吗,为什么要在墓碑上还分个龙纹碑、圆头碑和平头碑呢??把活人的官本位思想带给死者,这多少有些不妥之处。
  游览车载着我们往回走足足有一刻钟,可想孔林有多大。据查,元文宗时,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将孔林扩为三千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又大修孔林,用银两万五千多两。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增植树株、扩充林地十几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近八公里,墙高三米多,厚约五米,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中与孔子有关的不过一百平米,加上孔子后人做过贡献的、当过大官的,有两百平米足矣,为什么要搞这么大呢??游过河南洛阳的古墓博物馆,埋的全是帝王,占地就很小,即使是看到的气派的北京明十三陵、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也不过如此。
  带着这些疑问,我的曲阜游就结束了。所思所想,只是我一家之言,权当说鬼话,无足轻重的平头百姓一个,无冒犯孔子和孔子后人的意思,请多多见谅。
  瀛山一石2014年6月5日草于青海格尔木

6

主题

-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Seonhwa 发表于 2014-6-5 16: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时尚潮流,特色美食,自让美景,申遠国旅都可以帮你同时获得!!
  首尔+济州岛很难过经典路线
  详情咨询QQ/微信:30140-30152 申遠国际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