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头简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心醉陶唐 发表于 2014-6-11 06: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堡头镇位于长子县城南5公里处,是全县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建置沿革区域位置与建置沿革
大堡头镇版型面积如龟形,镇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6°04′,东经112°52′。总面积73.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堡头村,集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1956年到1983年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置,1983年后撤社改乡,1999年在原辖区上撤乡改镇,辖区内仍为22个行政村。2000年原南郭村乡于大堡头镇合并,原南郭村乡辖区内的18个行政村并入大堡头镇,全镇合并为40个行政村,镇政府仍驻大堡头村,下辖大堡头、小堡头、尧神沟、公益庄(原名岗上)、南李、南小河、南河、青仁、固益、北圈沟(含黄河浪自然村)、南圈沟(含中圈沟自然村)、沙河、韩坊、交里、两水(含南两水自然村)、老马沟、邹村、熬泉(含熬泉岭自然村)、河头、北李、临漳(原名圪坨)、贾村、郭村、东庄(含付家庄自然村)、柳树、前西常(含圪针庄)、后西常、康家庄、宋家庄、范家庄、郭庄、兴旺庄(原名王家庄)、东坡、西坡、崇仁、肖家庄、铺上、呈子岗(原名行岗)、陡坡沟(含龙王沟自然村)、义合共40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
环境资源
自然环境与资源
大堡头镇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地势开阔,土质肥沃,境域内有漳河、丹河流经,西南部是半山半丘陵地带,与尧庙山为界,与南陈乡相邻,地下400多米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 9.3 ℃,年均降雨量 600毫米。
人口
1978年有7486户,32358人;2010年末有9901户,37409人,全镇现有农业人口35909人,非农业人口1500人。
交通:
该镇地理优越,交通方便,省道太(原)晋(城)路穿越南北,长(子)五路(里庄)斜穿(东西),长(治)临路(汾)穿越镇区北部、孟洞公路斜穿南北,村村通达乡村公路,北上太原,东往长治,南下晋城、河南,西赴安泽、洪洞。西往石哲、北上屯留、南下中原,造就了集镇通商活商、经济繁荣功能,是全县四大集镇之一。
经济状况
全镇1995年末总村经济总收入 3926万元,人均收入1275元;2010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23728万元,农民人均分配收入6092元。
第一产业
大堡头镇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总耕地面积76066亩,常用耕地面积58799.8亩。粮食总产量1978年为9090吨,2010年为27750吨。现有人均耕地为1.54亩,全镇现有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发展日光大棚1200座,总面积达到2100亩。截止2010年底,全镇猪存栏8029头,羊存栏3525只,蛋鸡存栏305100只,大牲畜存栏143头,蛋鸡规模养殖户达100多家。
第二产业
大堡头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建国初期各类纺织、皮革加工、熟食加工、食醋加工、酒类酿制等家庭小作坊曾较为发达,人民公社时期,小五七厂、小农场、酒醋加工厂、砖瓦窑、小猪场曾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乡镇企业有五七农机修配厂、醋酒酱油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砖瓦厂、地毯厂、拖拉机站、油脂加工厂、农林牧场等小型乡镇企业。1978年后,有的转制为个体私营企业,有的破产倒闭,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已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至2010年,全镇私营企业有豆制品加工企业4个,机砖窑6个,水泥预制厂10个,糠醛企业2个,淀粉加工企业1个。本土新兴产业化企业有绿生源菌业公司(双孢菇种植加工)、惠民科技公司(蔬菜种苗培育)、双龙公司(肉鸭饲喂加工)、智荣种鸡厂等。辖区内潞安集团李村煤矿、丹峰化工公司、邹村变电站、岚河制药厂、水泥搅拌站。
第三产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镇第三产业迅速崛起。2009年,镇政府所在地大堡头村因皮衣加工外销著名,投资兴建皮衣城。后随着皮衣市场的衰微,多数门店转产经营他业,商贸经营涉及建材、电器、维修、饮食、洗浴、烟酒副食、服装、水暖管件、灯具等多种行业,各类门店达200余个,成为全镇商贸文化中心、小集镇的集聚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出租运输、服务业、餐饮业和物流信息业均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增加,逐渐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