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史书关于龙标至辰州河道里程记载证明巫州龙标县治在洪江古商城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细毛朵ABC 发表于 2014-6-22 20: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可以通过古代沅水里程断定龙标县治在洪江区??由于本人使用怀化境内基本与千年古道路径重叠的洪江至沅陵省道公路里程计算证明龙标在洪江,黔城部分网友比如醉刀客不服气,提出异议,因此,本人使用史书记载的龙标至辰州的河道里程再来推算一遍,而且使用了三种不同的古代里制计算,证明了古代记录与现在实际里程误差只有1.3公里至14.7公里,由于河道在古今没有改道,是最准确的证明,通过三种不同古代里程的计算尺度标准,都可以证明唐代龙标县治既潭阳郡治在洪江古商城,再次确认了唐代龙标县治在怀化市洪江区。
  一、数据来源与计算度量衡的依据。
  根据怀化市**介绍:“黔城镇与漭水相汇,流量大增。东南流23公里至洪江,”、“黔城至沅陵为中游,河长248公里。”也就是说,洪江区至沅陵河道长度为225公里。
  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黔州》四库本记载:“秦置黔中郡,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之地。隋初于此置辰州。贞观八年分辰州龙标县置巫州,天授二年改曰沅州。开元十三年,以‘沅’、‘原’声相近,复为巫州。天宝元年改为潭阳郡。大历五年,以境接叙浦,改为叙州。” 、“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
  该计算度量衡的依据分别采用了周秦汉唐的秦汉尺的尺度为标准、唐小里、古汉里来测量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里程。
  二、计算的方式与依据。
  1、本人使用公认的周秦汉唐的秦汉尺的尺度为标准来测量唐代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的里程,“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为223.7公里,与现在洪江区至沅陵的河道实际里程225公里误差1.3公里,证明龙标县治在洪江区境内。
  2、使用唐小里计算核对《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里程为238公里,与现在洪江区至沅陵的河道实际里程225公里误差13公里,仍在洪江区境内,证明巫州龙标县治在洪江区境内。
  3、使用古汉里计算核对《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巫州龙标县治“八到四至”里程为210.3公里,与现在洪江区至沅陵的河道实际里程225公里误差14.7公里,仍在洪江区沅水下游境内,证明巫州龙标县治在洪江区境内。
  三、古代史书“八到四至”的里程记载证明唐代巫州龙标县治不在黔城。
  根据怀化市**介绍:“黔城至沅陵为中游,河长248公里。”上述三种古代常用里制的计算证明了巫州龙标县治不在黔城。黄河鸿贞引用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关于巫州龙标、潭阳郡的“八到四至”的里程使用唐大里是274.38公里,进入了贵州境内,证明黄河鸿贞使用里制的明显错误。
  胡戟通过存世的17把唐尺考证:唐代里程存在大里和小里之分,1唐大里为531米,当今1.06华里;1唐小里为442.5米,当今0.88华里;比如唐代李德裕《元和郡县图志》卷一所记京兆西安到东都洛阳里程就是使用的旧制小里。玄奘《大唐西域记》等所用“里”,也是唐小里。
  四、洪江古商城已经成为湘西继张家界、凤凰之后的旅游热点,大量古代汉民族开拓蛮疆的史迹至今保存完好,被国务院文史相关人士罗哲文誉为“中国第一古商城”。
  五、 安江与洪江共同属于龙标核心区域,安江在清朝被《黔阳县志》排斥为“龙标东境”,实属错误。安江的起源与洪江非常相似,也是南阳郡龙标县侨置地区,安置晋代安置北方幽州地区流离失所的各民族人民。起名“安”并不是“郭靖民安”之意,而是侨置安姓的族群,安姓与洪姓皆为北方幽州共工部落之民,晋代因为逃避仇杀而南迁。在安江也有洪庙,纪念当年洪姓领头人带领全体族人爬山涉水来到五溪避难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