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转眼变保险? 银行理财产品骗手术大揭秘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世界杯20142014 发表于 2014-7-8 08: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通国源带领你讲解:
  银行代理基金、保险业务,一直是客户投诉的重灾区。然而由于这类投诉的滞后性,等到产品到期、客户发觉上当,证据已灭失。为此,东广笔者张怡历时数月走访沪上银行,实地购买产品,揭秘银行销售中的“偷梁换柱”、“瞒天过海”等行为,来听报道:
  明明要买的是理财产品,第二年缴费时,却意外得知这是保险。在五莲路411号某银行,帅女士遭遇了如此“偷梁换柱”:
  我是12年12月去买理财产品的,工作人员就给我推荐一个,送一份人寿保险给你。我说我保险不要的,他说反正是送的。到13年的12月他说,你不是保险上面签字的吗??你现在退保要损失4000多块。
  多次交涉未果,帅女士投诉到电台,这家银行才同意退保。而“理财变保险”只是偷梁换柱中的一种,张先生去年6月在丽园路1015号某银行购买半年期理财产品,期满无法全部取出,且有亏损,这才得知理财变基金:
  我是因为相信银行,把所有的积蓄都放在里面了我们是没有买基金没有没有,我们这把年纪了,不会玩互联网上银行的。
  其实,互联网上银行只需输入密码便可操作,另一位吴先生就是如此中了招:
  他说你输一个密码就行了。我想他是穿着银行的制服,他不能是马路上的骗子,那我就输了密码。后来我才知道他给我买的是基金。
  在吴先生锲而不舍的投诉下,这家位于天山路762号的银行处罚了该员工。而就在笔者调查过程中,还“有幸”亲历了这种偷梁换柱:从一进门,大堂经理就开始推荐所谓的“理财产品”有些7%的理财产品,零存整取型的,一万元起的;被引导到理财柜台后,理财经理又以附赠保险的名义让笔者签名这个是附带的一个公共交通意外保险的申请表,这边我打钩的地方请签三个名;最终,笔者以为购买的是理财产品,附赠保险,但拿到手的就是保险合同。
  尽管针对种种不规范行为,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销售人员却还能轻易“瞒天过海”。上个月,笔者还来到丽园路928号某银行,大堂销售人员拿着印有高收益的宣传单如此介绍:
  就是它每年是6.5,最后乘5年是32.5%。16250.肯定能拿到。
  但当笔者被领到楼上理财室购买该产品,再次向销售确认收益时,她却对在楼下做出的承诺三缄其口。
  我等下算给你,你稍微等一下。这你放心好了。
  直到刷完卡走出理财室,笔者也没有从销售口中听到在楼下大堂时一口一个的6.5。根据银监会要求,理财室里的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并留存,而大堂里通常只保留3个月。一周后,笔者前往该银行拿取保险合同,发现合同所列收益远低于销售人员在大堂里做出的承诺。
  因为保监会规定它只能写2.5.但是因为我们培训时跟我们介绍这个产品的时候,说是肯定是有6的。对,这合同上是真的不能这样写明。我要么给你写在这上面,就手写因为我们上面是跟我们这么确定。
  当然,手写承诺并无法律效应,笔者最终退保,而更多客户往往等到几年合同期满、甚至十年、八年才会发现,为时已晚。“作为银行,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用诚信换取业绩,绝非长久之道。而投资者自身也要在选择产品时,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中通国源!!400-01-9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