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责任,未来·展望,山师大社会实践队为革命遗址保护献计献策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清风记忆 发表于 2014-9-7 06: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了解王文村辘轳把胡同和王文,裴袁烈士纪念亭等革命遗迹的保护和将来发展问题,近日,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笃行乡村,爱心飞扬”社会实践队来到村支书孙华英的家里采访交流。
  孙华英告诉队员们,辘轳把胡同革命遗址不仅是王文村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整个博兴县人民永远的骄傲,辘轳把胡同的村民一直谨慎小心地保护着这一片宝贵的遗产,我们希望将来当保护文化遗址的重任落到年轻人身上的时候,你们也能够再接再厉,好好珍惜,好好保护。因为有些珍贵的东西一旦丢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当有的队员提出,可不可以将辘轳把胡同开辟成红色旅游胜地的时候,孙华英向队员们介绍说,政府相关领导近几年一直在考虑在王文村发展红色旅游业的问题,以辘轳把胡同为重点,连同王文、裴袁两处烈士纪念亭开通一条博兴红色旅游专线。辘轳把胡同作为旅游胜地有三大亮点,首先是著名的王文战役发生地,胡同小道设计独特令人称奇;其次是延续百年的传统民居和传统生活方式,处处显示着历史的岁月沉淀和悠久内涵;最后王文村还是山东地方戏种吕剧的发源地之一,既沉淀着民间艺手术的深厚内涵又弥漫着艺手术之花的馥郁芬芳。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岁月的冲击,历史的远去,抹去的永远是关于战争的记忆,而留下的却是万古长青的精神内涵。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勤劳朴实的人们正在为了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着。明媚的阳光下,绿树红花,青砖青瓦,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仿佛都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自由,象征着光明。
  久经岁月风霜的革命老区——辘轳把胡同和革命烈士纪念亭以其光辉的革命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象征使队员们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通过几天的活动队员们瞻仰了革命遗迹,陶冶了爱国情操,提高了思想认识。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几天的学习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自觉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树立远大目标,坚定人生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