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读解果洛#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脑筋急转男 发表于 2014-12-9 03: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果洛属安多藏区,是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社会。藏族的先民,在公元七世纪以前,散居在青海南部黄河源头通天河流域及西藏雅隆河谷等地。到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成为青藏高原强大的地方政权,开始向东扩展,在长期征战和交往中,逐步吸收了包括当地羌人在内的多种民族成份,融合为统一的藏民族。果洛藏族随同青藏高原各民族经历了长期演化过程后,又吸收了部分蒙古、汉民族,发展成为今天兴旺昌盛的藏族社会。
  蒙古人是果洛社会接纳并逐步融合为藏族的主要外来民族之一。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人进入青海。1252年,忽必烈发兵南征云南大理,取道阿坝、甘孜和大小金川,波及雅砻江上游及玛柯河流域。1260年,忽必烈继皇帝位,派大批蒙古兵护送达门等官员进藏,途经果洛时,设置了驿站,并将果洛地区置於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自此以后,每年都有朝廷使臣和官兵途径果洛往返西藏,络驿不绝,果洛的许多地方和山水,都以蒙古语命名,如:“巴颜哈拉”(巴颜喀拉)、“火敦淖尔”(星宿海)、“克克乌苏”、“哇影吉日”、“喇嘛托罗海”(索呼日麻)等,有的沿用至今。
  公元1509年,蒙古人南下,势力范围扩展到果洛、玉树、黄南和甘南。后来蒙古势衰,返回青海湖牧地,其中少数蒙古牧民,留居当地,逐渐被当地藏族同化,至今在久治、玛沁、甘德、达日等地都可觅到蒙古族后裔,他们已把原来的民族成份作为姓氏。
  17世纪初,藏传佛教在蒙古盛行,每年都有大批蒙古人入藏朝佛,常有合家合族入藏者。在途中,有些人因疾病或乘畜减损,盘费耗尽而留居康藏和果洛地区。明末,新疆和硕特蒙古南下,驱逐了移牧青海的东蒙古喀尔喀部,占据青海湖流域牧地。喀尔喀蒙古部众,一部分返回塞北,一部分南渡黄河,在阿坝、甘孜和果洛的久治境内驻牧,战乱过后大部分北迁,有少数蒙古牧民留居当地。1642年,固始汗进军西藏,控制了青藏高原大部分藏族地区。这一时期,蒙古势力覆盖了果洛全境,派兵驻守了很长时间,至今在玛沁、久治黄河沿岸和达日县建设、桑日麻等地,有当年蒙古人居住的遗址。到清雍正年间,平息罗卜藏丹津叛清,和硕特蒙古势力削弱后,居住在果洛地区的蒙古人,大部分迁回到青海湖西部和柴达木地区,少数人与果洛藏族牧民多年融洽相处,逐渐适应了果洛地方环境,生产和生活得到保障,并与当地藏族牧民建立了姻亲关系,逐步自然同化为藏族。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大小金川叛乱,清廷用了五年时间,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镇压了大小金川土司的反抗,随后在金川一带设立了“五屯”,派驻兵丁就地屯垦,以防再次发生事端。这些兵丁大部分是青海蒙古人,若干年后,金川安定,留守兵丁有不少人与当地藏族妇女结婚安了家,看到金川、阿坝地区宜农宜牧的富饶景况,将在青海湖地区的家眷迁来定居,成为这里的庶民。久治的“索呼日麻”等蒙古裔部落,是从金川、阿坝迁入的。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英帝国主义御用军尼泊尔廓尔喀人发动了大规模入侵西藏的战争,清廷以陕、甘、宁、青及四川地方征调了汉、蒙古、苗、鄂温克、达斡尔和藏族等民族组成反击廓尔喀侵略的大军进藏,驱逐了廓尔喀。在反击大军中有宁夏花马池驻军中的蒙古兵,在返回时,曾在果洛驻屯,有少数病残兵丁留居果洛,人们称这些兵丁为花马蒙古,至今在果洛人民中流传。
  自13世纪中叶元朝统一西藏到18世纪末驱逐廓尔喀入侵西藏的五百多年间,蒙古人对果洛产生过重大影响。果洛地区从早期的吐蕃部落到后来的“郭罗克三部”,曾和蒙古人有过友好交往和相处,也曾发生过兵戈摩擦,在玛柯河谷有当年和蒙古人打仗的战场遗迹,至今在牧民中流传着祖先抗元的传说。在几百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每当有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都有一些蒙古人留居下来,逐渐汇入到藏族之中。近百年来,从近邻河南蒙旗、同德、贵南等地迁入部分蒙古族牧民,散居玛沁、甘德、久治黄河沿岸,有几户十几户集中在一处牧地的,成为小部落,如:达日县德昂乡的克什岗部落。在这些蒙古裔牧民中,一部分人在迁入果洛之前,就已经同化,除个别老年人外,已不懂蒙古语,如同拉加军功毗连的河南县宁木塔、托叶麻等地的蒙古族一样,已完全藏语藏俗化了。
  在果洛还有“甲果日”、“甲柔”等汉族后裔。已形成帐圈的“甲果日”年代较久远。散居各地的汉裔居民,被果洛藏族以他们原来的民族成份相称谓。清廷采取“以番治番”政策,对果洛各大部落头人封授千百户官职,利用中郭罗克千户年札文包征讨大小金川,为奖励其功绩,授二品顶戴,以此扩大在果洛地区的政治影响。暂时的社会安定,使人民得到喘息,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果洛与内地有了民间贸易往来,汉族商人经阿坝、临潭、夏河、拉加等地进入果洛,从事以物易物为主的商业交换活动。清末民初,化隆、贵德、湟源、湟中的少数回、汉族商人和淘金者,经拉加寺进入玛沁、久治等地,有的经商破产转为耕牧,有的淘金失败难以回原籍而流落牧区,与当地妇女结婚成家,定居下来。果洛社会以博大的胸怀,接纳这些外来民族成为果洛草原的新居民。经近百年和果洛藏族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已基本上同化为藏族了,在全州各地都可寻觅到这些外来民族的后裔。现在军功、拉加等地仍有不少回藏、汉藏组合的家庭。
  建政以后,从全国各地调派到果洛工作的机关干部、医务人员、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其家属中,有外省市和省内各州县的汉、藏、回、撒拉、满、蒙古、土等民族。还有近几十年来到果洛的各族经商、打工者,在州县府地定居下来,少数人落户乡村,成为牧区户籍。
  自蒙古人进入果洛始,果洛已不是一个单一的藏族社会,但由于藏族源远流长,占果洛社会人口的绝对优势,因此,果洛仍然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社会。
迷糊的小猴子H 该用户已被删除
迷糊的小猴子H 发表于 2014-12-9 04: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