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千古义丐武训的身后事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3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人际交往 发表于 2014-12-29 0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训,行七,字蒙正,自嘲为义学症,谥号义学正。山东堂邑县武庄人。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原无名,“训”乃清廷嘉奖其行乞兴学时所赐。武训少孤贫,从母行乞于市。稍长,时为佣工时为乞者。因目不识丁,受尽欺辱,发愿“修个义学为贫寒”,遂以乞讨所得而置地办学。在馆陶、堂邑、临清三县置地230余亩。光绪十四年与杨树坊在堂邑柳林村创办崇贤义塾,分二级教学,为蒙学、经学。继而又于馆陶、临清创办义塾。
因“行乞兴学”,清廷封其为“义学正”,赏赐黄马褂和“乐善好施”匾额而不受。五十八岁时终因积劳成疾而不治,《清史稿》记载:“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先生殁后,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清廷颁诏宣付国史馆立传,即今所见《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六•孝义三•武训传》,又敕入堂邑县忠孝节义祠。被尊为“义乞”、“乞圣”。武训逝后,三县民众悲于衢路、鲁西大地泪恸八荒。武训在国际上亦有很大影响,西方人称他为“无声教育家”,更因之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化而进入《世界教育大辞典》的平民教育家。中国史上,以社会最底层之行乞者,义昭日月而载入正史的,唯武训先生一人耳。
1934年12月5日,武训诞辰九十七周年,时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发起纪念活动,于临清建纪念亭,树碑立像。并编著《武训先生九七诞辰纪念册》。蒋公为之题写“武训先生传赞”,其文曰:
“以行乞之力,而创成德达材之业;以不学之身,而遗淑人寿世之泽。呜呼,先生独行空前,人孚义叶,久无愧于艰苦卓绝,世之履厚席丰而顽鄙自利者,宁不闻风而有立。”
1938年3月28日,蒋公又以“以行乞之力,而创成德达材之业;以不学之身,而遗淑人寿世之泽。”作为挽联缅怀这位千古义丐;1945年,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再次举行声势浩大的纪念武训诞辰活动。
1951年,一场对武训及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的大批判运动席卷全国:先是《文艺报》发文批判,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亲署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因之展开声势浩大的对武训及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同时,人民日报社与中央文化部组织武训历史调查团,江青化名“李进”参与其中,赴堂邑、临清、馆陶等地进行调查,于《人民日报》上发表《武训历史调查记》。毛评论说:“武训是一个以兴义学为手段、被当时反动政府赋予特权而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这“三项桂冠”,从而致使大批人氏受到牵连。继而武训墓林被砍、墓寝遭掘、纪念堂被砸。1966年8月26日,红卫兵闯入柳林完全小学,挖开武训墓,将先生遗骸抬起,上街游行示众。至柳林镇北门西侧不远处圩子壕旁一废弃砖窑前,召开“批斗武训大会”,而后将遗骸一通乱砸,抛撒在地,并威胁武训亲属,绝不得收葬其尸骨,而后“凯旋”而去。至此,武训尸骨遂不知所终。xx什么的,最讨厌了

2

主题

-2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怪了 发表于 2014-12-29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的始作俑者死了,其后代要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