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称诸葛亮为“名将”犯概念错误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09

回帖

2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8
zhounin 发表于 2015-2-3 11: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青友
近日,四川大学方北辰教授做客《百家讲坛》栏目,谈《三国名将》。在他的讲述中,诸葛亮也在“名将”之列。把诸葛亮称为“名将”,自古未有,即便在今天看来也甚是不妥——我冒昧地认为方北辰先生此问题上有概念错误,那就是把“将”和“相”的概念混为一谈。
要把将、相的概念区别开来,且看司马迁《史记》中《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他对此不服。故事到此打住,我们就能看出作为“将”的廉颇靠的是勇力,作为“相”的蔺相如靠的就是智力。
诸葛亮长期的身份是丞相,“相”的作用是运筹帷幄、出谋划策,而不是“名将”那种披甲上马、身先士卒、攻城略地的行为。自古以来,具备军事才能的人无非有两种,一是勇武之人,一种是智谋之人。勇武之人多是“将”,能攻城略地,能刀光剑影;智谋之人则是进行出谋划策、战略部署等。一场战争的胜利与否,往往在于“智”、“勇”的巧妙结合上。在战国的合纵、连横战争中,就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廉颇、李牧、白起、王翦这样有军事影响的人物,他们都是当时的“名将”,而像苏秦这样的口舌之士挂六国相印、指挥几乎所有东方军队,他则是当时的“名相”。我们既不能说廉颇等是“名相”,也不能说苏秦等是“名将”。同样,诸葛亮是名相而不是名将。
纵观诸葛亮一生,不管是从演义中还是从史料中,不管是火烧博望坡还是火烧赤壁,还是七擒孟获还是六出祁山,诸葛亮在展示其卓越军事才能的时刻,他所表达的都是智谋而非勇力。诸葛亮初出茅庐就能对天下形势娓娓道来,对时局的发展洞察准确,刘备正是看重了诸葛亮的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并不是关云长、张翼德和赵子龙这些横刀立马之士所具备的。正因如此,诸葛亮才被世人称为“智圣”,“智圣”反证了诸葛亮取胜的法宝是谋略,而不是“名将”的万人不挡之勇。
当然并不是所有靠智谋取胜战争的人都是名相,因为在历史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开国的大人物,他们能指挥打仗、能打胜仗。这些人的名分已经不能在“名将”“名相”之列讨论,他们可能是一流的政治人物。
学识渊博的方北辰先生做客《百家讲坛》,让观众一饱耳福,实在是一大幸事,但我认为方先生把诸葛亮称为“名将”是不妥当的,甚至说犯了概念性错误,为此愿作小文一篇,以祈教于方家。这样,证明方是装的。电视被弱智占领了。

15

主题

-15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commscope 发表于 2015-2-3 16: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将入相也是可以的,比如后来的王猛

28

主题

-28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楚天抒 发表于 2015-2-3 20: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心人。

32

主题

-32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阴谋家 发表于 2015-2-4 01: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寿的《三国志》评价诸葛亮,说他擅长治理内政,但不擅长打仗他打仗太谨慎,连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计都不敢采用,结果导致六出祁山劳而无功,使得蜀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是被演义化的的人

32

主题

-32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阴谋家 发表于 2015-2-4 06: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既不能说廉颇等是“名相”,也不能说苏秦等是“名将”。同样,诸葛亮是名相而不是名将。你这说的就不对了韩信也没有亲自冲锋陷阵吧,他也是多以智谋取胜,而非自己的武力,而且都是大胜特胜,往往是以弱胜强,世称“兵仙”
曾泗 该用户已被删除
曾泗 发表于 2015-2-4 10: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把诸葛亮作为“名将”,自古未有?那唐,宋分别把他放入武庙十哲,武庙七十二将,是怎么回事?

6

主题

-6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gjm124 发表于 2015-2-4 15: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大学方北辰教授没错,是你错了,诸葛亮在刘备生前做过中郎将,他文治武功在蜀国都可以,毛泽东算文人也是名将吧?那艾森豪威尔是五星将军,后来也是总统。

35

主题

-35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云香斋主 发表于 2015-2-4 19: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寻章摘句,皓首穷经,诸葛亮自己已经把你们这些无聊人物给定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