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读城笔记——读写渭南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李紫超 发表于 2015-2-12 12: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李紫超

我的记忆中,渭南城也就那么大,如今它还是那么大。不过再也找不回儿时的光影了,我真的不怎么喜欢自己的故土,过去如此,现在亦是如此。除了亲人和一些熟悉的人以外,我对这地方便没有什么好印象。也不知道是何缘故,很小的时候就在这片儿地方受尽了委屈,像是你的整个身体都无法融入到这块土壤一样,十多年来,如今也是一样,那种灵魂深处的孤独,没有人能够体会。在这片土地上,我浪费的时光太多,这里充满压迫和不自由的气息,我生怕这空气有一天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这就是我的故土渭南……

我为何如此厌恶生养我的故土,因为这片土地没有给过我任何养分,它只告诉我干涸,贫穷,腐朽和污浊。如今我回来了,我看到的依旧是这些东西。那种被苦役日子,从秦朝一直蔓延到今天。

读诚,让更多人了解他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城市,我之所以让它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有太多的恨,在我相爱的年纪里,这座城将我遗忘,如今我回来了,我不需要它将我记起,它却牢牢的抓住了我的心。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城市的进步,而是一座城市的毁灭和腐朽。那些城市管理者正用他们的智慧迫害着这里的一切。小时候,水是甜的,如今这儿的水是咸的,而且烧开的是成堆的水垢,白色的令人作呕。听说这都是城市化给闹的,现在知道这并非听说,而是我正喝着这样的水怎么也回忆不起儿时的甜味儿。空气污染,白色垃圾污染充斥着渭南这座城,然而我只有感慨而已,十年污染,百年治理。城市化的渭南城,也只是城市化的牺牲品,因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根本没有这样的智慧,来完成这座城市赋予他的使命。盲目的建城史,不仅是渭南城的伤痛,也是整个国家的悲哀,志于规划,疏于治理,一座城市的文明史不是靠钢筋混凝土堆积而成的,他是城市的人文风俗,他是城中人的集体智慧。然而在渭南的这座城中,我们悲哀的看到政府部门的盲目和腐朽,圈地运动在政府和老百姓之间不断上演,农民被城市化、市民化已经成地方发展的常态,政府和农民之间为了抢夺土地引发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激烈,这不禁会让人思考,是这座城市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政府和职能部门出现了问题?政府部门显然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思考的太少,政府部门不能只顾政绩,而忽略了老百姓和农民群体的存在,不能因为城市化进程疏于防范和治理污染,不能因为未来发展和人民产生隔阂与矛盾,不能疏于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是属于大家的,城市中的任何物质都会影响到生存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因此,不管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人,还是群体,管理者,还是建设者,都应该为自己所在的城市提供一些养分,只有这样这座城市才能赢得人心,深得人心。我就是被这座城市伤害的人,我回来了,告诉你,你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