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特写:牛健的可持续共享论坛“桃园梦”

[复制链接]

6408

主题

-6408

回帖

5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1
virginiad5o 发表于 2015-2-13 21: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北京顺义一个工厂院内的“生菜屋”,被很多人看成是都市“桃花源”。牛健和家人搬入“生菜屋”半年多来,一直体验着可持续生活。

  牛健亲手设计和打造的“桃花源”由六个白色铁皮集装箱模块拼接而成,其中包含住宅区、办公区、厨卫、生态创客空间,以及屋顶太阳能、风能展示和立体种植等功能区。

  走进“生菜屋”,在卫生间一侧,牛健一家排的“便便”通过管道进入四个塑料大桶,可发酵成沼气,也可消毒后转化为农家肥直接灌溉绿植。“一般小区里,粪便都是集中处理,进入污水管道,无法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其实各个家庭分散处理是最环保的。”牛健的夫人薛棋月说。

  而在厨房,连接下水池管道的接口处隐藏了一台厨余粉碎机。薛棋月说:“现在设备坏了,厨余垃圾基本都堆肥了,之前都是将垃圾打成碎末,再流入卫生间里的塑料大桶,成为粪便肥料系统的一部分。”

  在二层屋顶花园,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废水再利用;而太阳能板和风能装置提供了能源。“当然,现在太阳能发电还不能完全满足用电需求,风能也处于试验状态。”牛健说。

  现年53岁的牛健,早在17岁就萌发了在中国拥有私家花园的梦想。因此曾经做过国企高管的他在37岁时放弃了优渥的工作,决定为实现自己的“桃园梦”而努力。

  2009年,牛健进入公益圈,为践行可持续“共享社区”的规划做了6年准备。

  “我们要设计一个可持续共享社区,但同时要处理社会、经济、生态、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球的、大规模的社会创新实验。”牛健说。

  “共享社区”概念是牛健的首创。他在博客“乌托邦工程”里写了多篇博文阐述对“共享社区”的构想:"共享社区"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和谐共处价值观的一群人,以共享为纽带在住宅空间区域中凝结起的生命共同体。”

  牛健曾获得易社国际社会创业家计划的支持,去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学习交流,研究社会创新实例,有收获也有反思。

  “国外的创新实践只是改变了一群人,没能改变世界。”他逐渐发现,不去系统地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单一地去解决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问题,是不能带来根本变化的。

  以单户为试验只是他可持续生活“共享社区五年规划”的第一步。原本打算2016年推动的二期十户实验计划,现由于“共享社区”可持续生活实验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提出合作意愿的人也越来越多,计划不得不在今年5月提前开始。

  在牛健博客页面左侧,列出了一串长长的来访者名单,包括NGO、研究机构、媒体、房地产商、旅游发展商、度假村、养老院等等。对于来访者,牛健说,“我从来不计数,我只要知道他们被我的价值理念吸引到就够了。”

  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共享社区”建设的团队中,担任志愿者。

  “在法国,也存在价值观相同的家庭住在一起的情况。我深深地被牛老师的共享理念打动了。”在一家可持续咨询公司工作的法国女孩Hélène已经报名,希望体验“共享社区”的生活。

  在牛健的计划里,二期也还是实验社区,目的是找到未来进一步标准化复制的方法,以便在未来推广100户的可持续社区模式。因此,并不是随便找十几户人生活,而是要经过科学的训练和认证,人与人互相磨合,磨合好了才能一起生活。

  牛健设想开办一种演练新生活的训练班,初级班中人们学习协作生活的技能,比如协作吃饭、处理垃圾、种花种菜、物品交换、集体采购等,减少浪费;中级班人们将进一步学会自治;而高级班成员则学会建立生活空间,再出去拓展复制甚至改进提升。

  现在牛健的“生菜屋”遇到两个难题:一是程序性的瑕疵,土地是跟朋友借的,没报备,现在需要另找土地搬迁;二是对这场实验的社会反应还无法预知。

  牛健说,成功的社会创新有两点要素,一是要有利于公共利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利于某些人的私利;二是需要制度的支持,比如划出“微特区”,像改革开放划定深圳特区一样进行试验。

  高剑锋是牛健十多年的老友,也是怀有“桃园梦”的实验者。他认为,将现有的房子改造成“室内花园”比建立一个新型社区更有可行性。

  “老牛的社区成本太大,第二期就要投入300多万,住户也都是高层次的,市场比较小。如果不建立在商业模式上,社区的推广必然缺乏生命力。”高剑锋说。

  “跟随者众,创变者少。很多人认为只要你先去变了、产生了好的结果,我就会跟随你。”牛健说,“但是所有的改革都是痛苦的,中国人总想逃避痛苦,希望不经历痛苦就获得精神和肉体的幸福,总希望跑进一个"桃花源"。实际上,人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桃花园。”

  作者:刘伟 于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