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发现巫山发现距今177年神女庙诗碑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周亚玲 发表于 2015-3-6 14: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徐永泉 图/周亚玲  
    
  这是上千神女诗碑的惟一幸存  
  山市民周亚武近日公开展示一块他珍藏了7年的神女庙诗碑。这块诗碑也是迄今发现的上千神女诗碑的惟一幸存。  
  这块诗碑长、宽、厚分别约1米、80公分、15公分。碑面文字从右至左竖刻,繁体,字迹厚实圆润,每字长、宽均约6公分。其诗全文“庄严正大蕊宫仙,楚客无端赋浪传。一十二峰沾惠泽,朝云暮雨润桑田”,落款“癸巳春郡守得克进布题”。  
  巫山地方文化权威人士向承彦说,巫山县境内曾有四五处神女庙,分别位于县城附近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高龙嘴、骡坪镇、培石乡等地。周亚武保存的诗碑,是他在高龙嘴神女庙旧址发现的,该诗碑赋写、刻刊于清道光十三年即公元1833年,距今已有177年历史。得克进布时任夔州知府,其诗赞美巫山神女护佑农人风调雨顺、庄严正大,指责宋玉凭空杜撰神女与楚王之梦事。
    诗碑的发现、保存者周亚武,是巫山职教中心教师。2003年的一天,他与几位朋友到废弃的高龙嘴神女庙旧址游玩,在不远处发现了很多墓碑。他发现,其中一块碑的字体与众不同,虽碑面沾满泥土,但“一十二峰”、“朝云暮雨”等字隐约可辨。他查阅相关资料,在清光绪十九年李友梁等编纂的《巫山县志》上看到一首古人赞神女的诗,里面有几个字与石碑上相同。他感觉这块碑非同寻常,如若不管,三峡175米蓄水后,诗碑将永没水下。于是他租了一艘小船,请人将诗碑从高龙嘴抬到家里。  
  据考,巫山神女庙内所刻诗达千余首之多。唐朝刘禹锡就曾悉数阅读,并对其中沈佺期、王无竞、皇甫冉和李端四人的《巫山高》评价甚高,誉为“绝唱”。遗憾的是,除周亚武保存的得克进布的诗碑,其余皆不复存在。  
  得克进布的诗碑发现和面世,为过去神女庙诗碑的大量存在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是底蕴深厚的神女文化的重要组成。  
    巫山神女庙  
  神女庙最早见诸文字的是宋玉的《高唐赋》。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神女自荐枕席,临别时称自己朝云暮雨阳台之下,楚怀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从战国至唐代前,巫山神女庙都是指阳台之侧的朝云庙。
    唐仪凤元年,神女峰对岸飞凤峰麓小地名叫青石的地方建神女庙,宋宣和四年改曰凝真观。自此,人们所言巫山神女庙,一般就是指青石的神女庙。因其位于神女峰下,上下舟船经由,便于人们祈求保佑,瞻仰、祭拜和游赏,知名度很高。无数诗人到此顶礼膜拜,留下灿烂诗篇。直到1949年解放以后,青石神女庙才香火泯灭,损毁无迹,仅有清代重刻的明代范守道《神女考》碑,及后来当代著名诗人徐迟等人在此庙中寻得的神女像,藏于县文管所。  
  代,在巫山县城宁河东岸的高龙嘴箜篌山麓,又建了一座神女祠。此处与县城和江河相邻,祭祀方便。清代著名诗人王士桢在康熙年间拜谒过此庙,所写《神女庙》诗云:“箜篌山下路,遗庙问朝云。”道光十三年正月,夔州知府得克进布游览此庙,欣然作“庄严正大蕊宫仙”诗,并刻石于庙。民国时,此庙香火仍然很盛,有尼姑住持,后此庙于1949年后被废毁。  此外,青石以下的培石镇庙子山和骡坪镇杉树埫两地,均在清代各建过一座神女庙。   
  从可考的楚怀王于阳台立朝云庙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方圆百里地方,为同一位神多次建造庙宇,这在全国各地都少见。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周亚玲 发表于 2015-3-6 15: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惊现距今177年神女庙诗碑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周亚玲 发表于 2015-3-6 16:04:08 | 显示全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