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粮食大县点击

[复制链接]

6462

主题

-646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xiaohua01 发表于 2015-3-11 02: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粮食产量同比增长(亿斤)

  滑县药用上无人机

  全国唯一蝉联粮食生产12连冠的县2014年小麦产量达86.18万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

  本报坛友秦名芳通讯员张慧霞时昌宁

  滑县常年种植粮食270万亩以上,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河南粮仓”美誉。2014年,该县再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为全国唯一蝉联12连冠的县,续写了中国小麦第一县传奇。

  “2003年,小麦产量突破60万吨,达到63.49万吨;2006年,小麦产量突破70万吨,达到72.08万吨;2009年,小麦产量突破80万吨,达到81.52万吨;2014年,小麦产量达到86.18万吨,实现了12年连续增产,小麦产量位于全国县级第一位。”滑县县长陈忠口中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让人惊叹,甚至是震撼。

  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滑县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打造“永久粮仓”,规划了高标准粮田万亩方33个,千亩方38个,百亩方10个,总规划面积155万亩。

  与此同时,滑县创新现代农技手段,连续两年利用无人机对高产创建示范区小麦实施统一飞防,航空植保走在全国前列。滑县还通过与高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18个苗情和墒情适时监测系统,提升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并以滑丰种业为龙头,建立了良种推广体系,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正阳县

  狠抓高标准粮田建设

  2014年粮食总产达98.19万吨,12年连创新高打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70万亩以上

  全县粮食总产“十一连增”,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九夺金杯”,粮食常年播种面积230万亩以上,水稻种植面积豫南最大,2014年粮食总产98.19万吨,较2003年增加46.4万吨,超一倍多,尤其小麦总产量实现了有史以来12年连创新高。

  农业大县正阳县多年来以农业优势产业为依托,通过发展、壮大,相继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河南省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示范县”。

  正阳把高标准粮田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亮点工程来抓,强化科技支撑,实施精品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办、发改、农业、林业、财政、国土、水利、电力、农机等部门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统一建设标准和内容,打造出一个个连片5万亩、10万亩的高标准粮田亮点工程。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高产示范带动活动,积极整合科技力量,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科技支农服务。

  在粮食生产上,打造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70万亩以上,南部沿淮乡镇打造2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本报坛友黄华通讯员王化远刘国清

  尉氏县

  开着汽车去种地

  2014年粮食总产达12.28亿斤累计新打机井1670眼

  本报坛友董伦峰通讯员郎军科

  2014年尉氏县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28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207.8斤,并再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月27日一大早,坛友驱车走在开尉路尉氏县段,公路两侧一方方绿油油的麦田映入眼帘。虽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时间,但却不时能看到农民朋友们已经在地里进行浇水、打药等麦田管理,路边还能见到停有小汽车。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我们下午就要组织召开春季麦田管理协调会,部署近一阶段的小麦生产呢?”接待我们的该县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胡秀芹告诉坛友,春节前后许多农民工集中回乡,是加强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和有利时机,我们近些年持续坚持抓住这一时机,保证农民工外出前对麦田全面管理一遍,为小麦连获丰收夯实了基础。

  在该县水利局2014年度工作总结里,坛友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全年累计新打机井1670眼,治理沟渠102条,治理长度200公里,完成土方164.7万立方米,修建各类配套建筑物376座,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55万亩。

  “县里不断推进实施的各项水利工程,都是在围绕如何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来设计和规划的。”尉氏县水利局副局长李杰告诉坛友说。

  农业生产的基础地位持续深化,不断提升着广大干群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出农民群众种粮的亲切感和归宿感,“开着小汽车种地,放弃高工资返乡收粮”在尉氏大地上屡见不鲜。

  濮阳县

  专家下乡帮种田

  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93.2万吨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占95%以上

  “201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3.2万吨,较上年增产1660万公斤,连续11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日前,在濮阳县召开的1000多人参加的三级干部大会上通报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2014年,濮阳县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36.4万亩,新增高标准粮田16万亩,其中万亩方3个。清淤沟渠203条675公里,新增旱涝保收田0.9万亩、节水灌溉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连续16年夺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

  每年的3月份是濮阳县的科技宣传月,这一个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纷纷下乡,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和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将粮食生产的新技术送到千家万户。通过努力,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同时,该县从水利、农业等部门选派专家组成专家组,多次深入中低产田项目区进行勘察,出台了项目区实施规划。2005年起,先后投资3亿多元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整理出了连片平坦、便于机耕的中高产田,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温县

  惠农政策促增产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依太行,素以粮食高产闻名。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县始终推进高效农业县建设,加强科技对农业支撑力度,先后培育出了豫麦25号、国审豫麦41号、国审豫麦49号等十多个小麦、玉米高产品种,年销温麦优质种子1亿公斤,累计推广面积近4亿亩,增创社会效益超200多亿元。

  2014年,温县粮食单产再创奇迹:小麦平均亩产558.6公斤,1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平均亩产631.4公斤,整建制推进10万亩连片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650.9公斤。发展小麦种子基地28万亩。

  2008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9年被授予“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

  2014年,该县共发放良种补贴资金7811755.23元,补贴面积达778788.683亩。其中小麦补贴资金3908937.93元,补贴面积390893.793亩;发放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160万元。

  2014年小麦平均亩产558.6公斤种子外销量达1亿公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