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唐朝著名“饮中八仙”谁比李白酒量更大

[复制链接]

36

主题

-36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发砖头的 发表于 2015-4-1 18: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白的酒量
洪烛
想说说酒与文人的关系。李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使酒这世俗饮品,和诗乃至和浪漫主义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的诗与李白在伯仲之间,只是酒量肯定不如李白,但是他在《饮中八仙歌》中对李白的描绘,则使李白在纸上活了下来。
李白自己也写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前者的飘逸,后者的慷慨,多好啊!李白诗中提及酒的篇目太多,若全删去的话,李白就单薄了。李白若不写诗,他就不是李白了。我们会问:李白是谁?同样,李白若不饮酒,他也不是李白了,他顶多只算李白的一半。酒才是能使李白俯首称臣的无冕君王,仗着醉意,他敢于顶撞人间的皇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用信手涂抹的诗稿换酒,这可是一张张在世俗银行里找不开零头的大票面呀。酒徒可分为仙与鬼两个档次,和李白的衣袂飘然相比,我辈真无法羽化登仙,只配在昏暗的街灯下摇摇晃晃做酒鬼罢了。半斤二锅头或许会鼓舞我们笑容可掬地追追花姑娘,却绝对没胆量跟单位里大权在握的顶头上司较劲。小公务员的酒量,和诗人的酒量,区别就在这里。  
无人会怀疑李白的酒量。在唐朝的诗人中,李白的酒量跟他的诗一样,是算第一的。但李白究竟能喝多少酒,这倒是个谜。  
在这方面,他自己最爱“吹牛”的,经常夸耀:“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此乃酒后狂言,不可全信。只是他饮到高兴处,一杯接一杯停不下来,倒是真的。他的名言就是“将进酒,杯莫停”。并且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数到最后,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了。
没钱买单,就脱下皮大衣,连同自己的坐骑一起送进当铺里。真够不要命的。在李白眼中,酒绝对是世界上顶好的东西。他已非低斟浅酌的酒徒,而近似于孤注一掷的赌徒了,把生命中所有的宝都押在酒上面。甚至连吟诗,都相当于猜拳喝令,添一碟精神上的下酒菜而已,解酒或醒酒用的。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以斗来计算李白的酒量:“李白一斗诗百篇”。这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酒是李白写诗的成本。产生的利润也颇为可观。唐朝若有稿费的话,李白会成富翁的。只是他这样的人,即使拿到稿费,也会悉数用来换酒喝,不可能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或者说,酒馆就是他最信得过的银行了。
他原是应邀为杨贵妃写过赞美诗,所以离开长安的时候,唐玄宗赏给他一大笔钱。估计没多久就花完了,全用来“赞助”大唐帝国的酿酒业了。酒肉穿肠过,诗篇却留下来了。其实挺值的:在唐朝,诗歌也算得上是“硬通货”。  
李白好喝,但我估计他的酒量倒不见得真的能大到惊人的程度。他经常醉得一塌糊涂。在长安街上的酒馆里酣睡,之所以拒绝天子的召唤,是因为头重脚轻,实在走不动路了。甚至还可能神志不清,已忘掉了天子是何物。管他那么多呢!这是一种属于醉汉的勇气。
据说有一次,唐玄宗在大明宫设宴招待李白,并亲自为诗人调羹,李白又喝多了,过量了,居然抑制不住地在金銮殿上呕吐了,把阶前舞女的裙裾弄脏。幸好唐玄宗并没有怪罪李白的失态,还命令高力士为醉话连篇的诗人脱靴子,搀扶其去休息。这倒是一位很清醒、很明智的皇帝,能包容诗人的狂放不羁。也难怪唐朝是诗歌最繁荣的时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唐诗确实为中国的酒文化锦上添花,而李白堪称其永恒的“形象代言人”。
纵观古今,再也找不到比李白文化程度更高、知名度更大的酒徒了。他的相当一部分诗篇,都算得上是无偿为酒商们撰写的“广告词”,譬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譬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譬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呀什么的。  
诗与酒,从此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里的一对孪生兄弟。它们通过李白的诗篇而获得最密切的联系。李白是个幸运儿,靠喝酒、吟诗而成为英雄,成为“半神”的形象,令后人仰慕不已。真是行行出状元啊。 正因为此,我想李白的酒量也被传说给无限地夸大了。毕竟,这也是树立榜样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榜样脸上贴金是人之常情。并且,还“为尊者讳”,很少有谁相信李白喝醉了也会吐,甚至还曾令大明宫里的舞女们举袖掩鼻。这多丢诗人的脸呀!“此情节最好删去”。因而我们心目中的李白,永远仰天大笑、举杯豪饮,飘飘欲仙的样子。  
李白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有游牧民族的血统,善饮是无疑的。但是否真能算得上“海量”,能像喝白开水一样喝酒,倒未必。
至少,在杜甫所例举的“饮中八仙”里,李白的酒量比汝阳王和一个叫焦遂的平民要稍逊一筹。“汝阳王斗如朝天,道逢酒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这汝阳王久仰酒泉之美名,连搬家去那里的心都有。至于焦大哥更厉害,必须喝满五斗后才进入状态:“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而李白,只喝一斗就摇身变成“写诗机器”了。李白比其他人占便宜的地方,是诗写得好,有煽动性。在唐朝,诗写得好就能成为大明星。更何况其酒量毕竟也进入了“排行榜”。如虎添翼。  
读《饮中八仙歌》,我感叹于唐人饮酒皆以斗数来衡量。虽然说“海水不可斗量”,可这斗里毕竟盛的是酒呀。莫非现代人的酒量早已退化了?碰杯时尽用的是几钱装的小酒盅。后来去西安,我亲口品尝到当地土特产的稠酒,方知李白的时代饮用的皆是这种粗糙、浑朴、未经再加工的米酒,而非后世才诞生的高粱、大麦等谷物经蒸馏酿制的老白干。
李白若是喝上一斗二锅头,非酒精中毒不可,哪里会有写诗的灵感呀。但我又替李白遗憾了:他出生得太早了,没有福气接触到茅台、五粮液;否则,还不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有一点是肯定的:若有茅台、五粮液陪伴,李白对生活的牢骚会少一些。  
李白生前,虽然不乏“吴姬压酒劝客尝”的聚饮时光,但也经常一个人低头喝闷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只好跟明月碰杯,邀影子共舞,凑合成“三人行”。李白其实是很孤独的。在他的诗中出现得最多的,除了酒之外,就是同样寂寞的月亮:“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寄愁心予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的一生,既洋溢着酒的气息,又散发出愁的滋味;他借酒来浇心中之块垒。有什么办法呢,酒是他忧愁时惟一的解药。他视酒为精神上的救星。不管其酒量有多大,他对酒的这份深情,是一般人无法达到的。这也是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的原因。
李白非溜须拍马之辈,很少为达官贵人赋诗献媚,但他却爱屋及乌,因一位姓纪的酿酒师病逝而放声大哭。他写了一首叫《哭宣城善酿纪叟》的五绝:“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纪老头真有福气,得到了一位大诗人如此的赞美。  
李白死了。我们不用替他担心。他在地狱里照样会有酒喝的。  
李白是我们民族的“酒司令”,是诗坛的“祭酒”。他仿佛为酒而生的。他确实也是因酒而死的。
公元762年,李白在高高的采石矶饮酒过度,醉醺醺地伸手去捞天上的月亮,结果落水溺死。对于苦难的诗人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安乐死”。
瞧,这就是李白:连死都充满了诗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位诗人能这么潇洒?
诗人是唐朝的明星,时常到天南海北旅游,由当地官员负责接待,陪同着瞻仰名胜古迹,临别时乘着醉意留一首诗就可以了——立即被众人传抄,并收进当地县志,不用厚着脸皮向企业家拉赞助,而且比当代的歌星走穴还要风光。还有一些混得更好的,譬如李白,连杨贵妃都是他的“追星族”,高力士替他研墨并给他脱靴子,不高兴时连天子的传呼都不回。李白啊李白,把这个世界上诗人的面子给挣足了。他喝的是水,谁知道他喝了多少!

104

主题

-10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尖康美丽 发表于 2015-4-1 21: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咫尺量海角志士足步走天涯三叠阳关劝酒令有容乃大一二三海纳百川四五六七八九十断续龙《八面玲珑之沐浴龙》龙须山主人徐宁正奎059124我的酒量不行~一喝高就爱吐....

13

主题

-13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云栈洞洞主 发表于 2015-4-2 0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是个鞑子,怪不得能识蛮书,懂西域文字。大唐天子估计也是游牧民族匈奴血统的。汉人整天乱认祖宗没有一次搞对

5

主题

-5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龙师火帝 发表于 2015-4-2 04: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李白的几个儿子都是痴呆,这大概与酒也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当时李白知道这个因果关系,我们今天看到的李白可能是另一个形象。
堂吉诃德三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堂吉诃德三世 发表于 2015-4-2 07: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口就晕,两口就吐
堂吉诃德三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堂吉诃德三世 发表于 2015-4-2 10: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酒不是现代的白酒,古人的酒是粮食发酵压榨的,没有经过蒸馏提纯,类似于葡萄酒的做法。现代喝的白酒是蒸馏酒,阿拉伯人发明的。现代的白酒,谁喝一斗,估计要见几次阎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