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学鉴宝之从气泡看古瓷片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测控技术 发表于 2015-4-17 1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论古代瓷还是现代瓷,都在瓷的釉下隐藏着许多极小的气泡。圆圆的、密密的布满釉下,非常好看。但是,不是所有的釉下都有一样多的气泡,有的气泡多,有的气泡少,有的甚至没有气泡。这是为什么呢??可否利用气泡的形态与分布来区别古瓷与现代瓷的不同,为古瓷断代辨真伪呢??
  利用气泡鉴定瓷器,瓷器釉下存着气泡,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这已被陶瓷相关人士们所应用,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 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据之一。但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 时间久远的瓷器一般死亡气泡,它的折光与釉面的包浆共同形成了瓷器有面雅静的萦光。但是,不同生活史的瓷器;施釉厚薄不一样的瓷器;釉质不一样的瓷器;施釉工艺不同的瓷器,即是在同一朝代生产的,釉下气泡死亡的程度也不同。
  
  如宋瓷五大名窑中,宫、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宽德气泡少。
  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显得小而密集。
  宋代瓷器气从死大后,多数大一黑色,少数为褐、黄色;
  元代瓷器气泡因釉而易;
  明代如釉面较肥厚的永乐、宝清瓷器釉面俱有较强的气泡保护能力。死亡气泡多为褐色;
  清代中早期瓷器气泡死后多为黄、微黄色;
  清后期、民国和现代瓷器基本上无死亡气泡。
  气泡在死亡过程中由浅色变深色,在质感上由水莹状变成固体状,随着釉面的损毁,有的逐渐成为黑洞。
  
  
  这项科学鉴定瓷器方法的发现,为民间收藏鉴定瓷器“文物打假”净化拍卖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用显微镜放大60倍鉴定古代瓷器和现代瓷器,赝品仿的再好也仿不了古代瓷器的痕迹,鉴定瓷器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请权威人士或者是机构来鉴定,这也是为了保护中国古代艺手术文化,弘扬中国古代文化。
  
  最后不得不提到中国瓷房子博物馆,这幢占地3000平方米的瓷房子用了4亿块古瓷片、1.6万块古瓷器、300尊汉白玉雕刻及20吨的天然水晶来装饰。80%的瓷片都来自破损的古董院墙是用了300件瓷瓶来装饰,取名为“平安墙”。其旗下品牌爱瓷派更是推出了古瓷片和古瓷片饰品,造型精美设计时尚,制作所用的瓷片都是经过鉴定的古瓷片,在显微镜下它们的气泡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