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儒家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回帖

4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
湘菜 发表于 2015-4-19 12: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文化的历史和现状
儒家道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忠孝节义”。
春秋儒、汉儒和宋儒的基本思想、核心价值是一脉相承,都是宣扬“尊卑有别,贵贱有分”、君权至上。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把儒家道统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丑恶的“三纲”实在见不得阳光,新儒家也忌讳“三纲”,再也不敢提它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为贯彻、落实、执行“三纲”服务的,忌讳而去了“三纲”,“五常”成为货不真价不实的、僭越的、冒充的核心价值。由于“五常”是“三纲”的附庸,脱不了关系,“五常”也甚少被提及了。新儒家把旧儒家的“三纲”这主体思想,核心价值隐瞒起来,引用康德等人的理论来修改儒学,与现代的道德理性、人文精神混为一谈,把儒学修改得面目全非,昔日的儒家礼教变成了道德精神。儒家礼教与现代道德的区别:
儒家礼教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其实质是对卑贱者单方面的苛求,为卑贱者和高贵者设立双重标准,权利与义务关系失调,人的尊严与权利的不平等。损下利上,损卑利尊,维护帝王、官僚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愚弄、奴化民众,使卑贱者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道德的准则是协调人际关系,使各人的人格尊严与切身利益不受侵犯。道德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利己利人,讲究诚信,维护公德。使社会和谐,人际和睦。道德实际上是大家的利益,是公共利益。它是对等的、公平的。道德的前提就是承认每个人的自私性和个人利益,人际间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又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
现代的狭隘民族主义者则使出篡改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价值的伎俩,或以现代词义来解释儒家词语,或改变儒家词语的断句,或篡改儒家基本思想的原意,以达到其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目的。up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口“祖宗”、“传统”,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是成人儿童化、心理不健全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妄想从湮灭的陈迹里寻找适合今天社会的真理,难免荒唐滑稽。人类社会的发展从采猎时代、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从蒙昧、迷信走向科学、理性,这历史潮流势不可挡。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需要倡导普尊普利、公平公正、共存共荣的人文精神。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要倡导社会均衡,人际平等,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代学校不属于中国传统,却在中国实行了百多年。科举制度属于中国传统也被中国抛弃了百多年。男人剪掉长辫不属于中国传统,却在中国流行了百年。女人缠足属于中国传统也被中国摈弃了百年。所谓传统,不是固定的既成事实,而是在不断变动,“与时俱进”。而且传统也会“变异”,变异中也会有突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出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的新文化、新风尚。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是应付环境的工具,是为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增进人的福祉而存在。文化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发展变化,决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化的文化传统。文明的国度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社会文明进步在于文化创意而非泥古因袭、墨守成规。文化必然朝着社会均衡,公平正义,符合人性,顺应自然,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文明理性方面发展。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社会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公德的人文精神。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3: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厚今薄古,与时俱进。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3: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古主义沉滓泛起,蒙昧主义卷土重来。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3: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公”、“大同”就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道、公德。这就是普世价值、人文精神。儒家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其实质是对卑贱者单方面的苛求,为卑贱者和高贵者设立双重标准,权利与义务关系失调,人的尊严与权利的不平等。损下利上,损卑利尊,维护帝王、官僚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愚弄、奴化民众,使卑贱者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3: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固有文化不应有盲目的温情,而要有理性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