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儒家道统与“中体西用”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8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宠信 发表于 2015-4-19 1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道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忠孝节义”。“忠孝节义”的基本含义:“忠”是强调君要有君的权威,臣不得计较君主的好坏,要绝对服从。鼓吹“君为臣纲”。“孝”就是父为子纲,子女不可违背父母的意愿,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要遵循“父母之命”,不得计较父母的对错,要唯命是从。强调“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节”就是夫为妻纲,妻子要服从丈夫,言听计从。丈夫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妻子则要守贞操,丈夫死了不得改嫁,要从一而终。强调妇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义”是高贵者利益的精神表现,即所谓“忠义”、“孝义”,也就是说卑贱者不可计较自己的切身利益,要有奉献精神,要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在洋务运动中,帝王鼓吹“器变道不变”,反对抛弃儒家道统、官僚体制。
在戊戍变法中,帝王鼓吹“法变道不变”。在皇朝将要倾覆之际,帝王、官僚又鼓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是指中国古代的儒家道统、官僚体制。“西学”是指西方的资本主义。“中体西用”的意思是:既要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道统、官僚体制,又要接纳西方的资本主义。
儒家道统的实质是对卑贱者单方面的苛求,为卑贱者和高贵者设立双重标准,权利与义务关系失调,人的尊严与权利的不平等。损下利上,损卑利尊,维护帝王、官僚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愚弄、奴化民众,使卑贱者逆来顺受,唯命是从。因此,儒家道统是官僚体制的命根子。香烟爱上火柴就注定要被伤害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口“祖宗”、“传统”,这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是成人儿童化、心理不健全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妄想从湮灭的陈迹里寻找适合今天社会的真理,难免荒唐滑稽。人类社会的发展从采猎时代、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从蒙昧、迷信走向科学、理性,这历史潮流势不可挡。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需要倡导普尊普利、公平公正、共存共荣的人文精神。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要倡导社会均衡,人际平等,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代学校不属于中国传统,却在中国实行了百多年。科举制度属于中国传统也被中国抛弃了百多年。男人剪掉长辫不属于中国传统,却在中国流行了百年。女人缠足属于中国传统也被中国摈弃了百年。所谓传统,不是固定的既成事实,而是在不断变动,“与时俱进”。而且传统也会“变异”,变异中也会有突破、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出现移风易俗,革故鼎新的新文化、新风尚。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是应付环境的工具,是为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增进人的福祉而存在。文化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改变,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而发展变化,决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化的文化传统。文明的国度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社会文明进步在于文化创意而非泥古因袭、墨守成规。文化必然朝着社会均衡,公平正义,符合人性,顺应自然,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文明理性方面发展。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社会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公德的人文精神。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厚今薄古,与时俱进。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2: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古主义沉滓泛起,蒙昧主义卷土重来。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公”、“大同”就是追求公平、公正、公道、公德。这就是普世价值、人文精神。儒家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其实质是对卑贱者单方面的苛求,为卑贱者和高贵者设立双重标准,权利与义务关系失调,人的尊严与权利的不平等。损下利上,损卑利尊,维护帝王、官僚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愚弄、奴化民众,使卑贱者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4-19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固有文化不应有盲目的温情,而要有理性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