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怀孕5个月查出白血病保大人还是保小孩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8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让世界充满爱啊 发表于 2015-4-19 15: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浙大一院5号楼2楼新生儿监护室里,有一位出生刚刚一天的孩子蒙着眼睛接受新生儿光疗。
她的体重只有1630克,比普通人的两个拳头大不了多少,是33周的早产儿;在病房外面,儿科的医生护士们正在为这位名叫“心磲”的孩子捐款,她和她妈妈的故事打动了医生护士们,“她妈妈接下去可能还要做化疗和骨髓移植,费用很大,我们希望帮帮她们。”儿科副主任王春林说。
孩子的妈妈叫徐娜,正躺在3楼的产科病床上,在怀孕23周的时候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这个难题面前,她选择了推迟自己的化疗,先生出孩子。
昨天这条消息在钱报微信“浙江名医馆”一发出,不到20分钟,网友Rachel就来问怎么捐款,很让医馆君感动。
保大还是保小
这是最艰难的问题
徐娜和丈夫罗立丁都是奉化人,两人都是90后,从结婚证上看,两人都是眉清目秀的俊男靓女,徐娜身高1米67,体重才刚刚100斤,可是在接受治疗的这段时间里,徐娜浮肿了很多,利落的短发下面,是微微肿胀的脸庞。
从2月1日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到4月14日下午4点10分孩子剖宫产这段日子里,徐娜这对小夫妻度过了他们在电视剧上都没见过的艰难日子。
女儿在出生之后就马上被送到了新生儿病房,徐娜和丈夫只见过宝宝一面。他们拿着钱江晚报笔者拍的照片反复看,像所有刚当上爸爸妈妈的人一样,对比着眼睛、眉毛、鼻子和谁更像。
当钱报笔者问到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患上白血病的?徐娜回忆说,是今年2月1日。1月26日那天,徐娜感觉有流产先兆,到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发现白细胞指数特别高,医生让她做骨髓穿刺等检查,最后结果竟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脑子里一片空白。”徐娜懵了,丈夫罗立丁也说不出话来。如果保大人,肚子里的宝宝要引产不说,可能未来都没法怀上孩子。如果要保孩子,可能因为延误治疗,徐娜病情会迅速加重,直接威胁生命。
“当时心里还有幻想,想两个都保下来。”罗立丁说,他们转到了浙大一院,在经过血液科、产科、儿科、麻醉科MDT会诊,拿出最安全的方案,“我们先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帮徐娜控制病情,等到孩子再长大一段时间,时机成熟的时候剖宫产。”浙大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魏国庆说。
珍惜腹中的宝宝
每天治疗小心如走钢丝
对于这家人来说,心里一块大石头稍稍落了地。不过接下来更重要的事情,是控制徐娜的病情,以及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我每天吃药的时候,都对孩子说话,让宝宝少吃点这些药。”徐娜说,这是她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怀孕了,她知道孩子肯定没法在肚子里呆足月,但她希望孩子仍然是一个足够健康的宝宝。
每隔几天,血液科、产科的医生们都会对徐娜身体的各项指标作出检查,时刻监控,整个治疗过程像是走钢丝。
4月14日,徐娜的身体指标已经不太好了,“本来还想再多拖几天,等孩子长得结实些再做剖腹产手手术。但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的量每天都在不断上升,必须把孩子生下来,抓紧治疗。”魏国庆告诉徐娜。
下午4点10分,剖宫产很顺利,徐娜迎来了自己的女儿。“不需要上呼吸机,能够自主呼吸,孩子很争气!”儿科副主任王春林说。
在女儿出生前,夫妻两人已经把名字定了下来,是徐娜的表姐翻了字典后查到的,叫做“心磲”,“磲”是佛教中“七宝”之首,寓意为心中的珍宝,小两口对她的期待不言而喻。
接下来总攻白血病
小夫妻更要坚强面对
魏国庆告诉钱报笔者,根据徐娜目前的情况,化疗不可能等到她分娩完全恢复了再进行,我们要与时间赛跑。
医生将根据化疗结果和骨髓配对情况,再给徐娜进行骨髓移植手手术。整个治疗费用,在病情不反复的情况下,至少需要六七十万元。
由于徐娜怀孕后没再工作,丈夫罗立丁为了照顾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也辞去了工作。两人刚结婚不久,身边没有闲钱,到目前为止医药费一直靠徐娜的父母来维持。
“我们都是给人打工的,女儿生病后,我留在杭州照顾女儿,她爸在奉化四处筹钱给女儿治病。女婿的父母家里也不宽裕,双方为给孩子操办婚事,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这次孩子生病我们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
病房外,徐娜的母亲葛妈妈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是庆幸外孙女的健康出生,另外一方面,自己女儿即将到来的治疗费用让他们难以承担,“孩子这么年轻就得了白血病,虽然她表面看上去非常坚强,但我知道她心里有多害怕。不管怎样我们也要给孩子治病,我相信她一定会好起来的。”
其实癌症真的离我们很远吗?相信大家都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朋友圈中也有很多关于什么东西致癌的文章,也经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报道,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离癌症并不远,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会得癌症。
关于“抗癌公社”,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名字的问题,更确切的叫法应该是“大病互助公社”,用“抗癌公社”是因为最初的目的是仅仅针对癌症的互助,另外多数的报道也是以“抗癌公社”进行的,现在改名,对前期的推广和宣传会造成影响。目前,“公社”已经扩大了互助的范围,除癌症及白血病外,另有国家规定的24种大病,均在互助范围内。
你可以这是另一种“保险”,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公益”,但《光明日报》一则评价很到位:“如果说传统的慈善注重单向度的“给予”,现代的公益则强调双向度的“参与”。“抗癌公社”不仅搭建了社会互动的参与平台,还促进了爱心事业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更关键的是,它通过“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将松散的社会成员打造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关系共同体,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一种民间支点。”
加入“抗癌公社”的人并非大家所想的“癌症”患者,恰恰相反,加入的社员都是健康的,加入的目的是为了报团取暖,目前中国国民的保障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一种是国家强制性的医保社保,二是商业保险,三是慈善救助,而“抗癌公社”可能补充了第四种,即民间的公民之间的自保与互保,这是一个有益的补充。这样就使得人们处于四种维度的保障之下,万一罹患大病可能就会得到多重保护,并且“公社”不参加援助资金的用途,由受助人自由支配。
目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条件一般的家庭,一旦有一人得病,要么放弃治疗,要么举债治疗,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相信大家身边都有,百度也可搜索到很多实例报道和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
“公社”加入免费,退出自由,无道德压力,无社员患病时,无需任何费用。
根据目前在册人数及最高援助金额计算,若有一人患病,平均每人仅需2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