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嘉州乡贤录——费贻

[复制链接]

37

主题

-3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眉州子瞻 发表于 2015-4-19 2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汉之际的犍为郡南安人费贻算是做到了。他以自己的不淫、不移和不屈行为和清正廉洁之风,扬名千里之外,千百年来为乐山争了光。
费贻,字奉君,犍为郡南安县人。《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有传。据清《广东通志·名宦志》记载,他“少好学,有志操,为乡党所推重。”
西汉末年,王莽篡国建“新”,公孙述利用这个机会割据了蜀地,自立为帝(即白帝),建立了“成家”,到处招揽人才装点门面。当时犍为郡治所是武阳县(今眉山市彭山县),离成都不远,并不服他,公孙述派兵攻打犍为郡,郡功曹朱遵兵败被杀。此时的费贻已经有了一定的声誉,公孙述想征他为官。虽然“学而优则仕”,但费贻并不想为公孙述服务,但又不想断然拒绝引来杀身之祸,失去造福百姓的可能。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装疯!!他把全身给漆了,好像“头上长角,脚底流脓”,一副不堪入目,让人“眼不见,心不烦”的邋遢样子;而且这还不够,他竟然变得疯疯癫癫的了,完全不省人事,这就把公孙述给骗过去了——这种样子,怎么能当官呢??于是公孙述就不再强迫他当官了。这样,费贻“退藏山薮十余年”,他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竟然长达十多年。
等待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帝刘秀消灭了公孙述,平定蜀地,统一全国。这时,费贻的病也就自然而然地好了。光武帝听说了费贻之贤,被朱遵、费贻的忠心感动了,于是“光武帝嘉之(指犍为郡)曰:士大夫之郡也。”(《华阳国志》)于是他下诏征之,费贻出任合浦太守。于是蜀中的人歌之:“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避恶君。”
费贻在任上,体恤百姓,为官清廉,深孚众望,因为费贻的廉洁,这合浦郡的千里江山竟然有许多地方以“廉”为名,如“廉州”地名,据《新唐书·卷四十二·地理志六》载,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 年)改越州为廉州,州名就是据此而来。明崇祯十年版《廉州府志》记载,费贻“仕合浦太守,政轻简,民怀其德,或曰合浦江山皆有名‘廉’者,以(费)贻故也。”当地的廉江、大廉山、廉泉等都因此而来。当费贻他离任时,百姓们追随相送至此山脚下。费贻之得人心就是如此,说他是个古代的“焦裕禄”也并不为过。
费贻是南安县人,因南安县较大,具体是哪里的呢??应该是今天的乐山市夹江县人。据《蜀中名胜记·卷十一·上川南道·夹江县》载:“费贻宅,蓍草生焉,常有五色云气覆其上。(费)贻盖不屈于公孙述者,犍为郡之夹江人。”夹江县本是犍为郡南安县地,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分龙游、平羌二县地而置,但当时行政区划的变迁,应属嘉州而非犍为郡了。看来,费贻去世后,仍然受到上天的保佑,乃至于故宅还有蓍草(古代用于占卜)生着,上面还常常有五色云气笼罩在上面,这些都是“吉人自有天相”的表现,寄托着老百姓的思念和感激。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为费贻的功绩,所以《华阳国志·卷十中·先贤士女总赞(中)·犍为士女》高度称赞他“修身于蜀,纪名交趾。”其后代世为大族,光宗耀祖,恩泽后代,造福百姓,费贻可谓不死也!!
费贻在史书留名,地名留“廉”的史迹,也给后世为官者以深深的思索。

37

主题

-3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眉州子瞻 发表于 2015-4-19 21:30:47 | 显示全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