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潘正贤 - 

让河南南阳卧龙冈的“诸葛亮躬耕地”见鬼去吧!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潘正贤 发表于 2015-4-20 02: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 告•心 愿
  
  
  今天,本楼主特向众网友发出公告:近期我将对《襄阳隆中——诸葛亮躬耕地的历史聚焦》一书的书稿作一次认真的校读后推出,希望广大网友予以关注,更希望襄樊、南阳两地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及晚辈们予以特别的关注。
  面对南阳方面少数人的恶毒辱骂甚至是死亡威胁,我毫不在意,我所在意的是不容践踏的历史和不容亵渎的历史尊严。如果因此而遭遇不测甚至因此而付出生命代价,我将无怨无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慰平生;
  人生自古谁无死,何须苟且度残生。
  无论生前还是身后,我的这本小书如能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我希望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包括我的家乡襄樊的热心人士和出版单位能伸出援助之手,最终促成这本小书的出版发行。如果这本小书有幸出版发行,我希望能首先在我的家乡、诸葛亮的第二故乡襄樊举办一次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所得作为一笔善款,献给地震灾区四川——诸葛亮曾经亲吻和眷顾过的土地,向四川灾区人民表达我个人和我家乡人民的一片爱心,一片深情。如果不能如愿,我将在收到广泛的回馈意见后,对书稿作进一步的修改,最后打印成册,作为我认真接受诸葛亮躬耕地历史知识普及教育、苦苦追踪上世纪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后续发展情况的一段经历和我人生历程中一段美好的却又是五味杂陈的记忆珍藏在自己的箱匣之中,传给我的后人。再一个心愿,就是想把这本小书作为我这个襄樊赤子的一颗赤诚之心献给襄樊市档案馆,希望襄樊市档案馆能够接纳收藏。

5

主题

-5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楼主| 潘正贤 发表于 2015-4-20 02: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汉末的南阳和襄阳
     
    为了戳穿“南阳说”者的谎言,史界相关人士学者用确凿的史实为我们呈现出了南阳宛县和荆州州治襄阳一带截然不同的历史景象。
  自董卓之乱后到建安元年这段时间,袁手术和张济祸害宛县之事按下不提。建安元年冬,张济在攻南阳郡穰县,为流矢所中死,济族子张绣领其众占领南阳郡宛县后,对曹操的许昌形成威胁。随即,从建安二年春正月到建安三年春三月,曹操连续三次征讨张绣,双方激战于南阳郡宛县和穰县一带。建安三年四月,曹操围张绣军于穰县时,闻袁绍欲攻许昌,遂解围北上。建安四年八月,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十一月,袁绍派人与张绣结好,以借以牵制曹军。张绣从谋士贾诩计,率众降曹操。从此,南阳郡北部地区,成为曹操的势力范围。建安七年,刘表曾遣刘备北侵,兵至宛县东北叶县,曹操遣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双方战于南阳郡宛城东北的博望县“三顾茅庐”前五年亦即诸葛亮出山前五年的“博望烧屯”或“火烧博望坡”)。刘备烧屯退兵新野,后屯樊城。以后刘表再也不曾派兵北上,南阳郡除接近襄阳的新野、朝阳、邓县、蔡阳地区之外,大部分土地为曹操所占领。
  让我们再看看襄阳一带的景象吧。汉献帝初平元年,刘表任荆州刺史,把州治移至襄阳,并平定了当地的战乱。从初平三年至建安十三年的17年中,刘表所控制的以襄阳为政治军事中心的荆州地区,“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加以“招诱有方,威怀兼治,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于是“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史称“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而且襄阳“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三国以来,尝为天下重地”。这里南北东西水陆交通极为便利,被称为“水陆之冲”。陆路由襄阳往北,经新野、宛城,北至京都洛阳;往南经江陵、长沙可达广、交二州,这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从水路来说,发源于陕西汉中地区的沔水,流经襄阳、樊城,成为陕、鄂间的主要交通动脉。由襄阳沿沔水南下可达夏口,沿江东下直达扬州,溯江西上可达梁、益二州。由于襄阳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交通方便,从而成为当时各地文人学士的避乱场所,“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赡,皆得资全。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手术。綦毋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古典毕集,充于州闾”。王粲《荆州文学记》云:“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闿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余人。”他还对曹操说:“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镇南碑》曰:“吏子弟受禄之徒盖以千数,洪生巨儒,朝夕讲论,訚訚如也。”足见当时襄阳学手术繁荣,人才济济的盛况。
  以上所述,可见当时宛、襄两地的反差多么强烈!!史实无可辩驳地说明,襄阳一带的确是一片安定的“绿洲”,说荆州州治襄阳是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信息中心,是名实相符的。社会安定、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文人学士云集的襄阳,给诸葛亮交游士林,寻师访友,增益学问,讨论当时政治军事形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南阳说”者把当时的宛县说成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完全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当时的宛县之于昔日汉光武帝中兴之世的宛县,早已是昨是今非,一片战争破败景象,说它是“战乱中心”倒还相差不多,哪里还有其他什么“中心”可言??请问南阳市市长何东成和南阳作家二月河:你们所谓南阳所具有的与诸葛亮这位“高级知识分子”相匹配的教育条件究竟在哪里??请不吝赐教一二,也让咱们开开眼界!!

1

主题

-1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花落长安 发表于 2015-4-20 0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悠悠南阳道
  总是当年三顾情
国会小议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国会小议员 发表于 2015-4-20 02: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过两天,南阳张衡也成襄阳的了!!
七里尘埃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七里尘埃 发表于 2015-4-20 02:44:59 | 显示全部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