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旧时光复北的棺材铺。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aaron1644 发表于 2015-4-20 09: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句歇后语叫作:棺材铺拜神——想人死。这对于很早就有发达商业的广州来说,其实是很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存途径,况且,在从前那些天灾人祸横行的年月里,棺材铺的老板们也是在做一件“好事”。广州很早就有棺材铺了,用文雅一点的说法,称为“寿枋店”或“长生店”。民国时期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棺材铺分布于广州市的各个区,尤以光复北路一带最多。   那是一个迷信取代信仰的年月,在很多人眼里,死后选一副好棺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就如以前的封建帝王们生前为自己选好一个陵墓所在地。死亡,这么一件令人谈之色变的“大事”,在棺材铺内是司空见惯的。因此,棺材铺大量聚集的街道,显然就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死亡阴影”。从前的光复北路,应该不亚于人们想像中的“地狱”。可能这有点夸张。毕竟,当活着的人们面对死去的亲人朋友时、当生者为死者选择好的棺材时,心里面更多的是抱有一种莫名的“虔诚”,而这种情绪多多少少会冲淡内心的死亡阴影。   说到棺材和棺材铺,不能不提到柳州。民间流传着“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的谚语,何解??就因为柳州盛产质量上乘的棺木,柳州的棺材铺也因此而“芳名远播”。据载,清末民初至解放前,

16

主题

-1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aaron1644 发表于 2015-4-20 09: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死在柳州”指的是柳州盛产上等的棺木,图为柳宗元在柳州的衣冠冢) 柳州经营棺材寿板业者多在柳江河北岸的长寿街,全街的店铺都摆满了棺材,尺寸大小及各种式样齐全,一般分大、中、小号三个等级,也有按顾客要求特制的,以木质好坏和技手术之优劣而定价高低不同,生意非常火红。当时未有火葬,不论是官是民,死后均装棺土葬,因此,棺材经营行业倒也方便了民需。   广州的棺材铺较之柳州,也许是“小巫见大巫”,然而棺材铺出现的根源是相同的,那就是“民需”。看上去颇为荒唐,但这就是事实。过去封建思想弥漫的时代,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恐惧的时候,能想到的也许就是棺材。其实不只是广州,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还有更为“有趣”的事情。比如,在加纳,个性化的棺木流行,比如有一款“奔驰”汽车形状的棺木就在当地颇受欢迎。   棺材的制作原料——木材,对于棺材的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柳州的棺材之所以出名,就因为柳江河上游融水、三江两地盛产木材,寿板所需材料源源不断地从这些地方运往柳州。这就保证了棺材的上乘质量。广州也许就因此而比不上柳州,但广州的“杉木栏路”也曾盛产杉木,也许这也给光复北路上的棺材铺提供了优质的材料来源。因为,制作棺材一般都用松柏,但据说完全用柏木做的棺材会遭天打(触雷电),所以用柏木做棺材要掺一些杉木,而杉木栏路上的杉木店铺正好可以提供大量杉木材料。 (1956年薛觉先的葬礼,十分壮大)   在棺材铺生意旺盛的年月,光复北路上应该是有大量运载木材的车辆的,这是棺材铺的产品之本。而当广州停止棺木生产、提倡火葬之后,这些棺材铺的命运显然就发生了本质的改变——那就是歇业。人们对于死亡的传统观念已经逐渐瓦解。棺材,在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思绪中,已经被“骨灰盒”所取代。   今天的光复北路,已经完全抹去了过去棺材铺的阴影,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所在。树木和日常的店铺装饰着光复路的风景,人们闲散地走在路上,全然不会想到过去这里曾以棺材而闻名。死亡或者棺材与棺材铺,在人们的脑海里,仅仅是一个偶尔闪烁的意念而已。人们想到的全是生存、生活。(完)

76

主题

-7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房产快讯大管家 发表于 2015-4-20 0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一楼,送二楼!!
什么是“最后一栋??”:
吾少野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吾少野 发表于 2015-4-20 09: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升官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