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临济大慧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回帖

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
淡泊明静 发表于 2015-4-21 2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儒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说是印度来的,这不是理由,因为我国现在有很多东西都是从外国来的。
  国力倒退有很多原因的吧,就算中国没佛教,有贪官污吏它还是要倒退的呀。。.
100315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0315 发表于 2015-4-21 22: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禹抖李臃绝j29支持一下。若在艰难的减肥路上,请不要错过。最快速的减肥方法。看下面。淘宝上店铺里搜我ID:火焰中的宠儿。

  下图为辟谷49天减44斤的视频截图。完整视频在网站里。
欧阳米果 该用户已被删除
欧阳米果 发表于 2015-4-21 2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为什么没有弱化日本社会??很奇怪。日本战国时代僧寺势力称霸一方,难道给日本传错内容了??
rnwh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nwh1 发表于 2015-4-21 22: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第63楼   佛教为什么没有弱化日本社会??很奇怪。日本战国时代僧寺势力称霸一方,难道给日本传错内容了?? ==========这个回复太霸道了!!估计是日本人没学好
jpxgl 该用户已被删除
jpxgl 发表于 2015-4-21 22: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派胡言,罪过罪过!!

2

主题

-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大罗金仙yoga 发表于 2015-4-21 22: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人私心很重,以此私心求佛,实是缘木求鱼。当下不反省自己发心不对,反倒过来造业实在是糊涂至极!!
韬帅 该用户已被删除
韬帅 发表于 2015-4-21 22: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

21

主题

-2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楼主| 临济大慧 发表于 2015-4-21 22: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即使有一些精华,也是剽窃儒家道家的,佛教自身没啥好东西。
  现在的佛教都提倡孝道,其实这是剽窃儒家的。在原始佛教那里,是把亲情视为修行的障碍的,说亲人之爱是“饿鬼爱”,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就如同饿鬼对饮食的渴望一样。如果要跳出轮回,必须泯灭一切亲情、爱情和友情。
  中国是一个提倡孝道的国家,佛教进了中国,为了更好的传教,就伪装自己,也学儒家提倡孝道和大爱。城市论坛一个知名的评论家说:“佛教吸取中华文化的养分,如藤绞树,得以壮大。之后就妄图尊大,简直可恶加可耻。”我前面提到,其实在两汉时期,佛教在汉民族眼里不是正教。后来由于五胡乱华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提倡,佛教才得以坐大。这么一来就是一千八百余年,佛教获取了和儒家道家一样的正统地位。我写这个帖子就是正本清源,告诉大家,中华文化的根只有儒家和道家,佛教就是占据中华文化圣坛的斑鸠。
  人们说佛教大慈大悲,其实就是个皮。lun*zi功说“zhen善ren”,也是非常崇高的价值啊。我一个表嫂,本来没啥素质,信了lun子功后,人变得很善良很孝顺,连她婆婆也赞不绝口。我说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就是说佛教有时候还是有用的。以前我还是信徒的时候,经常上佛教论坛,我记得一个吃喝嫖赌的花花公子信了佛教后变得自律朴实,进入了生命的新天地。宗教有一些美好的普世价值,任何宗教都有闪光点。佛教徒是善良的、是正直的,可佛教的本质是贪财的、自私的、消极的,虽然引导少数人弃恶从善,但总体而言对国家对民族是有害的。
  佛教非常贪财。在《地藏经》里,要求信徒用贵金属给菩萨造像。我问你,既然佛说“无分别”,你为什么又希望信徒给你塑金身呢??说白了还是贪财。在《阿弥陀经》里,说净土的地砖都是纯金的,门帘是玛瑙等七宝装饰的。印度人真是贪婪啊。中国道家的仙境里面是美丽的山和水,山上依然是泥土和绿树,不是什么金砖和玛瑙。大家想想,全是纯金的地方有审美情趣么??所以印度人不仅贪财还愚蠢,过分的贪财已经使印度人失去了体验天地之美的真情趣。幸亏当时印度人不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贵重的东西,否则《阿弥陀经》里会宣称极乐世界的地砖是钻石的。印度人的贪婪和愚蠢,在他们编造的《阿弥陀经》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佛教自私。释迦牟尼本人也不是什么大慈大悲。我前面提到,印度的僧侣不种地,因为种地会伤害虫子,犯了杀业要下地狱。可僧侣却让农民去种地,农民下地狱了,僧侣修行成功了。如果释迦牟尼真的大慈大悲,他就应该去种地,让别人修行,自己下地狱,让别人成就。所以佛教说到底是无比自私的。
  中国古代的贤相孙叔敖有一段故事。当时认为双头蛇极其不详,见到双头蛇的人会倒大霉,打死双头蛇的人会短命。少年的孙叔敖从山上打柴回来,告诉他母亲“我打死一条双头蛇”,孙妈妈就哭起来了“打死了双头蛇,你也活不长了”。孙叔敖说“我怕以后别人看到这条双头蛇倒大霉,所以我宁可自己短命也要打死它,这样它就害不了人了。”孙妈妈变悲为喜,说“我儿存心若此,定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这个例子说明我华夏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印度人是一个自私的民族。孟子说“义在,虽万千人,吾往矣”,就是说如果正义在我,那么就是对方千军万马,我独自一人也要勇往直前!!可就是这么一个自私的佛教,却吸收了儒家的养分,把自己包装成大慈大悲,让信徒膜拜他,让信徒自残供养他。这种宗教,还有必要留在中国指导我们下一代的信念么??
  儒家虽然有糟粕,但真正的儒家不讲功利,不怕死。文天祥就义前在自己的衣带上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因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求何事??从今以后,庶几无愧”。文天祥舍生取义,是因为从孔孟那里得到了大仁大义,所以在敌人的屠刀面前才会大自在。可无耻的佛教呢??说文天祥不怕死是因为有个和尚传了他什么大光明法。南怀瑾那个老骗子就是这么说的。一个宗教无耻到这个地步,我已经不愤怒了,因为早就无话可说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多灾多难,就是因为有这些舍生取义的烈士,所以才在两次灭族之后又走向复兴。我是一个理智的人,知道儒家有很多糟粕,但就凭儒家出烈士这一点,我是相当敬仰的。儒家不会说舍生取义后会上天堂,而是说“所恶有甚于生,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不大喜欢宋明理学,朱熹和王阳明都不大喜欢,但宋明理学还是保持了儒家的浩然正气的。我记得高中学过《五人墓碑记》,说五个江苏的底层百姓,反抗宦官,英勇就义。这些人可能就是社会最贫贱的人,他们也知道生命最宝贵,但为了正义,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中华民族的根在儒家,儒家不会说读了《论语》就能得到富贵,更不会教导后人像复读机似的去念《大学》《中庸》,而是理解人的本性,引导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走向超越生死的自由之境。孟轲先师一生不得志,但今天我读《孟子》,读到“义在,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时候,我会流泪。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存在,我不知道。若死后有灵,孟轲先师已经与天地同参。若死后无灵,那么孟轲先师早已不朽,我们华夏子孙的血脉里流淌着他老人家的大仁、大智和大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顽强拼搏,有尊严的活在世上!!

21

主题

-2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楼主| 临济大慧 发表于 2015-4-21 22: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在中国获得了同道家儒家同等尊贵的地位之后,野心越发膨胀,试图骑在儒家道家头上,就大肆宣传佛教高于儒道。宣化上人说儒家是小学,道家是中学,佛教才是大学。佛教诋毁中华的圣贤和真人,把圣贤和真人归入到不究竟的人天道。对于中华至圣孔子和老子,佛教也大肆贬低,说孔子是儒童菩萨,老子是迦叶菩萨,老子和孔子都是释迦牟尼派到中国打头阵的马仔。宣化上人就是这么给他弟子灌输的。宣化上人最终死于淋巴癌,如果说有报应,诋毁中华至圣、欺师灭祖就是他最大的报应!!
  我虽然敬仰孔孟,但对于西方的圣哲比如柏拉图、黑格尔、康德、亚当斯密,我是极为尊重的,我认为他们一样悟通了天道和人心,对于人类的至善教育做了极大的贡献。
  说得差不多了,可能大家以为我是一个物质利益至上的人,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悲悯、纯善、讲义气的人,所以我有底气在互联网上骂佛教。我忠孝仁义俱全,大乘佛经捏造出来的偶像根本不值得我去拜。我尊重那个正义神秘的上天,做事凭良心出发,根本不怕你佛教徒的诅咒。
  给大家说说我对生活的看法吧,因为我身边的朋友认为我是一个正直、正义、有正能量的人。我说给大家听听,佛教徒们不愿意听就算了,因为我的帖子快写完了,我对佛教的揭露也差不多了。接下来的部分说说我对人生、对天道的体会。

21

主题

-2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楼主| 临济大慧 发表于 2015-4-21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对人生说得最透彻的是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有两本传世之作,一本是《国富论》,国富论提到一个人性观点——人都是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但这不是坏事,欲望是人类向上的动力,如果社会制度和机制完善,那么即使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却是最优的,但前提是制度完善。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据说斯密更看重这本书,生前就几易其稿,在这么书里,斯密从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同情心入手,分析了人的利他性,在这里,人不是自私的,而是为别人考虑的,能牺牲自己利益的。
  如同光的波粒二相性一样,人性兼具了自利性和利他性,自利性可以促使人奋斗、创造价值,而利他性能使一个人破除小我,最终走向超越小我的自由之境。孔子主要注重人的道德情操即利他性,但他也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自利性,所以他治理国家的思路是先“富之”再“教之”。
  人总得先解决吃饭生存问题,才能追求更进一步的价值。西方需求理论大师马斯洛提出一个“需求金字塔”,金字塔的底层是吃饭生存的需求,中层是获得他人认同的需求,顶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只有实现低层次的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不能逾越。但马斯洛去世前,认为人生最大的价值是——无条件的奉献!!
  小乘佛教就是一个为了自己解脱的自私自利的哲学学派,大乘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大义思想,提出菩萨道思想,说“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我认为这是对的,直到今天,我想起这段话,都非常感动。但大乘佛教错就错在起点,他是以欲望勾引信徒入门,说信佛可以得到健康、功名和富贵。大乘佛教的理由是“先以欲勾牵,再令入佛智”,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你们想想,很少有佛教徒能跳离欲望的勾牵,绝大多数佛教徒都是希望能得到福报,极少有佛教徒实践到菩萨道的。年初我和一个佛教徒辩论,这个人以前皈依佛教,后来觉得信佛不灵,干脆不信了,去开野味餐馆,再后来好像得了糖尿病,觉得是自己脱离佛教的报应,于是又忏悔皈依佛教。这就是部分佛教徒的素质,口念弥陀,心如蛇蝎。这类人根性极差,信佛就是为了得到好处,一看得不到好处就胡作非为。我不一样,我信佛前、信佛时、不信佛后都是光明磊落的汉子,这也是我不怕佛教徒诅咒的原因。
  儒家不一样,儒家一开头就教育有志成为君子的人要“喻于义”,所以入门没走错,然后一步步的教育,最终走向解脱小我的自由境界。而且佛教的思路有问题,他教育人得到功名富贵的方法是念经念咒,这是非常愚昧的。我认为这是大乘佛教僧侣集团的洗脑手术,一个信徒整天被无穷次的灌输同一本经书比如《地藏经》,时间长了也就相信了。就我分析,《地藏经》是非常贪财和恶毒的。
  儒家的超越界在哪里,就在八个字“尽心之性,知性知天”,心有四端——仁义礼智,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恶之心,礼是辞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把这四端扩充,养浩然正气,最终就能知道我们的天赋之性,然后就能知道那个神秘超越的上天。至于性是什么??儒家的圣人都没有讲,禅宗的高僧也不明说,可能真的是“不可说”,连性都不可说,那么天就更神秘了。
  心性修养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不动心”,世间的功名富贵、利害得失如长烟过空,不再执着,这就像一个情欲还未萌动的儿童一样,心灵干净、自在、活泼。所以孟子最后说“大丈夫不失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