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克儿2014 - 

一个诗人的胡思乱想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梨花体和秀华体的见识》
  在秀华体诗歌走红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还没忘,曾几何时,梨花体的暴红。可以说她们的闻名,不借助网络,是丝毫没有希望的。我们以前都曾说过,诗歌已死,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透过普通人的眼睛去审视,我们大概都会留下这么一种映像:我们的诗歌话语权已经被知名的学者和知名的诗人以\"学手术“的言说所绑架,而在诗歌身份的认定上,完全排除了普通人的参与。这显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是难于让世人所认同的。
  我们注意到这两个现象的主角有些相同的地方,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即这两位同是诗人,更是编辑的身份。这个身份可太重要了。为什么呢??原因是:大部分的诗歌爱好者起码的关注点即我们常说的诗歌文本,也就是关心诗歌本身的两个大问题,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而没有注意诗歌同任何文体是一样的,都是语言的一种传播载体,我们经常说,现在的诗歌离我们越远了,这就是在告诉整个诗歌界,我们的传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这个现象作为诗歌的编辑者,就非常容易体会得到。
  
  梨花体出现的时间,是诗歌在网上刚刚兴起的时候,作为诗歌编辑者的主角,很清楚的现实是:诗歌只在墙内欣盛,缺少对普通人的宣达角度,广大民众对当下诗歌只有轻视,而缺少正面的响应。名家名作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没有走出去和把人气带进来的能力。所以,我们的主角的\"试水\",虽说荒诞了一些,但从吸引网络喷射的火力的层面,至少让普罗大众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有一个不那么让人注目的地方,一群人正从事着\"以诗歌为职”的工作。因为我们主角试水的时候,视界还是很狭隘的,所以最后的水平也就只能那么回事了。
  秀华体现象的出现,是在诗歌界在互联网长年发展后取得了长足进步的时候,在普通人的眼里比较起来,那就是:我们的主角的暴红和以往相比,更接近普通人对诗歌的审美意味。用网友的话来说:比往年走红的诗人写的东西更象诗,比大多数自诩诗人写的更象诗。应该说,诗歌回到民众中去,是个\"去学手术权威\"的过程,因为白话诗的发展走过太多曲折的路,这样回归\"常态\"的路,也许在不久后即会实现,我相信我们的诗坛会一直向着接近民众的路线,一直走下去。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是谁杀的谁》
  来谈一谈一类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图书一一侦探小说,当然如果一不是动漫,二没有拍成影视的意向,那么,可能作家面临着的就是破产。我们读者就偷着乐吧,大部分佳作因为谨慎的原因发行量效小,所以你懂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保值!!
  上面的分析没有任何根据,是楼主暖场的台词哈。其实真正好的侦探小说一版再版的是很常见的情形。好来坞以前有位老兄,专门花钱支援那写贫穷的侦探小说家,以期获得偶然的意外,让某辑侦探集一飞冲天,最终是落得个不作不死的下场。!!但你以为他钱多抽疯玩吗??他也得冲着利益去的。
  真正霸气的还得算柯南道尔的名著级别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其实这兄弟写这个类型小说可谓是迫不得已,你只要去查一下和他同时期有多少文名大师就会明白,他这种写作渣性的去搞其他类型小说,会死的很惨很惨。但搞侦探小说,兄弟成名了。
  我们现在说的名著,在他的理念不过是想写点畅销小说。在英国有湘当深厚的传统。畅销小说不是一般形式的讲故事,追求\"高尚“点的,须要些写作技巧和眼花缭乱而又不能把读者绕晕的高超设计。比如勃朗特妹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翻译成书后,让我们高大上的学者去研究,结果别人楞是读了个满天星辰,读不懂!!!!!!
  大学老师们不是说过吗??书多读几遍就懂了,于是他们接茬再读,好容易才搞明白,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设计布局的天才,情节线索那叫个上天入地天马行空的,当你真明白的时候,那些精巧你才可能悟得到。这还不是侦探小说。如果是侦探小说,那么....你懂的!!至于柯南道尔先生也算布局谋篇的大师了,他厉害的地方是:他笔下的情节线索的转换,沒上面那个妹妹狠,却有自成的自然大气,行云流水。至于内容方面,就不用我说啦!!
  侦探小说作为通俗读物,比不得那些涉及哲学政治思想的作品,论轻松身心,它还是能胜任的。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蜂体验学》
  蜂群是个很讲究体验的族群,它们自体劳动能力很弱,集体参于感强;  敏感的触发系统,攻击性; 生活资源的普遍性,季节性; 天敌,伤害度; 群体依赖,群体供给系统; 轻重,重轻。根本的特点是自抑式的保持着不被变异。
  而它们的免疫力是最大的生存依附。发展中的免疫力通过\"体验\"还可以“传染\",这让\"接种疫苗\"有多种方式参于。
  不仅仅止于\"摩擦\"式攻击。
  注入水。
  产品保障。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普珉的诗为什么不红》
  余秀华新近被选为其所在地的作协副主席,2015年注定成了诗歌界的余秀华年。说起来,还有一点事很有趣,《XXX学》是国内最大文学刊物之一,其诗歌类主编XX,相当看中几个年轻人,其一被XX一直看好,明着护短的成份让人一望而知,但是在诗坛内部一通狂炒下来的结果,还是不温不火; 有点喜剧色彩的是,余的诗歌界渠道的推介正是靠XX看好的另一年轻人,而这名年轻人虽然墙内开花,却因着这事,\"墙外\"亦有声名,成全了余的\"倒哺“。连电影都演不出这样的情节。
  世事精彩,却无法预料。
  十多年前,一位诗人写了一首诗,他的名字叫普珉。流里流气的诗标题上赤裸裸写着个\"X\"字,,是比余写的篇幅稍大的一首。从内容和写作手法上看,和余的水平是相当的,而且这首诗是十多年前的被发表的作品,也就是说,如果当时选编的人,不费力轻轻的推一推,完全可以和今年象余那样火爆相比。可为什么普珉的诗没有为他自己带来更多的荣誉呢??
  很多\"诗人\",可以把这个平平淡淡看成理所当然。我却不这样想。
  普珉和余秀华均是与我未谋一面的人,所以我比较容易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普珉这位诗人,我了解他与余秀华的作品标题是相似的,作品水平也是旗鼓相当的,最后我只看到并记住他是一位四川人,除这些之外,我一无所知,包括他是男是女一概不知,所以我不知道十多年前为什么他毫无名气,同是川人的我,川内有些出名的诗人多少我还是了解一些,。
  因此次余秀华暴红,普珉才从诗界内部因自己早期作品与余诗成名作的标题相似,才面向于\"真正“的大众,而不是我们那个小众圈子的,我想很多人都同意我这样说。
  那么为什么普珉有先发的优势,在作品水平柏当的情况下,普珉没有红??跟据我在诗歌圈子的这些年的认识,可能唯一的解释,是普珉川籍这个身份。
  我在上几个贴子里已经说过,四川,是从古名为巴蜀时期就是盛产诗人的地方。大家要知道,诗歌本体性质是绝对绝对和八股文对立的东西,他说明什么呢??他说明诗歌写作方式的独特性!!八胶文你得写成一水的样子,诗歌却没有这种禁锢,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声音。而在四川,这个\"千\"字,代表的数字更为庞大。诗人扎堆啊,这么多人挤在一个地方一齐发声,你听得清谁说了什么吗??李白应该是诗歌天才吧,那他还得走出去,走出四川,人家才发现得了,他竟是天才,这个因果是很容易理解的。
  那么普珉的情况是: 留在了四川。恰恰就没能在诗歌上站得比自己以往更高一些,除了上面所说的发声失效,仍然还有两个壁垒阻止他继续成长: 一,虽说四川诗人很多,但拿得住推动你自身戍长的话语权的人,也就很少的几个,在僧多粥少,水平参差的\"主持“那里,把个把\"天才\"忽略的事,是很容易发生的。二,诗人众多,发声失效,让人对诗歌本身产生了怀疑,作用力逐步转移到诗歌以外,好了,鲁迅曾说过\"我从来不....。看人....吧啦吧啦,“你懂的。给人穿小鞋扯辫子,又不是普通人的专利,有话语权的更会作,更狠,这又倒过来巩固了自己话语权的威力。所以,在四川,能成名者,自己须有威势,在这个条件下,自己作文方面也得过得去。至于识人用人,往往不在考虑范围內。
  了解李白,就了解四川。
  普珉为什么没红,就很好解释了。你只需记得,这次余秀华在诗歌界正常渠道的推介人,只是个尚在\"无名”阶段的年轻人,而在四川,有名震全国的《XX诗刊》。让我们借用\"秀华体\"为《XX诗刊》唱句赞歌吧: 狗日出来的《XX诗刊》!!!!!!!!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理之争与飞鸟飞机之争》
  近来,互联网上多有文理之争,基础论点是文科无用论。有点文化的都知道文科知识重意识形态,也就是重人性人格的塑造。它没有可以预判的实践价值,有的只是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和修正。理科知识的有用,体现在它工具性的属性。
  这就让人联想到鸟的培养和飞机的建造,当然筑巢和养成鸟自在的天性对冷冰冰的飞机没有一点用处,文科知识的重点在于:人是对于利益和义务有基本的选择性的,它让每个社会因子归依在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里,并对外物有独立的认识。而工具性的东西内涵不多,仅在于适用与否的问题。
  作为一个存有意识的地域,当然是文科知识大于理科。就比如,养一只鸟,不必担心它的归属,在培养的时候已经作了功。喂熟了,它自然会有归家的习惯。而建造的飞机,仅仅意味着控制权的归属,是单向性的,存在着意识领域中的盲区,并非总是为自己所用。
  虽说上述解读不足于完全说明文理课的重要性,仅就说明:很多留学生学成后定居国外,已经足够。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的严肃性》
  讨论\"普世价值\"的人提到理论转入实践的时候,只有兴趣于理论与实践的转换程式,而不在乎程式既自然运动,也应激运动。上面曾经提到\"土壤“的代入类比,综合说明的是一个阶段只能产生出一个能适应大多个体的“普世程式“。而法的示范效应是其主要内容。所以,所谓西式普世价值观是资本主义者奉行的价值观。法在此有两个特征: 1理论上适应于社会体制,2法的实践主体不可竭制性。保证一个实践阶段在有效范围內生出一个可适应的法。这就是法的严肃性。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2: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执师的认证》
  古人的意思,上医可以治国,不济也可修身。从中医看,暂时还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即便人人是医生,也不外全都去修身吧。学校只教授中医基础知识,出校后并不承认分类繁多的宗门派别。这里提出的问题是: 怎么认证出校以后再修中医的身份。执业医师所涵盖的知识面和自然发展的民间医学知识面,既有交集,也有差别,如果不强调民间中医的先进性,肯定对中医的发展不利。执业医师的水平不过仅仅是国家承认的最高的基础水平。虽然到这个阶段已经是非常困难的程度,但根本上显示不出平常民医最常见的有一定偏好并且偏好的程度的不同。再基础也仅仅是基础罢了。以这个标准张仲景叶天士这二位在目下这时代能得到执师资格,下文就没有了,他们在这个程度上可以颐养天年,还需要立伤寒温病之说吗??恐怕非也非也吧。如果没有更优的激励机制,中医更高端的发展就无从说起。而从历史来看,民医也没有这种机制,为什么历代都有先圣贤达者呢??回答是: 选择别样的方式。而最主要的是出版时国家对他们研究的结果有不一样的称谓。不同的著作从书名上都可以区分其份量的轻重。也就是说承认了民医的身份,且对其学手术研究的水平有很多璋显的方式。是一种限制很松但沒什么水分的国家级认可。而这种标准显然也比国标的执师更高级。除此外,官方也有博士,技工等等不同的分类。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3: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的诗集》
  上面我举了几个值得收藏,值得阅读的图书形式的例子。那么贬值最快的是什么呢??一个啼笑皆非的权重选择是....。当当当: 居然竟然当然是: 国内新诗诗集。
  让我来告诉你们收藏诗集是一件多苦逼的事情。在我们诗坛大佬们的举荐下,海子的诗是比较保值的收藏品,如果你们不知道海子是个怎样的人,那不怪你,我可以提醒一句他代表作之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家经常在文艺小品文中读到过吧,怎么,还不知道??。实在有兴趣可以BaiDu这句。但是真实情况是如何呢??
  因为除了舒婷席慕蓉两位以文青时代最受人瞩目的开派宗师所撰写的诗集尚有可收藏的价值外,其他诗人作品一走出诗歌界,即会成为厕纸一般的垃圾。比如,海子。海子的诗一旦离开诗歌的分野,完全没人懂他究竟要表达什么。用吊丝的话说: 就是把诗歌写死了。这个死字包含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当然,不得不说这个境界很难说不高。至少说明一个人在穷词达意上可以走得毫无意义的无限远。但这于普通人有什么意义呢??作为诗歌界最普遍的两个概念1诗歌是小众的,那么结论是....物以稀为贵??哦,大师们说,错了,是我们诗集卖不出去是大众的无知。
  2诗歌是文学中的明珠,那么结论是....价高则贵。哦,大师们又说: 还是和为贵吧。特别强调在卖诗集的时候,什么象牙塔和皇冠,乖乖的和畅销书一起打折上架吧!!
  这当然很荒谬!!
  这里的荒谬之处有两个,1大师贤人们对诗歌创作的引导是无理且错误的。2大师贤人们对诗歌营销是无知和傲慢的。特别从海子的诗作品的处理上,结果是既没有对其作品的应有评介,也对读者没有作好引导之责。一本诗集没有正确的定位,肯定不会有收藏价值的。
  好在现下出诗集的诗人们已经开始检讨以往的盲目状态。至少写作之前先了解其受众的情状,而不至于陷入一旦出书即成“自娱自乐”之势。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3: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下半年我想组建大学生诗歌博客》
  这个想法在跟踪走饭诗歌的时候就有了。现在的诗坛在日益蓬勃的互联网下出现了非常明晰的分化,以前通过诗坛大佬催生\"大诗人”的作法,在目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新诗人浪潮前,作用明显不够。诗歌注意倾向也不同往日,诗歌的写作方式亦在变异,出现非传统的诗歌创作。其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及青年人。很多咋一看和诗歌无关的字句,却拥有相当的诗歌创作元素,比如走饭的微博体。但关注这类变异新体诗的尝试并非一人一力,也并非新的创想。这种工作早在晚唐就有诗圣关注,杜甫的各种写新动作早已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
  诗歌的分化现象,有利于诗歌的发展,年轻人是催发诗歌和诗坛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一个不容轻视的力量。本着这主旨,我才能有组建年轻人诗歌博客的人群基础。
  关于新诗认定问题,我想诗歌的历史一般来说有两个特点,1是它的门槛的高度。我们都知道,古代人只要识字学文的普通人,会点诗歌创作的是平常的状态,用现代人的观察概括: 就是进入的门槛水平较低,但对承认机制上,保持着很高的标准,这恰恰暗合了大学“宽进严出”学手术态度。2是要不要对固有的诗学作必要的传承??回答是肯定的,这是诗歌发展过程中对于它所有相关定义和标准存在的基础。
  以上的回答定性了真正作好这个博客所要有的流程问题。关于第1个问题,强调的是诗歌准进的尺度很大,我们研究新诗真正的需求是诗歌文本数量,以其广泛性的考查,才能在比较中获得对于新写作优略的判别标准。第二个问题反映操作上的制度。与1同参,能得到如下结论: 其1,在选,检的流程中合适的作法是相似的人对应于相适的人,选检文本的参与者要求满足一定的规模,而最后的确认者尽量少参与或不参与。其2,通过第1流程选出的文本,要与传统文本的各种形式作必要的比较。一般由经历了职业化训练的诗人来确定,如有和第1流程争议性的文本,交由第1流程通过众议的方式确认。
  以上是这个博客的雏形,健全它须要一定的过程。

18

主题

-18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7
 楼主| 克儿2014 发表于 2015-4-22 03: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左向右的主义》
  n个版块的自我站队和你争我夺的辨论由来已久。有的自以为左,有的含含糊糊找右。大略两方各持一辞,左被称愚蠢的五毛,右被叫无耻的美分。于是不得不绕到东西方的文明,不得不提到一个词: 崇洋媚外。
  崇洋媚外,是个文学语境下的贬义词,没有骨气,缺乏民族自信,在外国人面前低三下四,奴颜媚骨说的就是它。但我看了一个贴子指明,什么叫媚,媚的本质是对方的强势,那么这个媚在特定条件下指的是媚“强”,而媚强是生存意义上的本能,是丛林法则中弱势一方中必然的选择。
  我们这个时代历经数十年的和平,这使得经济建设压倒一切成为众多国家的守国之策。这是“媚”的特定条件,它只限定于经济领域而且只能在经济活动的条件下“媚”的定义才算正常化的,才能称得上是明智的状态。
  比如一家工厂非常强大,另一家弱一点的工厂当然就可以多方面的“媚”前者,而反之则会贻笑大方了,“媚”在这里是通过比较后,明智的认识自己的一个前期过程。它的终点是达到前者的强大,然后继续“媚”比自己更强的对手,以期达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自我的目的。
  我们知道左的涵意里有固步自封的因素,一个实体本身总是与另一个实体存在差异性,左,指责右的“崇洋媚外\"的正义性,是因为“媚”的特定条件的范围发生了改变。它代入了很多不可能调和的意识形态,“媚”就是反动的,无理的。甚至比固步自封还要不得。
  “媚”是应当受到限制的人类天性。比如面对一个会打扮的姑娘,另一个不会打扮的姑娘的羡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么怎样改善自己,正确作法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当然是: 在不影响自己的生活上尽量和会打扮的姑娘保持一致。在这里,右,对“崇洋媚外”是采取放任姿态的,当然不受限制的“媚”是能让那个不会打扮的姑娘为了尽力追上会打扮的姑娘,不顾自己实力,作出伤害自已的事的。若左,的固步自封最大的问题是担心外界的搅动的话,那“崇洋媚外”的问题显然更严重,会从自身开始伤害自己。
  现代化社会,拉近了彼与此的距离,缩小了彼与此的差距。同化的力量得到了加强,意识形态正被各种力量削弱。经济活动在和平的环境中仍然是主要的社会行为,这成了滋生“崇洋媚外”的温床,右,的先天缺陷造成了无法控制其发展的势头。记得澳洲有个故事,狼养袋鼠。虽然狼很让人嫌恶,但人不嫌恶的袋鼠一旦放任过头,同样让人头痛。所以,狼养袋鼠,是个顺应自然的作法。
  在左右之争如火如荼的时候,我把顺应自然,效法天地称作是从左向右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