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社会保障需要更多“抗癌公社”

[复制链接]

83

主题

-83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压力山8 发表于 2015-4-22 1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广州日报》日前报道,一个名为“抗癌公社”的微博用户近日引起众人关注,注册近一年,粉丝已有万人。加入“抗癌公社”的正式成员一旦患癌,每一位社区成员都要为其进行小额捐款。相关相关人士指出,“抗癌公社”是一种基于互助性质的团体,不涉及非法融资,是对社会保障系统的补充。

  方兴未艾的健身热潮也好,风行一时的“舌尖上的癌症”也罢,中国百姓对健康的关注可见一斑。癌症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自然是防范的重点。如果说“光头天使”通过剃光头来消弭人们对癌症患者的社会排斥,“抗癌公社”则通过抱团互助将原子化的人们打造成为一个社会互助共同体。

  “抗癌公社”原名互保公社,是一个开放的爱心互助社区,成员可以随时放弃捐助而主动退出,权利与义务同时中止。“抗癌公社”以小额互保为模式,以抱团抗癌为目的,以保证参与者在患癌的时候有足够的资金接受治疗和继续生活。“抗癌公社”创立者张马丁从刻骨铭心的个体经验出发,试图通过社会参与的方式,让一些身患绝症的人们得到更好的救治。

  最近一段时间,“刻假章救妻男”廖丹出人意料地走红网络。为了延续妻子的生命铤而走险,刻假章骗取巨额透析费,即使赢得了老百姓的同情,也必须要为损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付出代价,接受规训与惩戒。这起案例也引发了公众的思考: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医学保障体系尚不发达,不可能完全涵盖所有公民医学需求的情形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白血病、癌症等大病大灾,仅仅依靠家庭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对这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弱势群体来说,“希望的稻草”不仅在于现有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大病救助机制,也在于多渠道的社会救济网络。从这个角度讲,“抗癌公社”是一种社会支持手段,运用聚沙成塔、众人拾柴的方式对特殊人群进行民间帮扶。

  如果说传统的慈善注重单向度的“给予”,现代的公益则强调双向度的“参与”。“抗癌公社”不仅搭建了社会互动的参与平台,还促进了爱心事业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更关键的是,它通过“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将松散的社会成员打造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关系共同体,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一种民间支点。

  患癌确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可能都不需要动用“互助基金”;然而,不论是防范社会风险,还是增强保障意识,“抗癌公社”都是一个不错的行为选择。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自助助人”的模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如果能在之后的运作上严格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对于整合社会力量、拓展救济渠道,可能都会有开风气之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