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书生苏慕白 -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

[复制链接]
吴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吴芳 发表于 2015-4-22 20: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昵称可是家丁的苏慕白
u_93419622 该用户已被删除
u_93419622 发表于 2015-4-22 2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腻害,我看红楼梦古文总是不太懂
泡芙斯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泡芙斯基 发表于 2015-4-22 2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着看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tianyaya0101 发表于 2015-4-22 20: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虽然叙述过细,略嫌长了,但作者的感悟却是深切的。

  这几天正在感叹:读红楼,20岁前只读到爱情,30岁时读到人生,40岁再读,却劈头看到一个活的贾雨村。——其实也是见到了一些楼主所写的这些东西。

  至于贾雨村的结局,其实不难猜,从红楼梦本身自足与对称的结构就可以推想得到了:

  在人物的设置是,贾雨村与甄士隐是相对称的。甄士隐,绝非普通的乡宦,这从他有能量给贾雨村写荐书能看出来。但他有能量给贾雨村写荐书,在自己穷困潦倒时却不求人,足见其高逸。此后更进一步,看破红尘,飘然而去。

  甄士隐和贾雨村,虽然从书开篇就出场,实际却是标示着贾宝玉在斯世背景下的两个人生走向:要么看破红尘,飘然远隐;要么堕落红尘,演出一番贾雨村的恶浊人生。——当世界败坏如此,知识分子保持良知、健康用世的可能性是没有的。中间道路是没有的。

  林如海、贾政等一干人在举荐“贪酷”落马干部贾雨村时,那么波澜不惊,那么理所当然,同样的语境,同样的规则,高度的默契,全然是穿衣吃饭一样的正常,表示他们,整个社会,也无非是大大小小的贾雨村构成,贾雨村在跌得鼻青脸肿后,谙熟了社会潜规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从此较好地融入了庙堂这个大染缸。葫芦案标示着他与良心的最后决绝——这决绝尖锐处在对甄士隐的辜负,细微和彻底处在他对门子的发配。

  至于最后,无非是“落得个茫茫大地真干净”,怎么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都是要死的。

  这也就是薛宝钗为什么被宝玉厌弃的原因——因为在她姣好的容貌娴静的素养之下,藏着的是一个活脱脱的贾雨村的灵魂。只有她不遗余力地在督导贾宝玉往贾雨村之路上走。所谓“钗于奁内待时飞”,钗即是闺阁中的时飞。

  贾宝玉拒绝了,所以他的出家,出红尘,是死亡之外近乎必然的一条路。

  一个小小的细节,即是贾雨村游山遇到的一个龙钟老僧。无非是翻过跟头来的甄士隐,也无非是翻过跟头来的贾宝玉。因为“严老爷”未来拜之前的甄士隐的生活,其实即代表了贾宝玉的人生理想,而甄士隐的不幸结局,也就是贾宝玉的结局——一切都因为,严老爷来了..。

  红楼梦的结构之精巧,神奇,也从这里见得一斑。所谓“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如此,而已。

  所以现在才明白,何以作者不遗余力,细细描绘的一个最立体、丰满、最鲜活最完整的人生,不是宝玉,不黛玉,也不是任何别人,却是贾雨村。

6

主题

-6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neve_never 发表于 2015-4-22 20: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现在是一模一样的,被查处的干部蛰伏几年就又神不知鬼不觉的提上来了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关塔纳摩的厨子 发表于 2015-4-22 20: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啊,现在不也是这样,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szqn2002 发表于 2015-4-22 2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雨村究竟映射谁??

2

主题

-2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天下明明天下 发表于 2015-4-22 2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奋斗的派小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奋斗的派小星 发表于 2015-4-22 20: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政能为贾雨村轻轻某个应天府的职位,可是却不能为自己某一个好职位,为什么??实际上这是虚的,贾政根本没有哪个能力,他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部员外郎。贾府的亲女儿贾迎春被孙绍祖欺负致死也不敢吭一声,贾府根本没有人是世袭将军,更没有贵妃,否则为何如此软弱??所谓四大家族联络有亲,权势很大都是前朝往事。清朝入主中原右后他们虽然互相支持,共同对抗清朝的打击,但仍然不能阻止共同覆灭的命运。红楼梦四大家族就是明朝杭州的洪、黄、顾、钱四大家族。
xry19610308 该用户已被删除
xry19610308 发表于 2015-4-22 2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十二钗簿册里的判词有“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需要退步抽身早”。读者理解为元春告诉父亲自己已死,劝父亲推出政治舞台是误解。作者洪昇经历天伦之变,被父母赶出家园在北京漂泊二十多年。他借用不入黄泉与母亲永不相见的典故,儿命已经入黄泉是指我已经等待与父母相见了,希望父母退一步,与儿子骨肉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