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临济大慧 - 

我为什么不再信佛教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zhxulin 发表于 2015-4-23 05: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十年信佛的过程中,实际读过哪些佛经??
  十年信佛,信是怎样表现的??
  会不会是并非信佛,却自以为信佛了??
不着相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不着相123 发表于 2015-4-23 05: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济大慧 你说学佛十年.末学认为你白白浪费了十年光阴.你对什么是佛教.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学.它们之见的联系.依赖.互动还一无所知.甚至你连“佛”是什么都不明白.
  你讲你.尊重上天和自己的良心.自己的的命运自己努力去开拓.这好像是你现在的座右铭.那就依你所言.我们来分析一下.
  你的上天是什么??是虚妄的太空??还是什么造就万物的上帝??以末学看那都不究竟.还应该是世尊为我们所揭示的“宇宙的本原.自然之觉性”比较恰当.
  再来看你的良心.那又是什么??无非是世尊所指的识心.
  自己的命运自己努力就更不用讲了.世尊有言.“没有什么众生得如来救度”“众生皆居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看来这些话你都没懂啊.就在这乱放厥词.真是罪过.阿弥陀佛.
  “佛\"是玉璞.只有有缘人方能得之.
不着相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不着相123 发表于 2015-4-23 0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啊.
  万法唯心你不懂啊.可怜悯的人.
不着相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不着相123 发表于 2015-4-23 05: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不是哲学.佛的智慧.怎能依你的世俗理念去认知和度量??
不着相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不着相123 发表于 2015-4-23 05: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能回答你对佛教的质疑??
  原因是你的所言和所要示现的理念与“佛”毫不搭界.
众生无边誓愿渡 该用户已被删除
众生无边誓愿渡 发表于 2015-4-23 05: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和楼主一样,不过我信佛的时间不长大概两年左右。我接触佛教其实是因为一位在全国各地到处讲经传教的游荡僧人,其实佛教是什么我也不懂,我只是觉得他讲的东西很有道理,就心里把他当师父了。师父说现在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骗人钱财,里面住的都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而是魔子魔孙!!他们不是在弘扬佛法,而是在毁佛灭法!!末法时代就是这样的啊....
众生无边誓愿渡 该用户已被删除
众生无边誓愿渡 发表于 2015-4-23 05: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段话我也赞同,佛教讲的是离苦入灭。那个灭才是真正所谓的极乐!!每一件恶行,每一项善举,都在未来不断地轮回。说实话学佛两年唯一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失眠消失了,只此足矣!!楼主何必要太认真呢??难道你因为学佛才变得不作为吗??如果是的话我只能告诉您学的肯定不是佛法!!本来不想多说,只是看楼主文字表里似乎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尽管很多资料都是复制粘贴,其中也有自己的思想。我的意思是说不管僧,道,儒,不管你信仰什么不信仰什么,都要遵守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不是吗??
空山琴音2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空山琴音2012 发表于 2015-4-23 0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了解一些佛教佛徒,并不懂佛法

21

主题

-21

回帖

2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1
 楼主| 临济大慧 发表于 2015-4-23 05: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骂儒家误国,我也不反对,但误国的是程朱,不是孔孟。
  明清两朝,程朱理学成为政府开科取士的标准。我们来分析一下,程朱理学是什么??
  广义的宋明理学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还有张载气学。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很复杂,源于儒家对形而上哲学的反思。但在宋明理学产生的过程中,吸收了很多佛教的垃圾,所以才禁锢了人性,阻碍了历史发展。
  第一,宋明理学提倡“无欲”,不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都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完全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真正无欲的是什么人??死人。佛教就是提倡消灭一切欲望的,宋明理学吸收了佛教无欲的思想,提倡士大夫要去除欲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如果强迫一个人去除欲望,结果就是这个人心理变态。所以宋明理学出了很多假道学。在我看来,人的合理的私欲是值得尊重的,而且人的欲望如果引导得当,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只有明代的首辅高拱提出“民之所欲即是天理”,振聋发聩的尊重个体的合理欲望。邓老人家治国之所以事半功倍,就是因为尊重了老百姓改善生活的欲望。
  孔孟并不赞同“无欲”。孔子说“虽执鞭之士能富,丘亦为之”,就是说如果做城管能有高收入,他也去做。孔子治理国家的思路是先“富之”再“教之”,尊重老百姓追逐财富的欲望。但孔子又说“不义之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说要追求正当的富贵,当利与义发生冲突时,以义为上。可到了宋明理学那里,把利与义绝对对立起来,似乎不能追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似乎代表人格堕落。这种思想是佛教的流毒,因为佛教虽然很贪婪,但表面上是宣称“无欲”的。
  第二,宋明理学提倡“禁欲”,在大乘佛教看来,性是罪恶的。《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除了那个奇怪的倡导双修的喇嘛教,大乘佛教视性、情、爱为修行的障碍。孔子编《诗经》把《关雎》列为第一,歌颂青年男女之间真挚萌动的感情。朱熹就很迂腐了,他说《关雎》是“淫奔”。其实在我看来,性可以导致罪恶,但也是最伟大的,男女交媾才能化生万物,是宇宙生生不息力量的体现。所以,没必要禁欲,但必须以一个端正的态度对待性爱,不能放纵,但更不能绝欲。药王孙思邈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绝”。所以和尚们要么吃喝嫖赌,要么禁欲。禁欲的和尚最终都有很多心理和生理毛病。
  第三,宋明理学注重心性,不关心外界。佛教徒是倡导修行的,所以和外界隔绝。宋明理学吸收佛教的流毒后,专注于个人的修养,但忽视了外界的社会变化。所以很多宋明大儒即使人品很崇高,但由于长期和社会脱节,失去了分析问题的判断力和谋划问题的想象力。
  这三个硬伤不论是朱熹还是王阳明的思想,都存在。士大夫被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洗脑后,整天就想通过无欲的手段去做圣人,结果呢??圣人没做成,人倒是变态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退失了。但宋明理学还是继承了很多孔孟的优秀思想,首先他们注重社会义务的承担,其次他们不拜偶像,再次是宋明的大儒不怕死。
  明朝灭亡后,清初三先生反思宋明理学,提出要经世致用,就是做学问要落到实处。可惜满清搞文字狱,清初三先生的反思没有得到继承。儒学到了今天,仍然是王阳明的思想占主流,其实王阳明的思想也有很多糟粕,就是因为他吸收了太多的佛教垃圾。人们欣赏王阳明,主要是因为王阳明有立功的表现。现在社会上都推崇王阳明,很少有反思王学的。
  真正的儒家,到了孟子那里就是很高的高峰了,宋明理学对孔孟的传承简直可以用狗尾续貂来形容。儒家以后如何走,我们如何继承,是个很大的课题,可能关系到民族精神的重铸。
  要去吃饭了,先写到这里,以后有空写写我对孟子天道思想的学习体会。
生于末法时代 该用户已被删除
生于末法时代 发表于 2015-4-23 05: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老师告诉你佛陀是为了追求不朽??

  哪本佛经说过有不朽这回事??

  苦集灭道可以推论出有什么东东会不朽??

  还长生不老..。这是那个魂淡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