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上海人2013 - 

大江东去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1: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司马光看来,嬴政此举,不过就是为了掩盖自己出身的污点,而这是十足的书生之见。秦始皇不反对货币经济,他只是统一了货币。即使资本家吕不韦是自己的亲爹,他也不能压在国家的头上,把国家作为自己投资发财、“大己之门”的工具。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1: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正是通过解决吕不韦集团的问题,塑造了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这种抉择的裂度和思考的深度,并不是司马光这样一味与王安石对着干的书生所能体会万一的。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1: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但仕途多舛。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他因此不被变法派的赏识,被贬到外地做官。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法派失败,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鹞子翻身了。可他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于是他又不得司马光派的赏识,不曾飞黄腾达。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苏轼被一贬再贬,直到贬到遥远的海南岛。好在宋朝不杀文士,所以苏轼也只是被一贬再贬,而没有削职为民,更没有被杀。官小了,俸禄低了,但温饱还是有保证的。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无论被贬到哪里,都仍然忘不了、放不下自己的文学生活,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写作。每到一地,都留下了优秀的篇章。在山东密州,写下了《密州出猎》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为中秋节的绝唱。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赤壁,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和前后《赤壁赋》;在黄州、在琼州,也都风流倜傥有遗篇。虽然其中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低迷,但主旋律乐观向上,倾注了他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他也才被列入了诗词的“豪放”一派。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食不可无鱼,居不可无竹”,尽量把自己安排得舒适一些,为自己盖自己设计的房子。也“入乡随俗”地享用当地的特产。如在惠州,当地出产荔枝,他就“日啖荔枝三百颗”,让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这种“城市论坛何处无芳草”的豁达和智慧,对不顺,对挫折,对“倒霉”,“既来之,则安之”,心平气和,发现新处境也自有芳草,也同样可以愉悦自己。

206

主题

-206

回帖

2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6
笑看天下大同 发表于 2015-4-23 2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希金有一首诗,题名《假若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写道:“假若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这首诗展示了普希金的才华。但是,比之咱们苏轼的“城市论坛何处无芳草”,境界又低了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