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争议李河君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谢绝颓废易 发表于 2015-4-24 07: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就有两架湾流G550飞机的李河君,对外界给予的“首富”称号似乎并不在意。他对媒体说,他和高管在做汉能之前都不缺钱,以前水电站带来的业务收入就很稳定,天天可以打高尔夫球。

  他对媒体叙述,自己最初卖电子器件,经历过房地产、矿业及矿泉水、贸易等行业。也有报道称其发迹于铁路运输。

  在做光伏之前,其涉足的是水电产业。汉能控股官网显示,金安桥水电站于2003年开始筹建。2012年8月,四台机组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千瓦时。

  有知情人士称,李河君跨到光伏产业的起因是,当时他想买欧瑞康的薄膜电池设备生产线,但因对方开价高,别人就推荐他看下铂阳太阳能旗下的生产企业,做的都是类似产品。

  一位曾在欧瑞康工作的人证实,铂阳太阳能的收购价,在2013年时预计比欧瑞康的售价便宜近一半。当时100MW的欧瑞康生产线大约售价1亿美元,铂阳太阳能的售价在5000万美元左右。

  随后,李河君通过汉能出手并收购铂阳太阳能的方式切入到了薄膜电池生产设备这一领域。

  薄膜电池有多种技术,为人所熟知的是以下几种:非晶硅/非晶硅锗、铜铟镓硒及碲化镉。据同行介绍,目前汉能的几家工厂内正在运作的生产线技术主要是非晶硅锗的生产线,其中河源基地还有欧瑞康的生产线。

  虽然薄膜市场不如晶体硅市场那么红火,但是李河君还是坚持了下来。而当年几乎与他同时涉足类似薄膜技术领域的公司,有的已转型晶体硅电池和电站了,有的则关闭了生产线并陷入困境[如无锡尚德已破产重整,并被顺风清洁能源收购)]。

  据称,尽管李河君背后有技术团队给他提建议,比如上马晶体硅电池项目之类的,但他依然醉心于薄膜技术路线,对该技术给市场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彻底改变深信不疑。李河君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相信,薄膜发电可改变世界和能源格局。”

  买下好技术

  多位熟悉行业和汉能的人士表示,李河君早在2012年起开始买入一些低价高技术的薄膜公司,其对薄膜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视野也较宽。

  2012年9月,德国Q.Cells 将其薄膜光伏子公司Solibro GmbH移交给汉能控股。彼时汉能计划把Solibro的薄膜产量提升至每年100兆瓦。

  2013年1月10日,美国光伏企业MiaSole也被李河君收入囊中。德、美两公司的技术都是目前薄膜电池中的新晋佼佼者—铜铟镓硒。

  此外,汉能也已通过购买美国Alta Devices公司,掌握了目前世界最领先的砷化镓柔性薄膜电池技术。该企业的双结电池片的发电效率可高达30.8%。不过有专家称,这一效率所对应的成本极高。

  “这是一个有大运气且能看到未来大趋势的人物。他曾说,别人看的是1~2年,汉能看的是未来3~5年。”一位离职汉能的技术专家就表示,李河君在近几年来把国际上最先进的薄膜技术都买到了,且出价并不高,未来再通过国产化的方式实现大规模的量产,那么汉能的未来将可能是不可限量的。

  “我们现在还在做装备国产化,2014年底河源基地已经有100兆瓦的CIGS生产线投产,今年还有1GWCIGS投产。”李河君在今年2月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

  铜铟镓硒技术的特点之一是,可做成柔性薄膜。有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坛友,在轻钢结构的屋顶上,用晶体硅和双玻组件安装的话,分量较重,安装不便;而柔性薄膜的重量是每平方米约3.5公斤,适合这种屋顶。

  而中国的屋顶电站现在也是最受关注的光伏需求市场之一。假设李河君所称的薄膜电池最新技术国产化成功的话,那么抢占部分国内屋顶电站并架设薄膜电池的计划,将会有不错的“钱”景。

  据介绍,薄膜电池可被广泛应用到移动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太阳能无人机、卫星等高科技领域。办公楼、衣服、帽子、书包、手机及汽车,只要贴上薄膜电池,就能成为发电站。

  另一种声音:股市赚钱快

  虽然怀揣着薄膜商业化的梦想,但“汉能系”的部分生产基地迟迟不能跟上计划,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又持续飙升,有人怀疑李河君在通过给市场参与者“讲故事”,靠股市挣钱。更何况,汉能的商业模式即使对一些业内人士而言,也并非一下子能看懂。

  汉能某生产基地能源主管机构的一位人士表示,“汉能是当地工业区最大的企业,进园区之前就有承诺,几年达到多少投资、产生多少效益,但3年多了一直没有投产,现在处于停滞状态。”汉能以要修改技术路线为由,缓建了当地的工厂。

  一家光伏同行企业的高层人士对坛友表示,“对于汉能的项目,没什么好谈的,他们的操作思路与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不需要遮遮掩掩,项目建设时间点卡得很紧,目的很单纯,就是做出东西赶紧开卖。我们从建厂到投产,只用4~5个月,但汉能用了三年才建完。”该高层进一步指出,业内对汉能的看法趋同,其形象包装上非常厉害,一些光伏行业网站头条多数都是汉能,“你别看它现在没建好,但到该对外宣传展示的时候,汉能一定是做得\"最好\"。”该高层还调侃道,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此前半年从400亿港元飙升了3000亿港元以上,“要是谁买了就发了”。

  也有地方能源管理机构的人士持这种观点。“汉能的模式就是在资本市场赚钱,不是靠卖组件来赚钱。”该官员还透露,政府引进汉能两年多,但对于汉能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一位港股分析师表示,李河君这些薄膜技术方向是很不错,商业应用前景也诱人,但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去对汉能薄膜发电进行估值。

  他表示,汉能薄膜发电的商业模式很独特,主要业务是将薄膜电池生产线卖给母公司,但这种操作“我看不懂”。

  该人士的疑惑还在于,在正常情况下,中广核电力的市值要远高于汉能薄膜发电,但23日收盘时,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为2036亿港元和3283亿港元,目前后者的市盈率近70倍。

  看不懂汉能的大有人在

  有财经界人士曾对汉能提出多项质疑。表面看起来,特斯拉和宜家都是汉能的合作伙伴,汉能最新开出的上海以太阳能发电为主题的体验及展示中心,直接设在了上海最贵的地段之一—南京西路上的天安中心一楼。原先这里是奔驰汽车的展示厅。汉能的“高大上”,甩了整个中国光伏行业好几条街。

  但实质上,汉能薄膜发电的业务结构多年都是单一大客户;投产的技术工艺也不是行业主流;每年卖给母公司的不是薄膜电池板,而是制作薄膜电池板的设备;外界从来了解不了公司电站的实际持有、交易数量;它的产能永远比产量大。

  汉能常务副总裁代明芳在谈到工厂时曾表示:“在这个阶段,它们必须要赔钱。但最后,不会有任何问题。假设说你有一座大房子,有四间卧室需要装空调,但你只会使用一间卧室,那么这跟四间卧室全部使用是截然不同的。”代明芳也承认,汉能集团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这一块业务在赔钱。

  不过,对于汉能薄膜发电的价值,李河君不这么看。“有了沪港通,内地很多素质层次较高的投资者读懂了汉能,知道薄膜发电、移动能源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认为沪港通是汉能市值的主要推手。”他曾公开表示。

  作者:黎雨 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