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老知青说往事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东青将在此贴集中和网友们聊一聊当年插队下乡的经历和感慨。
  
   言明一点,记者是以虚拟人物演绎真实经历,出场人物都是张三的胳膊、李四的腿,现实中人切勿对号入座。
  
   这是一个长篇叙事贴,还请网友们不要在此讨论其它话题,请见谅。
  
  有关注知青话题的网友可在“箱根之雪”网友的主贴“关于知青”的沙龙里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海东青亦愿欣然前往。
  
  ——————————————————————————
  一、        关东农家今昔谈
  1、我下乡地方的农民站在山顶上第一次看到火车如蜈蚣一样在山间爬行,不仅感叹的说,\"这火车要是站起来一定会跑的更快.\"
  另一农民更有意思说,\"北京和南京都是咱中国的,那东京啥时侯让小日本抢走的.\"
  另有一乡村老师给小学生教毛诗词时是这样上课的:
  \"春风杨柳多少条??\"老师问.
  \"春风杨柳万千条.\"学生齐声答.
  \"春风杨柳怎么摇??\"老师又问.
  \"春风杨柳尽顺摇.\"学生齐声答.
  
  看完几则笑谈后,苦笑之余人们会想怎么会由这样的群体来对知青进行再教育,亏得会有这样的想法,亏得还会把它说出来,失业就是失业,还如此粉饰包装,做人怎么能这样呢??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荒唐之举,害国达十数年之久,误人达数千万之多,足让我中华民族无颜以对世人.!!否定它合民心顺民意!!
  
  “进步不能向落后倒退,
  科学不能向愚昧靠拢,
  光明不能向黑暗屈从.
  自由不能向专制俯首.”
  
  中国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由德先生赛先生对农民进行教育,教育,再教育才是正理!!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2、看了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里吃忆苦饭的场面,又想起当年在农村吃忆苦饭的情景,那年部队拉练到村里,队里做了一些忆苦饭供军民政治教育用,忆苦饭是由糠麸掺野菜揉和到一起做成的,一个小战士也拎回一桶,家里人和战士们一人一个,那东西吃到嘴里实在很难咽下去,但又不得不吃,人们一脸的苦相如果拍下来一定十分搞笑,面对剩下大半桶的菜团子,大家心里都在骂那个拎桶的小战士没长脑子拿这么多.但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后来还是部队的那位班长体察民情说了一句,”吃了几口忆苦饭受到教育就行了,咱们主要还是思甜吧.”说着把剩下的半个菜团子扔在桶里,大家也纷纷效仿,并且示意我赶紧把桶拿出去让”老刚刚”独自忆苦去吧.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死人不赔命啊。
  刚刚哥可怜。
  忆苦饭咱上中学吃过。一人一碗要吃完呢。哭。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3、那个年月不仅要吃忆苦饭,还兴什么访贫问苦,下乡亦始按照公社五七办的要求,知青要在村里开展这项工作,我逐家逐户的进行走访,其实不过就是和村里老乡认认门以后还请大家多关照的意思.不过在这次走访中到确实看到了村里的全貌,也确实访到贫也问到苦,极左势力在报纸广播中大肆散布的农民在人民公社过着幸福生活的谎言,被眼前严酷的事实击的粉碎.
  据村里的老乡讲前几年队里每十分工大概只能得一两毛钱,包括我下乡的几年,队里每日工最高没有超过三角钱,最少的一年才勾八分钱,按当时的市价只能买一枚邮票.这种情况在我们所在的地区乃至全国都是非常普遍的,更有甚者有的生产队亏损,每个工日还要倒刨几分钱,即挣的工分越多不仅得不到工钱反而要多交给队里钱.这种咄咄怪事也只有那个荒唐的”人民公社好”的时期才会发生.
  这样微薄的收入如果劳力多的人家或许能够领回口粮,劳力少,人口多的人家连口粮都领不回去其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当时的知青连回家的路费都挣不出来,坐火车只好不买票,被列车员撵下去就蹲票房子等下一辆车再上,一千多里路几上几下,两三天才能到家.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人一碗要吃完呢。哭。
  ——
  ——唉、提起来满眼都是眼泪。。。。.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4、那时候农民没有其它来钱道,所以生活十分困苦,许多人家只有上边盖的被子,没有下面铺的褥子,直接睡在炕席上,早上醒来都是一身的炕席花印.冬天就是一件旧棉袄,夏天就是一件补丁落补丁的破汗衫,春秋之间连件换季的衣物都没有,下边穿的二棉裤,里边没啥,外边也没啥,一不留神那”啥”就出来透透风.
  现在有些毛崇拜者总是喜欢炫耀那个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试问这样的赤贫农家还用得着闭户嘛??
  前些日子家里收拾一些旧衣物给农村亲戚,他们挑挑拣拣许多很好的衣物都弃之不要.惋惜之余也由衷感到改革开放前后农民生活真是两重天呀!!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哪有这么照顾我的,刚才看到顶楼竟然有那样给我的广告词!!太过分了!!如果我给你顶贴,咱岂非说不清楚互相逗捧的嫌疑呀,但是,你的关怀真是浩茫和凉热丝丝毕现,是个致性情的人哪!!如果没有那些关怀,哪得那么多细致丝丝入微的呵护了解!!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性情=至性情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5、聊完那时候农民穿的再说一下农民吃的,由于人民公社这种大锅饭制度农业产量很低,许多生产队都要靠”返销粮”度日.当时流行一句话是”够不够三百六”,意思就是每人分三百六十斤毛粮,约合成品粮二百四十斤左右.在没有其它肉,蛋,奶,酒,巧克力,水果等食品的补充下,又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点碳水化合物根本不够补充体内的能量消耗.许多农户到转过年三,四月份青黄不接时,家里就开始揭不开锅了.老农们都说,”熬到土豆,豆角下来时就饿不死人了.”
  “半年粮食半年菜”在那时的农户家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要知道我们这里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玉米带之一,现在一户农民打出的玉米产量就相当于那个年代整个生产队的玉米产量.今年玉米价格到每市斤六角五分,农民的效益又很可观.
  一样的地,一样农民,两个时代不一样的结果,人们应该好好深思呀.
  我们这一代过来人随着自然规律都会慢慢淡出人生舞台.
  年轻人务须记住,今后不管什么人鼓吹”人民公社好”也不要相信.
  倒退回去是一条绝路!!
  让中国的百姓不再饿肚子才是硬道理!!
  真的,真的是饿怕了… …

2

主题

-2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看到顶楼竟然有那样给我的广告词!!太过分了!!如果我给你顶贴,。。。。。。
  ——
  ——心底无私天地宽。
  我们是要把知青和农民朋友的那段历史真相告诉给后人。这个贴是每天更新,不会沉下去。为避嫌之雪网友有话可在“关于知青”一贴里留言,我会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