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赤脚踏沧浪 - 

金陵惊梦,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表于 2015-4-25 08: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朱由崧不容易

  参拜孝陵和懿文太子墓后,朱由崧从正阳门进入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城不愧是“留都”,不仅官职设置与北京大同小异,即使各个城门、街道以及宫殿的名称,与北京相同的也不在少数。
  从东华门进入皇城,下马步行通过皇极殿,很快来到供奉皇家祖先的奉先殿,朱由崧大礼参拜,向列祖列宗禀报他这个太祖高皇帝第十二世孙的到来,请列祖列宗保佑大明的中兴伟业。
  之后从西华门走出,离开皇城,朱由崧进入事先为他准备好的临时行宫——内守备府住下。
  文武大臣开始正式参拜。
  福王朱由崧仍谦逊躲避,站在朝臣前排的史可法严肃的说:“现在的礼节,跟舟中不同,殿下应该端坐接受。”朱由崧这才整整衣冠,正面端坐,接受了群臣的四拜之礼。
  他问询诸位大臣:现在什么事情最紧要??
  兵部尚书史可法回答道:“防守长江最急迫。殿下应亲自到江边缟素誓师,发兵北征,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我们杀贼复仇的决心。”
  朱由崧不住的点头。
  群臣对战守的问题又讨论了一会儿,才告辞退出。


  五月初二,群臣拜见福王,再次劝进。朱由崧仍然推辞。他抽噎着说出来三点理由:
  第一,人生以忠孝为本。先帝殉国,大仇未报,不可谓忠;父王惨死,嫡母漂泊,不可谓孝,不忠不孝,怎有脸面登位称尊!!
  第二,先帝的三个儿子,太子和永、定二王都失陷在贼营,或许还能够解救出来。
  第三,桂王、惠王、瑞王是我的叔叔,都有资格继位,请先生们择贤迎立。
  说完以后,朱由崧又恸哭起来。
  见福王朱由崧如此伤心,大臣们解劝了一会儿,都退出去商讨对策。
  过了一会儿,担任礼、兵两部侍郎的吕大器带领群臣长跪在朱由崧面前恭敬地呈上第一道劝进表文,恳请福王上应天心,下顺民意,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如果殿下不答应,我们就永远不起来。
  群臣的虔诚和忠义让福王颇受感动,他沉吟一下,同意暂领“监国”职务。“监国”不是真正的皇帝,而是暂时代替皇帝处理国政。它有点类似于“摄政王”,但摄政一般是因为皇帝小,不能亲自处理朝政;而“监国”往往是已经没有了皇帝,虚位以待。
  大臣们叩头谢恩,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很快,吕大器率领群臣又呈上第二道劝进表文,请求朱由崧一步到位,直接称帝。朱由崧摇摇头接过表文,提笔写下十个字:
  “仍领监国,余所请不敢当。”


  对于福王朱由崧的表现,有人说是真诚的谦逊,也有人说是矫情的虚伪,而我对他的评价是:得体。
  在那种复杂的情境下,难道朱由崧爽快的答应,然后迫不及待的登上帝位大家才满意??几千年来,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转折时刻,皇位的继承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劝进,推辞;劝进,再推辞;直到群臣多次热切的劝进,才勉强地有条件地接受,最后继承大位,皆大欢喜。汉高祖如此,唐太宗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
  还是监察御史祁彪佳说得好:愈推让,愈彰显殿下贤德,让天下人都知道,殿下本无意争夺皇位。
  进入南京几天来的表演,朱由崧思维清晰,言语得体,感情丰富,谦逊有礼,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昏庸愚笨之人。
miller皮 该用户已被删除
miller皮 发表于 2015-4-25 08: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赤脚踏沧浪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京口北固亭2015 发表于 2015-4-25 08: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才,期待出版

8

主题

-8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表于 2015-4-25 08: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鼓励。
libinh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libinhhu 发表于 2015-4-25 0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太好了!!不下当年明月,同时应加快进度。这样人气更高,城市论坛首页才能飘红。

8

主题

-8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表于 2015-4-25 08: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我一定加快速度,争取一日三更,至少两更。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京口北固亭2015 发表于 2015-4-25 08: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3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京口北固亭2015 发表于 2015-4-25 0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f
Brassard 该用户已被删除
Brassard 发表于 2015-4-25 0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偷换概念,奸臣未必叛国。严嵩、徐有贞之类臭名昭著的权奸没有叛国,就连秦桧那样的大奸大恶,要说他叛国也很勉强。马士英当然不是叛国贼,不是汉奸,但是这跟他是不是奸臣无关。

8

主题

-8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赤脚踏沧浪 发表于 2015-4-25 09: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马士英的愤怒

  ▲▲ 监 国
  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三日,三十八岁的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宣布“监国”。
  这一天,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南京的大臣们穿上整齐的朝服,衣冠楚楚的跟随朱由崧身后。朱由崧首先行告天礼,宣读祝文,将自己出任“监国”的消息禀告玉皇大帝。
  读毕祝文焚烧时,祝文烧出的灰烬竟然扶摇直上,飘入云霄,大家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兆头。
  礼毕进入内殿,朱由崧正襟危坐,南京群臣分组依次向他行四拜礼。开国名将徐达的后人、魏国公徐弘基跪倒尘埃,进献“监国之宝”。
  这枚宝印可不同于传说中那颗“传国玉玺”,它不是用美玉雕琢而成的,而是用黄金直接铸造,重达80两,合2.5公斤重。朱由崧托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心情也格外肃穆庄重。
  他心事重重,又踌躇满志,当即下达第一号“监国令”:免除先帝因用兵而向百姓征收的“练饷”,停收崇祯十二年以来“一切杂派并各项钱粮”,崇祯十四年以前民间拖欠未缴的赋税,现在都一笔勾销。
  同时颁布追念先帝崇祯的哀诏,宣布从五月初六日开始,为崇祯帝发丧。
  就这样,一场波波折折沸沸扬扬的“迎立”危机终于尘埃落地。在朱由崧的心中,这二十多天是多么的不平常啊!!
  但在三千四百华里之外的北京城,发生的故事却更加惊人心魄。
  就在朱由崧抵达南京城郊那天,从山海关战败溃逃回来的闯王李自成在北京匆匆举行登基大典,然后派人四处纵火准备撤离。
  五月一日,朱由崧在群臣簇拥下刚刚从容进入留都南京内守备府,五月初二,大清国摄政王多尔衮就被大明的臣民将错就错稀里糊涂地接进了北京紫禁城。
  仿佛冥冥中有某种感应,在南京就任监国的福王朱由崧和大清国的摄政王多尔衮几乎同时宣布,从五月初六日开始,为被流贼李自成逼死的崇祯帝朱由检隆重发丧。
  李自成、多尔衮、朱由崧,他们现在或许都在祷告上苍,祈愿老天爷能对自己更加眷顾。


  福王朱由崧担任监国的时间并不长,仅仅过了十二天,皇宫里忽然传下一道谕旨:
  “谨于五月十五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于南都。其以明年为弘光元年,与民更始,大赦天下。”
  为什么朱由崧这么快就改变了主意,急于转正呢??
  原来诚意伯刘孔昭等人一开始就不同意朱由崧担任监国,而主张一步到位直接当皇帝。
  作为“立亲派”的骨干人物,刘孔昭在群臣面前洋洋得意。朱由崧出任监国前,他就旁若无人的叫嚷:“福王宜即登大宝,以正人心。”
  史可法解释说:“太子存亡未卜,倘北将挟以来,奈何??”
  “今日即定,谁敢更移??”
  史可法也有些不高兴,说:“稍缓几日又有何妨!!”
  御史祁彪佳也说:“先接受监国之宝,其名极正,立即登基,难以服人心。等到为先帝发丧后除去孝服,再选个黄道吉日举办登极仪式,布告天下最好。”
  魏国公徐弘基、兵部右侍郎吕大器也主张不能操之过急。
  刘孔昭这才不再说什么。


  可是朱由崧出任监国第二天,吕大器忽然又提出:“福王应该后天登基称帝。”
  在迎立何人为君的问题上,吕大器排斥福王最坚决,现在见大势已去,木已成舟,他心内十分惶恐,唯恐因此惹来无穷的麻烦,为了讨好朱由崧,他恳请朱由崧早日称帝。
  御史祁彪佳感到好笑,说:“今日监国,明日即位,这不是小孩过家家吗??“
  可检察长张慎言、财政部长高弘图跟着帮腔:“国虚无人,可速继大位。”
  就在此时,偏偏又传来凤阳总督马士英要带兵前来催促福王登基的消息。这一下,闹得国防部长史可法也没了主意。
  五月十一日,南京群臣第三次向朱由崧恭呈劝进表文。大家心知肚明,让朱由崧出任监国不过是个过渡,由监国转正为皇帝,只是个手续问题,煮熟了的鸭子,还能跑到别处去!!朱由崧见大家这么真诚地抬举和拥护自己,也就不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