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父亲卖血儿子却离家出走 折射贫困卖血感恩教育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寇新源 发表于 2015-4-25 11: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64岁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邦顺,曾因贫困被迫走上了卖血维生的道路,从18岁起卖了近30多年血。2001年,一场因卖血引发的“亲情大战”,成为纠缠他十几年的心结。  看完资讯非常震撼,一个伟大而悲情的父亲无助地屹立在眼前。毫无疑问陈邦顺老人是苦难坚强铸打的铁汉子。在卖血送儿子读书改变命运中他没有错,但他的付出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连最简单的亲情和天伦之乐也没有享受到,这对他太不公平了。造成这样的“大悲咒”式结局问题究竟出在哪?  为了能挣点儿钱养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学,从18岁起卖了近30多年血。这些卖血,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贫困,另一方面也凝结着他的亲情和父爱。读大学的大儿子信一来,他就要去卖血,这几乎成了陈邦顺的条件反射。儿子要钱的理由有时是买书本,有时是因为学校饭菜涨价,甚至是因为女朋友要过生日。如果当儿子知道父亲的卖血换钱真相时,应该非常的感动和愧疚,应该努力反哺父母感恩父母,然而他非但没有回报父母的爱,反而隐姓埋名离家出走15年,儿子的表现是何其残忍!  当然,造成“亲情大战”的原因与笔者的资讯报道不无关系。按说,报道应该作化名处理,以保护报道主人公及当事人的隐私权。但笔者的报道没有恶意,如果做化名处理,就可能弱化资讯报道的感染力量。从本质上说,这个报道也是歌颂父爱,呼唤亲情力量的,从资讯的真实性要求上看,这样的正能量报道不应成为父子“亲情大战”的导火索。  作为一名成年的大学生,应该有坦然接受父亲卖血供读的勇气,应该为有父亲这样伟大的父爱感到骄傲。遭到舆论谴责的小良却认为是父亲“出卖”了自己,自己“没法儿做人”,一怒之下改换了姓名,与家庭断绝了关系,15年来杳无音信。这样的作法,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缺乏正确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表现。更是一种感恩教育严重“贫血”的表现。可以说,儿子小良虽然大学毕业多年,但他的思想品德教育至今仍然没有毕业。  大学儿子小良与父亲的“亲情大战”虽然是个案,但也有普遍的教育价值。时下,带有类似忘恩负义的儿女恐怕还有很多。拿什么来救赎带血的“亲情大战”?唯有教育。要多多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假若小良的父母从一开始就让他明白父亲卖血送读,中学大学都重视了感恩教育,社会用人单位对不与父母来往的人拒绝录用,那么类似的“亲情大战”就会消弭。  当然,或许儿子小良内心深处也是牵挂着父亲的,因为一个名叫“张新”的年轻女子曾打来电话对陈邦顺嘘寒问暖。一次听见电话那边有小男孩蹦蹦跳跳的声音,还奶声奶气地叫“妈妈”,一下子明白了她不是别人,肯定是小良的媳妇。这给陈邦顺找回亲情留下了希望。希望儿子看到报道后快速回家,亲情感恩是不能等的,莫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才悔之晚矣。再说,小良自己也终会很快老去,他的做法又将给自己的儿子留下怎样的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