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走上锡林郭勒草原探奇之旅

[复制链接]

17

主题

-1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の文明秂丶尛尛 发表于 2013-7-22 05: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保定到锡林浩特,很方便的,可选择从保定出来走涞源县、蔚县、张家口、上207国道就到了,里程估算700公里之内,行程8-9小时,路途好走,我们这里有直达蔚县的班车沿着这条线路即可,不走北京。由张家口北行约200公里就到了锡林郭勒草原中心地带了。沿路都是草原景色你可随便在那里停车游玩也不需门票,但是吃饭需进饭店,或沿途牧民开办的蒙古包旅游点品尝手把肉喝奶茶等。也可以走北京,上高速到张家口和锡林郭勒草原的任何地方。祝你自驾一路愉快!!注意安全,旅途有车载GPS导航可轻松到达。可考虑锡林浩特后再返回。以上两条路可任选。
快乐分享 该用户已被删除
快乐分享 发表于 2013-7-23 12: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灰腾梁的奇观---地下冰河
平顶山过去后沿207国道南下20公里就到了距锡林浩特大约54公里的地方,已属于灰腾梁之地,这里的地势最高草场也最好那里的草地下面有一个小洞,在公路的东边,很隐蔽,不注意找在那么大的草原上是不容易找到的,那个小洞像个菜窖约一人多深,可是里面非常的冷,因为下洞底可以看到草原上的第一个奇观---地下冰河,能看到的只有一段,是一条凝固成冰的河流,观察冰流的姿态也是往北流的样子,用手触摸那冰河中的冰还很扎手凉凉的,可是不管外面多么热那里始终是凉凉的,冰河终年不化,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也是那样,在里面站的时间稍微长了些就会冻得受不了!!
三、大敖包
继续沿207国道走不远就到达了大敖包了,大敖包是在路东面最大最高的像一个大馒头样的一座山,以前就听说过山上有山洞在58年的时候,有放羊人在那山洞里还发现过不知什么人藏在洞里的弓和箭!!我骑车顺着草原便路先到达了大敖包东南面的山下,在那里发现了几座非常大的成秃顶状的古坟墓,都挨着在一起,其中有两到三座已被挖过了!!只看到几个很大很深的大坑。我把车停在了山下开始登山,山下的草很高,我还预防怕里面隐藏着狼,只随身带了一把刀子,之后捡到一个木棍也带上了以防万一,安全意识是必须的!!我从大敖包的西南坡往上登山,在山下的草丛里被绊倒了,一看是一个小石磨,上下各一个圆盘和在一起,但是上下盘已经都在中间的位置裂开了,还没做完的样子,盘上有的只凿刻了一面有的还没凿刻完,跟前有一座古墓已被挖过了,旁边还立有好像是拴马样的石桩,几块很大的石头,不知从什么地方运来的青石。有石匠在那里做过工的样子。我登上山顶就已经明显地知道了这是一座喷发过的火山,到处都是火山猛烈喷发过的痕迹,尤其是山顶,沿着火山山脊看到清晰的吃紫色的赤红色的岩浆流动凝固成蜂窝的形状!!有的呈半洞形状一人多高,站在里面能避雨。可是没找到那听说过的藏有的弓和箭。到了山顶看到很多插在石缝里的是祭祀敖包的经幡杆,很陈旧的随风飘摇的哈达及布条,痕迹明显的建筑遗迹,下山后和住在当地的牧民了解才知道这座大敖包是锡林郭勒草原上最大的祭祀敖包,解放前就祭祀,解放后蒙古国那边也过来人参加祭祀活动!!下山时看见草丛里远远地出来一只狼慢悠悠的向北面走去!!我不怕狼更不怕狗,因为下牧区那会经历过打狼,那牧区最凶猛的大狗往身上扑咬都经历过,所以见到狗啊狼啊还是很镇定的,有防它们的办法,先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勇气,一般的狗害怕我呢!!那天我住在了灰腾河!!(待续)

16

主题

-1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爱诺个性喜帖 发表于 2013-7-24 19: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7,8月份要去锡林郭勒,到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走。求攻略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kdmwick19u 发表于 2013-7-26 03: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白旗的清代寺庙遗址、山上法国传教士的墓地。
第二天离开灰腾梁,沿207国道走到哈巴嘎下公路右侧,上通往西南方向的白旗砂石路。
快到白旗的时候路边有一个小饭店,我就此停下来休息吃饭,检查车子和行囊,边和饭店的小老板聊了起来,听我说自费出来考察的很是诧异和兴奋,说起了在他们那里不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墓地你可以去看看,先在小饭店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我就踏上了行程,先来到了一个清代的寺庙遗址前,一遗址很长很大全是残砖断瓦,和一些碎瓷器片,这座寺庙遗址地形背山面河只有一条路通过,面前的河谷很宽阔,很有气势!!只有几颗古榆树立在寺庙遗址的地方,过了寺庙就来到了埋葬外国传教士的地方,在路北的一个小山的山腰上,有一片用石头圈起来的墓地,立着6块石头和水泥做的墓碑,当时我带着一个胶卷相机拍了图片,那个传教士解放前就来到了这个村子,他有个法国的老婆在法国住,他在这里去了一个蒙古族女人并且生了两个女儿,不知什么原因都夭折了,两个女儿死在同一天,听说是得了传染病无法医治而不幸死亡了,他们死后按他的意思不运回法国安葬了,全部葬在他传教的那个村子里的后山上,村子里有一个他建起来的一排教堂。死后他的法国老太婆每年坐飞机汽车到这里来看他们,那个近80岁的老太婆身体很好自己登上山,一个人独自来为他们扫墓面向东方站了很久,连续好几年都来都是这个样子,自我去的时候(1998年)那年她没有按期到达,村民们说可能年龄太大了,身体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吧。看了他们的墓碑,上面写着法文,其中他的那块墓碑上中间位置刻有十字架右边竖写着“耶稣基督之信徒恩克比里阁之墓,耶稣说生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右边写着相应的蒙古文字。底下写有1899-1983。比他年龄的大的那两个不知什么人的墓碑在墓地的左侧,没有中文和蒙文,只有法文碑是花岗岩石的,底下写有1887--1920,另一个1890--1930.第三块1897--1930。他在村子里生的那两个女儿的墓碑在墓地的右侧,水泥墓碑上写着英文和中文“宫娜.阿拉腾格日勒1936.11.7.生于多音41.7.23卒于多音”,另一块“波富克。银格玛1940.6生于多音,41.7.23卒于多音。

22

主题

-22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亿玛札子 发表于 2013-7-26 18: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旗境内的一座小山上---法国传教士一家的墓地 拍摄于1998年
墓地中的
墓地中的六块墓碑

27

主题

-27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lxn_505 发表于 2013-7-27 1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白旗的野樱桃林、镶黄旗的石匠山、山上的长城
进入白旗的路上,可以看到山上蜿蜒的用石头垒起来的长城,我停车就登上去了,石头长城保存的都比较好,高低不等,长城后打听哪里有可去的地方,老乡说有个地方叫八支箭山那里还可以,我就去了那里,临近八支箭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此山的高大,上面有一丛矗立的岩石,标志很明显,脚下是黝黑的土地,那个地方有了农业的景象,看到农民种在地,我观察了一遍周围的山势,决定选择最高最险的地方去,来到了此次考察的目的地也是就是这个地方,当时在旅途听一个在那里住过的人说起过的地方,离开白旗之后,一路直奔那里,边走变问询,这一路很荒凉,因为我要去的地方对那里很不熟悉,等走到进山的时候那里空无一人,可是满上坡的叶樱桃花开的正浓,非常艳丽,粉色、白色的花,香气扑鼻,只有我一个人在这花海里赏花,那感觉是非常的好,远处还有几颗高大的其他树种开满了白花,有一小片枫树,叶子红红的像秋天的样子,看到它很容易让人对季节产生误会,以为这是在秋天呢!!五颜六色的白旗草原多美啊!!历史上野樱桃林在锡盟草原上很多地方都有,可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野樱桃,已所剩无几了,眼前的这片野樱桃林也有被放牧的羊群破坏的痕迹!!保护工作真的需要加强了。
告别野樱桃林,就向我计划中的最后一站镶黄旗石匠山出发了,那座山过去的名字叫哈纳乌拉,到达那里已经接近傍晚了,找了当地的一家住下来,与那家的家里人聊了起来,由于一路很累也困了我就睡着了,可是睡到半夜却被很大声的鸟叫声给吵醒了,他家就年轻的小两口和一个小孩子,三间房子,窗子上单层玻璃,院子不是很大,窗前有两颗木桩,那天的晚天空有很大很圆的月亮从窗户照射进光来,在那个小山村里显的格外明亮。原来在他们附近住着一些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鸟,夜间出来专门到住家人的房子跟前去鸣叫,声音很大也很好听、婉转,当时我记得后半夜鸣叫了了4、5次,每次鸣叫的时间有几分钟,待天亮了就不叫了。你说有意思吧。那一夜我没休息好,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他们住在那里都习惯了说不影响睡觉。第二天我喝点茶吃些东西做好了登山的准备,那个地方全名即白彦塔拉苏木黑云乌拉大队。这座山是我这次行程中最高的一座山了山,不过呢对于我来说算不得什么,草原上的山都不是很高,很快就等到了山顶,山上首先看到的是大段大段的用石头垒起来的长城,非常完整,有的地方很高两米多,有的一米多,沿山脊延伸蜿蜒而去,山上风很大。看完长城,开始巡山走一遍,发现可不少,这座上的石头形完整的木材,巨大的花岗岩,什么形状的材质都有,大块装的密集的条状的满山都是,真是一座石材的资源宝库,当时山上就几个外来的石匠做活,手工起石头,雕凿一块立在山腰的石碑,说这里的石头很好只是没人做什么都可惜了,很早以前发现山上有石匠做过活的地方,那里的石材又好,就起了个名字叫---石匠山。后来会到锡林浩特我就把这一发现写成稿件发表在锡林郭勒日报上,让更多的人了解石匠山,开采发掘石材资源,没过多久就成了黄旗开发石材资源的发展当地经济有名之地了,现在已成为打入国际市场的主流产品。为我这次考察的发现和收获感到非常的高兴。
白旗境内建在山上的长城

9

主题

-9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先锋攀 发表于 2013-7-30 00: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般的感觉,太想

14

主题

-14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huang2368 发表于 2013-7-30 16: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话般的感觉,太向往的大自然生活了。

23

主题

-2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zywlayls 发表于 2013-7-31 08: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选择了从宝格达山正面开始下山时,坎坷不平半半拉拉的还没走多远,就已经感觉到情况有些不正常,往下走一段距离再说,可是不一会可拍的事就发生了,已经陷入了寸草不生的厚厚的火山灰中,往下走也困难,返回山顶也是不大可能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为了避免被埋没的危险,找了一个木棍探路,前坡已经全部是覆盖着的厚厚的火山灰和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碎石,只要一抬脚往前一走动,那陡峭的接近五、六十度多的山坡上就会碎石滚滚灰尘翻滚发出隆隆的轰鸣的声,加上山风一吹,眼前很难看见什么,整个人被震动扬起的火山灰笼罩住了,只能停下来一会,再向下走,非常缓慢,头一次遭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手足无措,感到恐惧,也很着急,因为看看时间已走了一个小时,还没走到三分之一,可是已经是下午的六点多了,这时候需要勇气和毅力,也是对人遇到困难时很大的考验,决定拼下去,开始大胆地继续下山之路,每走一段都是碎石滚滚烟尘翻滚,走得越快带起的灰尘也越多越大,此时已经成了一个完全彻底的灰人了,浑身上下从头到脚没有一处不携带者大量的灰尘,为了保护好眼睛不被灰尘迷失,用手绢罩住眼和嘴,并需要不断地擦拭,真是倒霉透了!!后悔没听老乡的话,“别从山的正面走”!!这时候说什么已经晚了,当我吓到半山腰时更可拍的事发生了,由于处于临界状态下的火山石突然地向山下滚动,带起了大面积的山石震动,觉得雷声滚滚灰尘飞扬,马上让我想起了在我考察这座山之前浏览过的明代史书里有关对这座山的记载,《北征录》中就明确记载了对这座山的传说,明代的朱棣皇帝北征北元时途经这里,随军北征大学士金幼孜等已写实的形式记录了行军中的见闻,其中提到北征录》中所描写的到的赛罕山,也就是现在在阿旗境内的宝格都乌拉山“ 初七日,发玉雪冈。行十余里,过一大坡陀,甚平旷远。见一山甚长,一峰独高,秀拔如拱揖。上指示曰:“此赛罕山,华言好山也。”又曰:“阿卜者,华言高山也。”其中人迹少至,至则风雷交作;故胡骑少登此,若可常登,一览数百里,已为其所窥矣。”书中提到的“其中人迹少至,至则风雷交作;故胡骑少登此”原来如此我才真正体会到!!由于震动引起的山石大面积向山下滚动带起的火山灰高高扬起,也招来了山风,你说奇怪不奇怪!!而且越走越感觉到由西面吹过来的风也越来越大,把整个山的南面吹起的灰尘遮天蔽日似的,随风向东飘过几公里长高达上百米!!一点也不夸张的说,确有其事。在天黑之前我已经下到了山底走出了那片充满灾难的布满火山灰和滚动山石的阴影之中,大大地放松了一口气,以后再也不会走这样的倒霉之路了!!回到牧民家我住的旅店,已经有几个牧民在哪吃饭喝酒,边说议论着我还没回来说要去找我呢,看见我满身灰尘,都认不出来了,赶紧脱掉外衣清理灰尘进行洗涮,吃饭休息,记录这一探索的过程。也让我感到了,这次探险破解了一个历史之谜,那是说这座山以前在明代的时候胡骑(指骑马的蒙古军队)也很少登这座山,人迹也很少到此,如果到此则风雷交作,因此胡骑很少登此。今天我虽然不是胡骑,也当算是个骑摩托的探路者吧,至此也是亲身经历了风雷交作的感受!!另外这座山,也不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其他什么随意起名字的山,自明代起叫赛罕山为蒙语,翻译成汉语为好山也,或称阿卜,汉语为高山也!!(待续)

26

主题

-26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体外射精不安全 发表于 2013-7-31 23: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眺宝格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