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笑看天下大同 - 

女皇的乾陵

[复制链接]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4: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历史上,临朝称制的女性并不少,但真正称帝并改国号的,只有唐朝的武则天一人。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但整整12年未获宠幸。唐太宗驾崩后,她还被迁入长安感业寺为尼。在太宗病重期间,他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与李治仍藕断丝连---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4: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则天二字,不是她的本名。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听说她貌美,召入宫为才人,一见面,赐号“武媚”。那个空前绝后的“曌”字,要到载初元年,被尊为“神皇”的武则天自己动手造字,方才面世。《新唐书》卷四里,武则天的本名,叫武珝。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4: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说女儿太平公主“类己”,这首先指的是长得像自己。那么太平公主是个什么样子呢??史书上说是“丰硕,方额广颐”,体态丰满。武则天是太宗皇帝父子俩共同的情人。武则天与女儿太平公主有一个共同的男宠——薛怀义。太平公主主动将自己的情夫张昌宗兄弟二人推荐给武则天---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4: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书法史的女书法家并不多,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更是寥若晨星,如今为普通人熟知的古代女书法家只有两位,一位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另一位就是女皇武则天。历史上的武则天:上位不仅靠宫斗,书法造诣高,女皇书法有“丈夫气”,开书法“肥瘦”分水岭---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5: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陵陵园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里面的宝贝,经探测考察,最少有五百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5: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献忠。他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5: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他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遂此绝了念头。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5: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后,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5: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

270

主题

-270

回帖

1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6
上海人2013 发表于 2015-4-26 15: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在男权统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女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年迈时的武则天,究竟如何评判自己的功过呢??一枚神秘金简的发现,透露出了她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这枚武曌金简作为弥补史料的重要文物,收藏在中国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