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_天_行_健_ - 

二十四史沉思录

[复制链接]
梦想时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梦想时空 发表于 2015-4-26 2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觉得清史稿就地改名清史算了。
  据说现在大陆准备写新清史,大约3000万字。
  可能觉得古人无法写出大部头。

4

主题

-4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_天_行_健_ 发表于 2015-4-26 2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是怎样写成的??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能够看到国家珍藏的“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就是各种史书以及其它的图书档案。他想根据这些资料写一部贯穿古今的史书,大约此书的大体规模,是司马谈草创的,有一些资料也是他搜集整理的,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便逝世了。临死前抱着万分遗憾的心情,嘱咐司马迁一定要继续做成这件事,司马迁痛哭流涕地答应了。
  司马迁原在朝廷中任郎中之职,是皇帝的警卫和侍从人员。汉武帝元封二年,司马迁47岁,因为有关李陵案的言论受了腐刑。这时司马迁整理和撰写史书已经十年,还没有完全脱稿,所以他宁愿忍受奇耻大辱,甘受腐刑,以便能够保存自己的生命,完成这部旷世巨著。
  他受腐刑后当了宦官,又受到了汉武帝的宠信,任中书令,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在秦汉时期,这个职务都由宦官出任。他虽然离开了太史机构,仍然利用业余时间,继续撰写史书。
  到了征和二年,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宣称史书已经基本脱稿。从元封二年到这时,他整整写了十八年,才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以后他大约又活了三、四年,少不了还要进行修改增补。这样算起来,《史记》的写作一共花了二十多年时间。
  古人治学严谨,考订详尽,再加上信息闭塞,书写条件困难,写一部大型的史书,一般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如唐•李延寿作《南北史》,用了十七年;宋•宋祁与欧阳修作《新唐书》,也用了十七年;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花了十九年。比较起来,司马迁写《史记》,时间是比较长的。
  这部书原名《太史公书》,到魏晋之际,才称为《史记》。
  司马迁写成这样一部彪炳千秋的史学巨著,是和五个重要条件分不开的,我们可以概括为五个“得力于”:
  第一,得力于家学的传承;
  第二,得力于国家所珍藏的“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第三,得力于司马迁的勤学;
  第四,得力于坎坷的命运,不幸的遭遇。是苦难玉成了他。
  第五,得力于他的游历和实地考察。
  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
  “司马迁生于龙门,在黄河北岸,龙门山之南耕种放牧。年纪十岁就诵读古文经书。二十岁南下游历长江、淮河流域,登上会稽山,探寻禹穴,观看九疑山,泛舟游于沅水、湘江;北上渡过汶水、泗水,在齐鲁的旧都讲习学业,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参加乡射之礼;受困于蕃县、薛县、彭城,经过梁,楚而回到长安。”
  据王国维考证:司马迁此次二十壮游,跨越了今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九个省,行程近三万里。
  这仅仅是青年时代的一次出游,后来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官职时,曾多次跟随汉武帝巡行,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寻访了许多历史古迹和名人故居,既丰富了他写作的内容,又把神州景物之壮美以及山川灵气,融入著作之中,使这部史书更加瑰丽和生动。
东都天狼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东都天狼 发表于 2015-4-26 2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中!!跟着楼主再详细熟悉一些历史。
东都天狼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东都天狼 发表于 2015-4-26 2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拉个板凳过来了!!!!
东都天狼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东都天狼 发表于 2015-4-26 2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抬个板凳过来!!up
初露锋芒0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初露锋芒001 发表于 2015-4-26 20: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4

主题

-4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_天_行_健_ 发表于 2015-4-26 2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黄帝:从神话世界走来
  
  从黄帝纪元说起
  
  司马迁写《史记》从五帝写起。所谓“五帝”,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而司马迁根据《世本》和《大戴礼记》,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我们常常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算起的。
  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仅汉族人民以黄帝为始祖,就是在神州大地上活动的少数民族,也多尊黄帝或炎帝为始祖,我们颇为自豪地称自己为“黄帝子孙”或“炎帝子孙”。
  根据古代传说:黄帝和炎帝同源,二人都是少典的儿子。少典娶了有虫乔氏部落的女人,生了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旁成长,炎帝在姜水旁成长,所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姬水即沮水,在今陕西黄陵县;姜水,即岐水,在今陕西岐山县;姬水和姜水一带,是周族的发祥地。
  在清朝末年,为了推翻满清的民族革命的需要,革命党人提倡废除清朝的纪年,改用黄帝纪年。同盟会的《民报》,把1905年定为黄帝纪元4603年。按照这个说法,2010年应为黄帝纪元4706年。近几年来,清华大学许文胜教授主张恢复黄帝纪年,也就是恢复当年《民报》的算法:西元+2698年。而台湾有个轩辕党,则把黄帝元年定为公元前2734年,2010年应为黄帝纪元4744年。但由于两种说法都不够五千年之数,所以又有人主张应该定为西元+3000年,那就是距今5009年了。
  但黄帝本来是一个扑朔迷离的传说人物,不用说何时诞生、何时即位、何时逝世,都没有准确的记载,甚至连是否真正存在过这样一个人,也是一个历史之谜,是很难说黄帝纪年始于哪一年的。而且如果使用黄帝纪年,是否要废除公元??不废除吧,两个纪年都用,实在是太麻烦;废除吧,与世界各国交往多有不便。其实,用什么纪年,只是一种符号,似乎不必太政治化了。新中国诞生后,使用了公元纪年,并没有再出现“人民共和国多少年”的纪年法,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
  但不管怎么说,黄帝纪年的提法的不断出现,说明黄帝在民族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强烈的认同感。
东都天狼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东都天狼 发表于 2015-4-26 21: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黄帝看起!!!!
ad2541 该用户已被删除
ad2541 发表于 2015-4-26 2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4

主题

-4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_天_行_健_ 发表于 2015-4-26 21: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档案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但上引之《国语》,又说黄帝姓姬。与周朝的王室同姓。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调和了这两种说法,说是黄帝本姓公孙,因为长于姬水,改姓了姬。
  《史记》没有说黄帝诞生在什么地方。只说首都在涿鹿。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号为有熊氏,又号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皇甫谧说:有熊,就是河南新郑。
  《史记正义》说:黄帝的母亲名叫附宝,看见巨大的闪电围绕着北斗枢星转,受到感应而怀孕,生黄帝于寿丘。
  这是战国至唐有关黄帝的个人档案。总结起来就是:
  1、姓公孙,或姬;
  2、名轩辕;
  3、号称有熊氏,或缙云氏、帝鸿氏、帝轩氏;
  4、生于寿丘。
  5、首都在有熊或涿鹿。《舆地志》说:“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但有熊为其父少典都城,黄帝好像应该初都有熊,后迁于涿鹿。
  以上只是较古老的传说,而不是可靠的史实。至于宋朝以后的一些资料,就更不足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