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夜起听花落 - 

东汉开国风云录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2: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久以来,一直就有写这样一篇文字的冲动。
  刘秀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本人并非历史专业出身,在过去也只是喜读各种书籍,偶有对历史稍感兴趣。在高中毕业时,有旧友相赠《后汉书》一部,随意翻看几页,只依稀记得看到刘秀初时骑牛出征的字样,因当时文言文功底一般,对晦涩的文字实难理解,此书虽然精致,却不幸沦为书架上尘封的一角。
  多年后,有幸在百家讲坛系列图书中读到《东汉开国》一书,第二次听到刘秀这个名字,激起我对这段历史的深深兴趣,翻出那早已落满灰尘的旧书,反复细细研读,愈发对刘秀这个人物另眼相看。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中华五千年,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儿女情仇、慷慨激昂。你方唱罢我登台,多少英雄豪杰演绎了多少波澜壮阔的传奇:纷乱的春秋、迷乱的战国,一统的大秦;英雄的西楚,突起的大汉,鼎立的三国;迷茫的两晋,五胡的乱华,隋唐的演义;富庶却疲软的两宋,好战却难治国的大元,万国来朝的朱明,迷一般的八旗。为我们留下了多少耳熟能详的姓名。而刘秀,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名字,在多少英雄的丰功伟绩中显得那般暗淡。以我所料,除去历史出身的学究,恐怕少有人知晓这样一个姓名。如果事实并非这样,那请恕我井底之蛙了。但刘秀确实是诸多的英雄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
  刘秀是幸运的,他有皇族的血脉,又有令人羡慕的婚姻,有二十八将的追随,又有一统天下的豪迈;刘秀是不幸的,没落的家世,早孤的童年,死于权争的大哥,情非所愿的皇后,又屡遭爱将和重臣的背叛,几番垂死于边际。一生的跌宕起伏,如一幕曲折离奇的电影。
  而真正吸引我的,却是刘秀的那份真实。刘秀不同于史书中的任何一个人物,他有血有肉,有泪又笑,跨越千年,仿佛站在面前一般鲜活。一个皇族的衰亡,催生出一个耕作的小农,在乱世的风云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起兵之路是那样的曲折,宛城的失败,小长安的失败,大哥的失败乃至命丧黄泉,多少次的失败折磨着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青年。刘縯因权争最终丧命同伴手中,作为刘縯的亲弟,在大战初胜喜得爱妻的人生得意中,猛然从最高处跌落,身处群狼之中,默默忍受,只有的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敢躲在被中偷偷哭泣,这些文字真实的记述于史书当中,流传千余年,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一个充满了喜怒哀乐的平民皇帝,用他的一生展示给我无数的惊喜。
  作为一个毕业多年踏入社会的苦逼八零后,多年的经历也给自己留下了无数的回忆。吝啬的老板,羞于启齿的不足以养活自己的第一份工资。而后在一个偏远的山沟一呆五年,除了周末得以回家,其余时间只能行走在那条孤僻的二级公路。好不容易考试跳进了市中心,突然发现,其实山中的那五年当真才是一处桃园。生活的压力愈来愈大,面对多年遇到的各种不公越来越感到麻木。当第一次在市中心遇到大堵车,寒冷的冬夜,下班两个小时还踏不上回家的公交,心中突然绝望的发现,自己跳来跳去,却还是离家越来越远,就在早已昏暗的夜色中,多年的委屈喷涌而出,长久以来的压抑得以宣泄。另有一日,需从不远的隔壁单位搬些书回去,目测百十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虽说自己身体还算健硕,可对于一个常年文职的人来说,还是略显得吃力,当手指被那细细的塑料绳勒的涨红的时候,我终是忍耐不住,将书丢在地上,痛苦地甩着麻木的手指,一脸愁苦和无奈。就在强作精神,想要一鼓作气提起再走的时候,路边一个席地而坐的老奶奶突然叫了一声:“娃。”起初我还一愣,后来才意识到她确是在叫我。说来好笑,第一反应莫不是寻人搀扶的讹人老太??正当我紧张的时候,就见她颤巍巍地从身下抽出一张广告纸来,撕给我一半:“娃,用这个垫上就不痛了。”我连连推辞:“谢谢,谢谢,不用了,马上就到了,谢谢。”当时浑不在意,就在下班后回家的车上,猛然又想起此事,心中却再难以平静了。一个陌生的老奶奶都能心疼地看不下去,突然想起家中的父母,若是他们看到儿子这般辛苦会作何感想??记得有个公益节目里有这样几句问答:“想家吗??”“想”“最怕什么??”“最怕爹妈问自己累不累!!”就在人挤人的公交车上,泪水一遍遍的涌出又一遍遍地被自己强行压下。想起多年前一次,自己的无端倔强气哭了母亲,向来很少管束自己的父亲提起扫帚打了自己,一下两下,却丝毫未感到到疼痛,当时还觉得这般下去如何收场,便装作很疼的样子哭叫起来,父亲才草草住手,现在回想起来,终是父母已经老去,而当时自以为聪明的自己竟是那样无知。
  闲话如此之多,扯得有些远了。说这些往事,不过是自己每当遇到这些伤心之事和难以无法承受之痛时,偶有想起刘秀一生的曲折遭遇,便渐渐平复下来。这般说话,似是有些矫情,但却是事实。有时我们总会感到一些重担,会遇到一些不公,会隐隐的难过,会偷偷的流泪,其实并不是上天对我们有多么的薄情,不过,是我们有点累了罢了。
  伤心了,哭过了,欢笑了,站起来了,我们终是要在熙熙攘攘的尘世中,挺起胸膛,昂首阔步起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一想刘秀的一生,日子过的也就那般并不惹我们恼火起来。
  《东汉开国风云录》将继续刘秀的传奇,朋友们,累了的时候,不妨一看。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会继续更新,今天的一张已经更新,请朋友们继续关注
给你XingFu 该用户已被删除
给你XingFu 发表于 2015-4-26 23: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必火!!!!!!

  望楼主勿要弃楼,兄弟定当追随。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前段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没有办法在城市论坛更新,以后会再接再厉,继续下去,谢谢各位关注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归家路再逢旧友,见伯升知南方事起
  几日后,清晨,刘秀与来歙走在归家的路上。
  昨日拜见了太学掌令,辞以归乡耕读,又与刘隆、疆华辞行。刘隆孤苦,刘秀临别之际留钱于他,还以一些不便带走的衣物相赠,惹得刘隆一阵难过。随着大车越行越远,望着身后渐渐模糊的长安城,刘秀感慨万千。游学数年,今虽离去,但终有一日,自己还会回来的。
  看着道旁既熟悉又陌生的景物,来时一个懵懂少年,事事觉得新奇,如今虽不是学富五车,但好歹眼界心境开阔不少,远不是当年那个只知农耕的傻小子可比了。
  一路无话,过了几日便回到了南阳境内。快到宛城了,见一辆马车迎面而来,临近时,车上款款下来一华贵公子,冲着刘秀微微一笑:“文叔别来无恙??”
  刘秀细瞧,虽然隔了数年未见,相貌有了些许变化,但举止气度仍如当年一般无二,正是宛人李通李次元。刘秀迎上前去,轻轻一拜:“多年不见,次元可好??”
  李通还礼:“还好还好。当年听闻文叔往长安而去,本欲相送,怎奈家中俗务缠身未能如愿,好不失落。今日李某正要去往长安,还想可与文叔长安一叙,熟料能在此相遇,当真意外。不知文叔何事归乡??若有用得到李某之处,不妨明言,通自当竭力相帮。”
  刘秀见其言词诚恳,倍感亲切:“秀西学长安数年,学业再无精进,苦留长安徒费钱粮,不若回乡耕读,或更有裨益。次元往长安而去,有甚要事??”
  “朝廷新近升迁家父为宗卿师,另征辟通为五威将军从事。通本欲开春回暖再走,可家父来信言京中诸事繁忙,唤我速速往长安料理。还好在此与文叔相遇,不然又要擦身而过了。只是这短暂相逢,转眼便又要各奔东西,好让人苦闷。”
  刘秀在京数年,对李通之父李守之事有了更多了解。气人生性严谨,好星历谶记。初时,刘秀对谶纬之学不以为然,后来在疆华整日的念叨中,对此有了了解。此学虽然虚无缥缈,但王莽掌权以来,自诩天命,为营造声势,大兴谶纬之学,为己掌权正名,终以此手术登基称帝。李守因善占卜,为王莽倚重,屡有升迁,如今其子李通也蒙其荫职,刘秀不禁暗叹:“多年苦读不及旁门左道,也难怪李通、疆华等人对此手术情有独钟。”虽心中黯然,面上却不露声色:“次元兄,出仕为官,当真可喜可贺,此去定然前程似锦,出将入相。”
  李通哈哈大笑:“也算不得什么好官,不过是将军府小吏,替人跑腿罢了,整日仰人鼻息,哪比得上家中富逸,斗鸡走狗,好不快活。”
  “那也强过秀百倍了。令尊深受皇恩,次元升迁也定是转瞬之事,何必为此时官小而耿耿于怀??待他日有暇,秀再往长安,定当拜会。”
  又寒暄一阵,李通为赶行程,也不敢久留,便双双辞行,各自起程。
  进了新野,刘秀送来歙回家后,便去了邓晨府上。看二姐和侄女一切安好,也不顾邓晨和二姐再三挽留,急匆匆奔家而去。一走数年,当真是归心似箭,离家越近,心中越是激动不已。踩在自幼走过的石子路上,看着路边收割干净平整过的田地,心情无比舒畅。终于到家了,亲手推开柴门,屋内一景一物映入眼帘。虽然久无人居住,但刘縯不时派人打理,倒还整洁,刘秀心中一阵感激,放下行李,稍作梳洗,便直奔大哥刘縯家去。
  刚入院中,便看到刘赐、刘祉、刘嘉、朱佑正与刘縯谈论着什么。模糊听见几人说些“南方不稳”、“早作打算”、“措手不及”之类的话。
  待近了,才听到刘縯说道:“那便尽早购铁以铸兵刃,招募乡勇,以做护卫。虽然是些流落灾民,逃难至此倒也好说,若真是杀官造反,怕会波及南阳。”
  刘縯正吩咐着,抬头瞧见刘秀走了进来,喜出望外,忙迎了过来,一伸手便把刘秀拥入怀中,一阵猛拍。刘縯本就颇有气力,见刘秀归来更是欣喜,直拍得刘秀喘不上气,才松开双手。
  “哎呀,我的好三弟,你可算回来了,当真是想煞为兄了,快让我好好看看。恩,长高了,就是略有些清瘦,长安数年,怕吃了不少苦头吧。”
  刘秀向众人一一见礼,待喘匀了气,才说:“大哥好大力气,若再使些劲,怕秀刚归家就要被你拍死过去了。”
  大家哈哈一乐,刘秀又问道:“刚才隐约听到大哥与诸位谈论南方之事,也未听得真切,不知南方有何状况??”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嘉抢先答道:“去年南方大旱,又闹了蝗灾,颗粒无收,数以万计饥民流落荒野,掘野菜以食,然人多菜少,时有更相侵夺,甚至闹出人命。饥民为此推出渠帅二人,评理诉讼。传闻那二人唤作王匡、王凤,新市人士。初时众数百人,也无甚要紧,可谁知周边诸多强人如王常、马武等携流民争相投靠,数月间至七八千人。如今气势已成,官府皆闭门自守,不敢与之相争。”
  刘赐接过话语接着说道:“若只是评理诉讼,也无不可。但王匡等人挑选精壮以壮声势,今虽无事,可时日一长,必有所乱。需知人欲难填,待手中有了足够人马,怎还会甘愿于荒郊野外吃糠咽菜??南阳紧邻其地,旬日之间便可到达。若流民暴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等必受其害,故与伯升计较,早作准备。”
  刘秀听闻此事,亦是觉得凶险。众人又商定不少细节,刘縯分遣众人各自行事,联络族人,筹集钱粮,募集勇士。待吩咐完毕,刘縯与刘秀进入堂内叙话。刚刚落座,刘縯便问刘秀:“三弟如何看待此事??”
  “秀觉他们几位所言在理。齐地赤眉初时也多为灾民,如今却攻城略池,称霸一方。这王匡未必不会如那赤眉一般,起兵反叛。”说到此处,刘秀压低声音说道:“大哥前言天下有变,南方之事未必不是一个预兆。”
  刘縯眼前一亮:“哦??这如何讲??”
  “赤眉虽强,然远在齐地,短时间内不足以威胁京师。王匡虽弱,却身处荆州,紧邻中原。如若成势,必能震动三辅,三辅动荡,则天下大乱。而大哥欲成大事,必由此中而来。”
  刘縯笑道:“看来三弟这几年游学长安,长进不小,能看得如此通透。众人只看到眼前之事,却未必有你如此远见。”
  刘秀面上微微一红,“大哥谬赞了。你可还记得那新野邓禹??秀归来时,仲华曾言,若中原有变,则天下大乱,还言百姓困苦,人心思汉,如顺应民意,中兴大汉,则天下响应。而解此困局者,必刘氏也。”
  刘縯若有所思,半晌不语。“若真如邓禹所言,我等可相机行事,必能成就一番功业。三弟眼下如何打算??”
  “愚弟以为,当前之事不可过于张扬,越是平静越要小心仔细。购铸兵刃也好,招募乡勇也好,都不可迂制,过早暴露,只会引起官府警觉。秀归家后,自去料理那几倾田地,凡事皆如从前无二。倒是大哥摆在明眼处,诸事还要谨慎。”
  刘縯见刘秀虑事周到,很是高兴:“恩,为兄自会留意。你归来还未见过叔父吧??为兄与你同去看望他老人家,他可想你想得紧呢。”
  “正该去探望。”
  兄弟二人通往刘良家中,刘良许久不见刘秀,又考究其所学,亦是长进不小,甚是欣慰。留二人在家中用饭,相谈甚欢。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郡府暗防刘伯升,文叔卖谷宛城集
  地皇二年,王匡所率流民声势愈大,荆州牧眼见无法再向朝廷隐瞒,又恐流民反叛,为新帝王莽获悉,招致杀身之祸,只得硬着头皮,征发亡命之徒,裹挟罪犯,凑得二万余人,转攻王匡。官军本就是些草莽凶徒,毫无章法,依仗人多,欲做些劫掠勾当,而王匡所领流民关乎性命存亡,岂肯束手??那王匡率王凤、王常、马武诸部,伏于云杜,半道劫杀,大破官军,杀数千人,尽获其辎重,又乘势攻陷竟陵,还未等官府反应过来,转回云杜、安陆之间。一路劫掠钱财粮食,抢夺妇女丁壮,所过之处,将州县洗劫一空,最后还入绿林,算上劫掠的百姓,再有新来投奔的诸多队伍,其众暴涨至五万余口,遂自号绿林军,凭绿林山险要而守。州郡战战兢兢,哪还敢再去招惹,只得闭门自守,报与朝廷抉择。
  正当王莽震怒,欲派军弹压之时,转过年头,绿林山突发瘟疫,死者过半。绿林山已成绝地,诸部将帅不敢坐地等死,皆率本部各自散去。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党朱鮪、张卯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陈牧、廖湛举兵响应,号平林兵。
  朝廷一场危机竟悄无声息,突然化解。州郡官吏弹冠相庆,喜不自禁。州牧更是上表歌功颂德,言天子威仪,上苍眷顾,降下天罚,惩戒凶徒。王莽见荆州之事已无甚大碍,而翼平连率①田况征发其民年十八岁以上四万余人,授以军库兵革,勤加训练,保土安民,以致赤眉不敢入其县境,遂授予田况兵符玺书,令其督办青、徐、齐地赤眉之事。眼见流民叛军难以为继,王莽便自顾自地沉浸到歌舞升平的春秋大梦之中去了。
  那新市兵转入南阳之后,依旧隐藏于山林之中,不时出山做些劫掠之事,以供部从所用。好在刘縯早有准备,有乡勇护境。王匡见刘氏兵勇雄壮,兵器精良,便不敢轻易招惹,不再打舂陵主意,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但有人欢喜有人忧,荆州方面自然欢天喜地,南阳郡守却寝食难安。自新市兵在境内出没后,前队大夫②甄阜十分警觉。虽然绿林军如今已沦为草寇不足为虑,可舂陵刘氏却趁机以此为口实,招募乡勇,名为自保,然其势汹汹。而且,朝廷向来对汉室宗亲强于管制,虽然近几年稍有松懈,但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一旦出事,郡守难辞其咎。再者,新市兵所藏匿山林与舂陵甚是相近,若刘氏与新市兵串通一气,怕会在南阳掀起波澜。话虽这样讲,可刘氏在南阳势力盘根错节,尤其那刘縯,更是黑白两道无所不熟,眼下又无不妥举动,实难轻易处置。
  这日,甄阜正在愁苦之际,属正③梁丘赐入府拜见。那梁丘赐乃甄阜首席智囊,深受甄阜任重。见长官眉头紧锁,梁丘赐问道:“大人可是为新市兵之事焦灼??”
  甄阜见梁丘赐一进门就提此事,料其定有所筹划,遂将自己所虑尽数告知:“舂陵刘氏在南阳广有声望,今其募兵名为防贼,有其依仗,朝廷又无明令禁止。那翼平连率田况先斩后奏,征发其民,不但未受丝毫处置,反而屡受嘉奖,升官加爵。有田况之例,郡府倒不好轻易处置刘氏。可那刘縯非寻常土豪,不出事则以,一出事必然滔天大祸,到那时悔之晚矣,不可不防啊。”
  梁丘赐笑了笑:“刘氏之虑,属下倒和大人想到了一处,此事属下已有谋划,今日来此,专为向大人请示。”
  甄阜眼前一亮,示意梁丘赐落座:“梁君既有奇谋,还请言明。”
  “那刘縯已成势力,不可轻举妄动,然其弟刘秀自长安游学归来后,一直在家务农,既然不可用强,则大人不若征召刘秀为掾属。一者可向刘縯示好,以安刘氏之心;二者将刘秀控制在郡府为质。那刘縯兄弟自幼丧父,相依为命,感情敦厚,据闻刘秀游居长安数年多是刘縯资助。只要将刘秀攥在手里,那刘縯必受郡府挟制,不敢轻易作乱。”
  甄阜甚是赞同:“此法倒也使得,只是那刘秀若不奉征召,该当如何??”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刘秀务农十余载,从未显贵,今有官职从天而降,必会欣然应允。若无出仕之心,何必游学长安??此外,除了征召刘秀,还需尽快将此事报于朝廷。如圣上有旨意最好不过,如杳无音讯,我等也算尽到职责。再者,郡府亦需紧急募兵,勤加训练,不可视那新市兵如无物,步了荆州后尘。郡府手中有了新军,也可给那刘縯敲个警钟,让他掂量清楚自己斤两,莫做了折本的买卖。”
  甄阜不禁抚掌而笑:“恩,梁君谋划甚是妥当,一软一硬,管叫他刘縯心惊肉跳,说不定还可胁迫其乡勇为郡府所用,助我等剿灭新市贼人。”
  梁丘赐附和道:“大人所想更为周详,属下佩服。”
  当县吏在郡府指派下赶往舂陵时,却寻不到刘秀踪迹,四处打听,言刘秀游学四方,至今未归,不知所去。县吏寻人不着,只得将此事报于郡府。甄阜连连可惜,只道刘秀无此福气,也未深想,一面上报朝廷,一面募兵训练。却未想他二人之计早已有眼线告知刘縯,而刘秀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那日送走了郡府密探,兄弟二人都觉不可受制于人。刘縯本想使刘秀往复阳投奔朱佑,而刘秀却言如今南阳情势复杂,随时会有转机。新市兵虽然元气大伤,但已然在南阳重新站住阵脚,如今又聚得两万余人,若郡府与王匡之众相搏,两败俱伤之际,正好让刘氏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此时实不易远行,商量再三,刘秀往新野归于姐夫邓晨家,又将新粮运往宛城贩卖,以资刘縯招兵。初时刘縯并不同意,那郡府就在宛城之中,此去岂非自投罗网??可刘秀言自己极少在宛城露面,并无几人相识,即便被人报于郡府,也可说游学归来,闻郡府征召,特来相投,并无临渊之险。待其稍有松懈,自可在郡府密友相助下解脱。刘縯才觉刘秀所言有理,便差人连夜送刘秀运粮往新野而去,避开了县吏通告。
  不觉又过了月余。
  这日,刘秀正在宛城市集售粮,忽然瞧见远处来了一辆马车,车上坐得那人好生面熟,猛然想起是那李通从弟李轶。刘秀虽与李通相熟,然与李轶仅一面之缘,并无多少情谊,若发觉自己藏于宛城,告之郡府,岂不为害??正欲躲避,速速离去,李轶已然堵在面前。
  刘秀正在心慌,谁知那李轶瞧也不瞧自己,只是问道:“店家,你这稻谷多少价钱??”
  刘秀只当李轶见自己衣着破旧,满面灰尘,并未认出自己,正暗自庆幸,却又听李轶走近身前,细声说道:“文叔莫慌,家兄有要事相商,请过府一叙。”刘秀思量李通远在长安,并未听闻回乡,本欲相拒离去,又恐争执引来公人,正犹豫不决,听李轶又高声吩咐下人:“这稻谷甚是中意,你等帮这店家送回府去。”也不等刘秀答应,就吩咐家丁连拥带扶,裹着刘秀往李府而去。
  ①        连率:新朝官职名
  ②        前队大夫:新朝官职名,相当于郡守。
  ③        属正:新朝官职名,大夫副官。

7

主题

-7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夜起听花落 发表于 2015-4-26 23: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24章  “甄郡守兵临城下,刘巨伯痛失妻儿”已在小说阅读网发布,请朋友们观看,最近工作加班比较多,更新会较过去稍微迟缓一些,还请朋友们继续关注,我将继续不断更新,谢谢
给你XingFu 该用户已被删除
给你XingFu 发表于 2015-4-26 23: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绝伦,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