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大洼”地名,咋来的?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panjinqiaoxin 发表于 2015-5-9 0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大洼”这一名字的来历,应该说与这里的地形地貌关系最为密切。从字面上去理解“大洼”二字,就是巨大的坑洼,或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意思。
  早在19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退海洼地,荒无人烟。1825年,从附近的大堡子屯迁来了7户人家,30余口人,在这里垦荒种地,养禽捕鱼,打柴卖草,经营起“家眷店”,在荒凉的环境里艰苦度日。
  大洼地势低洼是出了名的,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洼搪,坑坑洼洼处芦苇丛生,交通闭塞。芦苇是一种湿地植物,抗盐碱能力是极强的,但离不开淡水。芦苇既然生长茂盛,就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是各种野生动物的乐园。
  既然有芦苇塘,就有鱼蟹。早年这洼塘里的鱼蟹相当地多,据当地老人回忆他们儿童时代,经常是拎着柳条筐到塘中去打鱼抓蟹,只需片刻功夫,就能满载而归。洼地里最多的当属“骚夹子”,村民们早晨一觉儿醒来,经常发现任性的“骚夹子”在屋地里到处爬。西部近海的许多屯子里过去都有海潮沟,海水涨潮时,沟中海水盈满,海鱼就会随潮卷来,退潮后,屯中居民经常在潮沟中拾到各种鱼虾拿回家做成美味佳肴。
  因这里处在盘山通往古镇田庄台交通的中间点,西南部就是退海滩涂发育而成的芦苇塘,往西15公里处还有一处盐场。这里是过往车辆、行人留宿、歇脚的必经之地。因为地势的低洼,雨水汇集,到处是坑塘,雨季行路非常艰难,所以过往行人就把这坑坑洼洼、道路泥泞的地方称之为“大洼塘”。时间一长,人们约定俗成,“大洼”这一地名就这样形成了。
  大洼县建治较晚,隶属关系变化很大。1975年建县,原为农垦,大洼县名,就取自大洼镇名。大洼,因四周地形平旷、地势低洼而得名,至今在大洼镇附近仍有小洼、西洼、北洼等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