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屈家殿”有望恢复重建 洪山嘴“屈湾”名考论 图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屈家殿”有望恢复重建



洪山嘴“屈湾”名考论 图



文/卧马先生






          从2014年11月14日,老河口屈原研究会筹委会一行到洪山嘴屈湾实地采风并在互联网上发表《洪山咀“屈湾”有望揭开“屈原故里”屈瑕封地在老河口迷失之谜》和《洪山咀屈湾发现屈原家庙意义重大“屈族考略” 》、《屈湾行》等文章后,关于“屈湾”、“屈家殿”与屈原故里、屈原家的屈姓宗庙在老河口的研究问题,引起了不少人关注的目光和极大的兴趣,这个藏在深山人不知的“屈湾”终于让老河口人有了全新的认识,屈湾、屈家殿研究也一步步在发酵升温。

          2014年11月20日老家在屈湾的老河口吉仙桃木公司的老总朱秀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些消息后很是震惊,不敢相信这个从小都叫屈湾的“屈湾”会在他知天命之年居然会跟屈原故里地扯上关系?自己一夜之间居然一下子成了屈原老家的人?这是他做梦都没想过的事儿?几天后朱总召集老河口博物馆的符德明馆长、余总、宋会长、余馆长等五人再次驱车回老家到屈湾实地探访屈湾屈家殿踪迹一探虚实。

          当朱总符馆长等站在他熟悉的“屈家殿”老庙遗址青青的山岗的麦地上,捡起一块块带绳纹、带麻纹和菱形花纹的残砖碎瓦时,很快就勾起了他童年时期对屈湾“屈家殿”老庙遗址的记忆,当再到殿沟听到那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说,她记事儿时,屈湾、屈家殿、庙里最多时有三十多个住寺和尚,过去“屈家殿”年年都还举办很热闹的庙会时,朱总真有点信了并立马有了恢复重建“屈家殿”的初步规划和设想,有了为老家人为屈湾为“屈家殿”做点什么的进一步构思和想法。

          但愿这个恢复重建“屈家殿”的设想能够早日变成现实。楚国故都丹阳地、楚长城外、屈家的宗庙“屈家殿”建成了,“屈原故里”就一定在老河口了,老河口的旅游文化就有了走向世界闻名天下的可能!这应该不是空想?

          另外,这次的屈湾老家行,还有新的重大发现。

          朱总如此上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朱总他老丈人王老先生就是人老几辈都住在“屈湾”的屈湾人。他老丈人家里还有一块至今保存完好的清光绪年间王姓老辈子一个王老祖宗的石碑,这可是真是一个不小的发现。

          你想清光绪年的石碑,虽然不是多古老,但起码也一百多年前的老古董了。这应该是一个能够证明王姓人家到屈湾落户的大概年代的直接证据,也是能够见证和证明“屈湾”的屈姓人家没落和消失的依据,是很值得好好研究和妥善保存的一大很有说服力的间接证据。



          关于“屈湾”为什么叫“湾”?上次听当地老人们说的,因为屈湾地近河南淅川外来王姓人口音误差把屈湾叫成湾了,和王姓人不想一直用人家屈家的的姓氏故意把屈湾改成湾了的两种说法,虽然有些道理,还是感觉有些牵强?

          为了彻底弄清楚屈湾为什么叫成“湾”了?我专门对“屈”字以外所有que音的每一个字也统统的查了一遍,还真找到了点感觉还算靠点谱的答案。

          在音的中国汉字里新华字典上共有却、缺、确、雀、瘸、鹊、炔、榷、阕、阙、悫、蒛、礐、確、碏、埆十六个字。在详细查找每个字的意思后,发现真有两个很符合“屈湾”叫湾的“缺”和“阙”字。

          缺 quē:是形声字。从缶,夬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器破也。象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也叫兔唇。另外河南土话说的“缺”是代表骗的意思。

          阙,又称阙门、观,是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阙中间没有建筑物相连,之间空缺,故称“阙”。有的用石雕砌而成,作为记官爵、记功绩和装饰用。阙也会出现在重要寺庙、道观门前,以及帝王和贵族的陵墓前。

          除老乡说的两个原因以外,详查阙字后认为:屈湾,有可能自古也叫过“阙湾”?因为“屈家殿”外有高大的“阙门”,曾经以“阙门”为据也把“屈湾”叫过“阙湾”的可能。

          再一个就是“缺湾”,你想想,一个明明叫屈湾的地方,一个姓屈的都没有,是不是缺少和缺失了很多?缺了主角的“屈湾”自然就变成了“缺湾”了?而且这个没有屈姓的“屈湾”已不是三年两年的事儿了?要不然这个让方圆左右远近都只叫“缺湾”的“缺湾”是叫不起来的?

          往事越千年,虽然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更替,屈氏家族也历经一代代的迁移和屈姓祖地移主换人的变迁,本应该叫“屈湾”的“屈湾”也不知道何故早就变成了湾了?但是,屈湾、屈家殿、殿沟、屈殿岗这一系列带有“屈”字烙印、跟屈姓有关古地名,虽然已经古老到不知道从哪一年哪一代开始叫起的古地名,至今依然象楚人DNA一样永远的留在湖北、襄阳、老河口、洪山咀人永久的记忆中了。

          从屈瑕自缢的公元前699年到屈原投江的公元钱87年,至今从屈家的先祖到屈原到屈家的后人,屈族已离我们2700多年了,千年的沧桑岁月,可以让人遗忘很多,而屈瑕屈原这些带有屈家印记的太少了,除了留在古楚国、襄阳、老河口人模糊的记忆中外,就剩下屈湾、屈殿岗、屈家殿遗址上的这些残砖碎瓦了,这应该跟诞生在楚国丹阳的大诗人屈原及宗祖屈瑕都脱不了关系?以上仅作为几个新的观点,供所有想了解“屈湾”为什么叫“湾”的一点参考?

          最后敬告每一位到屈湾、屈家殿参观的相关人士或是游客,在爱护青苗的同时,请爱屈家殿前的每一片残砖碎瓦,在捡拾看完这些带有岁月印痕的瓦片后请把它放回原地,因为屈家留给我们的遗物太少太珍贵了,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2014年11月24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家殿”有望恢复重建 洪山嘴“屈(que)湾”名考论 图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屈湾东的殿沟与98岁老奶奶交谈询问过去屈家殿的事儿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绪四年五月 王起祥吴氏之墓碑-----据今135年--------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何时能够魂归故里-----------------------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故里湖北秭归是屈原投江700年后提出来的  秭归:熟悉楚国早期历史的都知道,最早的秭归是楚国国君熊绎六世孙熊挚的后代所建立的夔子国,公元前634年为楚国所灭,是楚国的附庸国。秭归远离汉水丹水和淅水,所以秭归没有楚国丹阳地可能。 秭归为屈原的诞生地,最早源于东晋袁山松《宜都山川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袁山松只是个文学家的吴郡(苏州)太守,他又不是文物考古学相关人士,这只不过是他写的一篇介绍山川的游记而已,完全不足凭信,而秭归人就把它当金念开了。 秭归的屈原庙建于唐代,就算建于公元619年唐初也离屈原投江一千多年了。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也引用了袁山松秭归说。唐代文学家沈亚之在《屈原外传》引《江陵志》说:“屈原故宅在秭归乡,北有女须庙,至今捣衣石尚存”。晋庾仲雍《荆州记》及唐王茂元《楚三闾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中都明确指出屈原是秭归人。历代大诗人杜甫、苏轼等经过秭归后都留下了讴歌屈原的诗作。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当代屈学大家郭沫若在考证《楚辞》诗的基础上,为秭归亲笔题写了“屈原故里”四个字后论定屈原故里在秭归的,至今遭各界质疑。  郧县:与淅水不搭界,不可能是丹淅之汇的楚都丹阳地,也不可能是丹阳之战的古战场。  西峡:离汉水中间还隔一个淅川县,不可能是汉北地,西峡的“屈原岗”石碑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石碑距今只有103年,“屈原庙”则是公元146年东汉桓帝时才建的,离屈原投江的公元前287年过去438年了,所以“屈原庙”是为纪念屈原扣马谏楚王的故事所建。  不管秭归、郧阳、西峡的的屈原庙,都一定没有“屈家殿”早。

30

主题

-30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楼主| ffds 发表于 2015-5-9 07: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山咀“屈湾”有望揭开“屈原故里”屈瑕封地在老河口迷失之谜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