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图文:天桥下励志一课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小小豆花妹 发表于 2015-5-9 20: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冉鹏拍摄的纪录片海报

  楚天都市报坛友贺俊 通讯员荆生

  残疾夫妇栖身天桥下

  5月8日,荆门,微雨。再次从荆楚理工学院里的天桥下经过,大三学生冉鹏看见,雨中只剩下一把孤零零的椅子。

  20多天前,这座校园天桥下居住着一对残疾夫妇:58岁的田常柏和53岁的张成秀。在过去的10个月里,冉鹏以他们为主角,持续跟拍,形成一部54分钟的校园纪录片《天桥人家》。截至昨日,这段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已过万。

  和田常柏接触前,冉鹏并没留意过,这座校园天桥下居然有人居住。

  4年前,田常柏和张成秀开始在天桥下居住。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没有住处,张成秀的弟弟是学校里的老师,在校园里有房子。知道夫妻俩条件艰苦,学校专门设点让田常柏在校园里摆摊修鞋,还腾出一间小房子方便放工具。

  夫妻俩是主动住到天桥下的。由于类风湿等疾病,张成秀在27年前瘫痪在床,田常柏每天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和精力抱着妻子上下楼,连晒太阳都成了奢望。摆摊的时候,田常柏发现了天桥下的“避风港”。天桥两侧修有上下的台阶,台阶与桥体支撑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间,遮风挡雨没问题。

  田常柏找来塑料布,在天桥下面围出一个小棚子,里面放上一张床,带来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就成了一个家,一住就是4年。

  有她,家才完整

  1993年出生的冉鹏是十堰人,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观察一段时间后,冉鹏决定拍拍田常柏夫妇。他发现,这对夫妇并不简单,虽然他们的生活平凡又普通。

  田常柏是沙洋县李市镇蒋台村人,1975年,只有18岁的他被板车轧伤了腿。那时,他喜欢唱歌跳舞,忽然成了残疾人,欢笑似乎都远离了。

  不想看到那些同情的目光,田常柏跟着一个鞋厂的老师傅学修鞋,走村串户挣钱。直到27岁,他才和邻村的张成秀结婚。

  意外来得很突然,儿子4岁时,张成秀忽然发现右手中指变粗,胳膊举不起来。医院诊断结果是类风湿关节炎,后来,张成秀的病情越来越重,最后竟瘫痪在床。

  田常柏没有放弃,带着妻子到武汉、荆州、黄石等地看病,欠下不少外债。张成秀最终被诊断为类风湿引起的肌肉萎缩、手足弯曲症,这是一种“不死的癌症”。

  从此,一家人的生活被改变。田常柏拼命挣钱,照顾妻子和儿子。为了多挣点钱,1999年,他们来到荆门城区的市客运站摆摊。“她跟着我,没享到福,有她,这个家才完整。”田常柏从没抱怨妻子的病,4年前,夫妻俩从车站转到荆楚理工学院摆摊。

  大学生跟拍10个月

  去年6月,冉鹏决定拍一部校园纪录片,主要内容就是田常柏夫妻在天桥下的生活。

  究竟要拍多久,他并不知道,只是想记录下这对平凡夫妻的生活。这一拍就持续了10个月,冉鹏发现了很多平常没发现的故事。

  田常柏并不觉得自己27年来照顾妻子有多伟大。每天早上天一亮,他就帮着张成秀刷牙、洗脸、梳头,妻子的牙齿最近几年开始松动,他只能准备稀饭等偏软的食物。修鞋的摊子在天桥旁边,他干活的时候,妻子就坐在一旁的旧轮椅里,听着一些邻居唠嗑。

  张成秀总是很认真地听田常柏说话,脸上不时浮现笑意。

  这对夫妻生活很平静,多数时候,摄像机里都是重复的生活画面,仔细看来,却很温情。田常柏晚上干活的时候,不忘打开收音机,放一下新闻和歌曲,天桥下就有了一种悠然的气氛。

  天桥下没有水,也没有电。田常柏从旁边的一条小河引来一根水管,每天用盆接着洗手用。这里没有电视,照明用的台灯是可充电的,微弱的灯光照在这一隅,有一种无言的温情。

  冉鹏下决心拍好这对夫妻。为了拍摄除夕的年夜饭,他提前3天从十堰回到荆门,在校园里等待饭菜上桌的画面。当零点倒计时的钟声在收音机里响起,听着里面热闹的倒数声,这个黑暗低矮的天桥下,也有了一丝年味。

  课堂外的人生导师

  张成秀躺在椅子上,田常柏给她洗头。有学生提着行李箱来问可不可以修,田常柏就手上沾着泡沫走过去。听着丈夫正在揽生意,张成秀只是满头泡沫地静静躺着。和学生说好后,田常柏回来继续给张成秀洗头。

  类似的画面就这样存在于摄像机里。

  无论是清早到菜市场买菜,还是坐在轮椅里静听邻居们聊天,或者戴着老花镜在缝纫机前缝补,天桥下的这对夫妇始终平静而知足。

  4月11日,为了整治校园环境,学校在南门为田常柏夫妇安排了一间房子居住。冉鹏和朋友们帮着他们搬了家,天桥下的住户不再存在,这场拍摄也拉下帷幕。剪辑成片后,《天桥人家》被上传到网上。

  没有花哨的内容,如一杯清茶的《天桥人家》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

  补鞋、开锁、修拉链,田常柏会很多手艺,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去年还清最后一笔欠债后,夫妻俩松了一口气。他们很喜欢校园里的青春朝气,大学生们也喜欢找他们聊天。

  夫妻俩的坚强与乐观感染了学生们,有人曾想为他们募捐,被拒绝,因为他们觉得有能力养活自己。“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冉鹏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部纪录片感受到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