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去富阳探访达夫先生故居

[复制链接]

435

主题

-435

回帖

3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1
古心静典 发表于 2015-5-9 2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富阳探访达夫先生故居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在心里发酵甚久,直至那次去桐庐去千岛湖,多少缓解了一份对真正江南山水之胜的渴。且亦是知道,桐庐至富阳一百许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的舟摇之旅恐亦是绝迹,即便有也都是至少小火轮突突突,断然没有了那份闲雅清幽之境了。
  然富阳郁达夫故居诱引着我,许多年,不曾忘怀过,尽管朋友说富阳是鱼米之乡造纸之乡竹茶之乡文化之邦,而于我,来富阳,只要有达夫先生这一个理由就够了。
  达夫先生在我的心里活得太久了,“曾经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呀,《故都的秋》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却被先生传达的如此深沉的清静悲凉呀,那《春风沉醉的晚上》呀,那《沉沦》呀。。。。。。从富阳到上海,到东京,而北平,武昌,广东,又至上海,杭州,延至福建,又赴武汉,直至新加坡,最后在苏门答腊被特务秘密杀害,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啊,一路风尘,一路激情。他的人生是文学的一生,爱情的一生,也是爱国的一生。民国文人里,在我心里,他是至情至性者之一。
  这个旧历羊年新年将至的冬天我终于来了,来寻访他少年的踪迹和心迹。这两天,我反反复复在他的《江南的冬景》里流连,反反复复在《我的梦,我的青春里》徘徊,反反复复在《书塾与学堂》里守望,反反复复在《水样的春愁》里低语。其余的,我且搁置着,仿佛深藏的酒,怎忍得一次消解了呢。
  携一册达夫书,因为阴雨天,行路谨慎而缓,也因为出发晚,抵达时故居刚刚闭门,心颇多遗憾,幸好达夫先生以雕像的方式安坐在故居门口,眺望着眼前的富春江,而我那时想起了鲁迅先生坐在鲁迅公园,静静地对着不远处的虹口足球场,我没打开伞,发已湿,甚至身子也有些发冷,但我还是以微笑的方式和达夫先生合了影。
  转过身来,心里突然映出一句词“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我亦眺望着不远处的富春江,此时的江景就是蒋捷心里的样子吧。一只游船无声的泊着,无声无息,天色已有些晦暗,江水茫茫,空气迷离而朦胧,岸边的树还枯寂着,亦有些水墨晕染的样子,仿佛一种沉闷的气息,这气息是沉沦的气息么??达夫先生就是带着这气息行走在婆娑的尘世的么??
  沿着江边往鹳山那边走,世界很静,甚至静的有些怕人,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前面就是鹳山,我本来还以为有很远的距离,我是因为故居已闭门才无奈慢慢走的,这里已经不是达夫先生书里描写的样子。只有一位老人在走廊里无声的打着拳,我还是忍不住和老人打了一个招呼,倒是善良清朗的老人,这让我心安定许多,沿台阶而上,颇陡,并不高,雨仍在淅淅沥沥,我终于打开了伞,在顶处,发现半凋的腊梅,却不是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且我诗意全无,唯远处的江面虽然开罗了些却更茫茫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和阴冷压着我的心,仿佛达夫先生附体。我这样走,就仿佛那一年改造上海南站时,站台临时改在梅陇那里,那一个深夜,我从故乡归来,我居然就鬼使神差的闯进了那个迷宫般的浩大工地,足足三个多小时,亦是阴冷里,当最后找到了沪闵路,我知道我身上全身冷汗,甚至差一点放声痛哭。所以在以后出门,都常常心有余悸,就在下午我回程上海,又是在南站长途站出来,走在长长的从南广场通往北广场的通道去一号线乘地铁,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曾经的大工地曾经迷局一样的困顿过我,而如今是如此明媚而喧闹。
  鹳山真的不高,甚至只是个丘,甚至也没有我小时候姥姥当年住的山高,达夫先生在《我的梦,我的青春》里写到:“上山的路,一拳一拳象小孩子的拳头似的小草,长得很多;拳的左右上下,满长着了些绛黄的绒毛,仿佛是野生的虫类,我起初看了,只在害怕,走路的时候,若遇到一丛,总要绕一个弯,让开它们但阿千却笑起来。。。。。。”。。。。。。“故乡的茶店酒馆,到现在还在风行热闹,而这一位茶店酒馆里的小英雄,初次带我上山去冒险的阿千,却在一年涨大水的时候,喝醉了酒,淹死了。他们的家族,也一个个地死的死,散的散,现在没有生存者了;他们的那一座牛栏似的房屋,已经换过了两三个主人。时间是不饶人的,盛衰起灭也绝对地无常的:阿千之死,同时也带去了我的梦,我的青春!!”我默默地想着那时的达夫,那时的阿千,那时的房屋,那时的山都该是什么样子呢??下得山来,看到许多饭馆,和常见的饭馆无异,本想坐下来静静地喝一杯陪陪达夫先生,终于作罢。幸运的事往前走时居然发现了达夫先生的侄女郁风和他的先生画家黄苗子的故居,不觉心内高兴起来,虽也只能看到门面,但已满足,我想有黄苗子先生作陪,这里的先生定是不会寂寞的。又抬头看到鹳山的山门上写着“鹳山”二字,又徒步一会来到郁达夫公园这五个大字前,我终于在心里完成了对先生的一次祭奠。
  第二天我一早又来了,是因为我还是想看看先生曾经居住的样子,而且今日我还想去看看元高士黄公望先生的隐居地,想看看黄公望先生晚年创造神品《富春山居图》的地方。
  只有一名管理员,一中年妇女,她真是神人,踩着开门的点来到,而我已经在门口静候多时了。在那里神思湍飞,有人问我散文我宗谁??还真一言难尽,达夫先生肯定是,但绝不拘泥,张恨水,张中行,还有黄裳等等,皆是楷模种种也。
  管理员开了门,那些跳舞的大妈们也终于散去,不知道她们如此吵闹会不会惊扰到达夫先生。鲁迅公园里的鲁迅先生肯定是被惊扰到过,我多次去那里,每一次歌声真得是振林樾啊,还有吵闹声,甚至还有过大打出手的全武行。我想如果鲁迅先生起身来拿起笔,一定会把阿Q的形象做新的修改的吧。
  郁达夫故居的院子并不大,肯定没有巴金的故居大,也没有巴金故居“阔气”,这个故居也是和鲁迅先生绍兴的故居也无法比的,如果说鲁迅先生的故居是地主,那么达夫先生家最多算个富农,可能连富农也算不上,只是个中农。进门左侧是两棵树,一棵是果实累累的香泡,样子像柚子,那一刻我钻到树下,我甚至感觉到了秋天的意思,另一棵是巨大的枇杷树,叶子很肥硕,这场景正如达夫先生说的江南的冬景的意思。右边一棵樱桃树枯寂着,让我知道还是冬天的样子,雨停了,世界清爽了许多,尽管有风,比之前日心是岑寂而安顿的。
  管理员打开了所有的灯,房间里还是很暗,开了闪光灯才勉强可以拍下一些室内的样子。所有的都如此简朴,达夫母亲的卧室,祖母的卧室,达夫先生的卧室亦然,厨房也只是典型的江南乡村特有的常见模样。如此家庭,达夫先生有如此情怀,又有如此深的古典功底,唯有深深感佩也。
  在一楼达夫先生的这一幅对联前伫立良久: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我到此刻还在想先生一生漂泊里会有多少次忆及这样的乡村最美最纯的的古典的烟雨江南的趣味呢??
  二楼的门匾额上是丰子恺先生写的“儒雅风流”四个字,实在是配得上先生。正厅里亦有先生塑像,两侧是先生的生平展览,简单而风致。概括了先生的生平,他的故乡情结,文学生涯,爱国情怀,是一个小小的先生的内宇宙。是先生生动而惊心动魄的一生。左侧的一间房是1920年前郁达夫先生的书房,与孙荃结婚后改为新房,夫妇俩将此楼命名“夕阳楼”。样子还是当年的样子,只是我想去触摸那些已经发霉的四层书。但忍住了。
  下楼时,心有不舍,静静回眸,又去看了一遍一楼鲁迅先生写给达夫先生的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我少年时就背下的,此刻,感慨万千,这两位文学的巨人,在这里依然能以文学握手,其情,其风骨,宛然也。
天使旋律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天使旋律官 发表于 2015-5-9 2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郁达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