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德宝送礼

[复制链接]

210

主题

-210

回帖

1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3
小鼓咚咚咚 发表于 2015-5-9 22: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  烨:德宝送礼

  德宝毕业分配后分到了他“老爷子”管过的单位,在一线一干就是好几年,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老大不小的年龄,该成个家了。

  要成家就得有个对象。但这个还好说,张家姑娘张小芳已经和自己谈了好几多月,大家印象不错,也该成火候了。对方老妈,也就是未来岳母了,也是有些催促,“该成家了,都谈了这么久,又都熟门熟路,这么多年的两家交情,了解得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我说,是吧??”

  但是,只是人齐了还不行,成家立业还必须得有个庙,因为娶了媳妇德宝不想没有能住的;而且最好能独门独户小公寓,独立生活。时代要变化了,一堆人挤在一起,总觉得有点……

  不过,眼下正是福利制度逐渐走向结束的时代,人人都想赶这末班车:上面都讲了,要逐步停止干部职工住房实物分配。而且对本单位而言,这的确是最后一班了,以后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次机会。结果也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关键时刻,肯定谁都会不甘落后,天晓得有多少对眼睛都盯着最后这次机会;又谁能知道这个时候将有哪些人,带着非常的手腕,除了面子上的特别积极努力工作挣表现以外,还在暗地里托着关系,走着门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时候人就这么奇怪:您自个明明可以做到,而且十拿九稳的明面事情,一旦考虑的人情世故这个中国社会的传统要素,您就得相信—这个事情光靠自己的所谓“本事”,和那些排在桌面上的公平,只会吃亏。不会挖门子送礼什么的,总难免在工作中原地踏步没有长进,而这次的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在德宝看来,肯定也不会例外。

  更何况,类似的吃亏事例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传闻隔壁单位有个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不知道给领导这么意思一下,表示表示;结果本来还可以分个二五楼的小阳光房间,却在最后被下放到最底楼:决定楼层分配的时机也很巧妙—就在此人和他的老乡医务科长一同出差的时候,这楼层问题突然就被决定了。等你回来,还能讲啥??说多了可就得罪人啊!!

  前车之鉴,不可不防。这次末班车分房制度,目前已经有一小撮人在风传:“不是人人都有资格参与的,得看积分,就算入了围,具体如何分,还要看排名。”。可偏偏德宝工龄尚短,单位里最近想结婚的又不止一对;若论平时工作表现,“先进”这个称号直到现在还绝缘着;这就叫只凭自个没有绝对的优势,就在倒数几名和落榜之间悬吊着,如何让人不着急。而唯一的一点依仗也得看今天能不能发挥作用了。

  想到这,德宝决定咬咬牙,决定出点血,豁出去了,给主管这事的好领导打点打点:钱少钱多不好掂量,说不定还引起反感,那么就送点烟茶之类的,看着礼不大,但是却能击中好领导的心坎,这就足够了。

  于是,一天匆忙下班后,德宝楞提着这点小心思,按计划出发了。他气喘吁吁地来到了预定地点,定了定神,准备来个守株待兔,他想得很好:不入领导家门,因为嫂子难缠,要是看见他提着这样那样的,会直接拒了;而现在这个时候,像他这样心里也感觉惶惑不安的人,脚底本来就抹油似的。但是,他眼目中的好领导,好叔叔就是下班了,还要到一线各地“溜达”好久才能放心回家喃。如此,自己便可在此回家必经之地,首先抢得地利,一对一,好解决。

  德宝一边把自己躲在从必经之径向旁边延伸出去的一处隐秘侧巷,一边不时探探头,小心翼翼地监听着任何可疑的动静。如此过了不知多久,总算传来了几声清脆而又熟悉的自行车铃声—人来了!!

  一个踉跄,德宝突地扑了出去。过来自行车上的中年男人楞了,只好快速地跃了下来—他看见了一个从侧巷里窜出来的青年,正慌忙地背着手,把自己扭成麻花似的突兀在那里。非常小的一段尴尬后,又突然向自己伸出来一串东西,企图递向这边。

  这名中年男人本能地用右手示意禁止,不过就在他手离开车把示意禁止的一刹那,青年像瞅住了机会似的,直接把东西挂上了车把,然后机敏地往后稍稍一跃,摆手辩解道:“好叔叔,别误会,我只想问一问,分房,那个分房……,有没有我,您不要骗我。还有,还有,好叔叔,我和小芳真想这次能分到房子。还有,还有,我是背我爸来找你的,你不要讲……”

  中年人笑了,“你过来”,“礼不收,心意在,你先拿回去,慢慢讲什么情况。”,“知道你的难处,但是有难处的不只你一个人……”。

  德宝眼睛忽闪着,既不知如何回答,又不想就此逃避,仿佛还在琢磨应该如何做,结果让动作有点僵化而不知所措了。中年男人见德宝一不应声,二不接手,三又不一溜烟跑得没影,就知道劝服德宝虽不容易,但还有机会。但是,又必须有点耐心和正确的处理,急了还是不行的。

  想到这,他将本要退回去的礼物又挂了回去,并用嘴嘟了嘟自行车后座,示意德宝必须坐上。领导的话哪敢违背!!德宝急忙“上马”。这以后,这辆自行车带着满腹狐疑的德宝,向南一阵地飞奔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自行车停了下来,中年男子在快到两间旧旧的小平房之前下了车。这时候,看见眼前的平房,德宝一边在下车,一边嘀咕到:“这不是外公的……”

  进屋后的一切,似乎感觉到了有一种巨大的震撼力,还有一些苍凉,一些不平。这在市里,应该算是贫民窟了吧:只有那几件再普通再简单不过的破家具,老式的锅碗瓢盆,老式的暖水瓶,桌上似乎还有当天吃剩下的一些什么东西……

  好领导看来已经来过好多次了,他一边笑着,一边把那一坨烟茶往桌上放过去,然后又热情的掏出一点钱来,也把这点东西往桌上挪。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慢支起身来,满脸憔悴,嗔怪道:“你又这样……”。

  中年男子笑到:“哪里喔,李老,好久没来看您,给您点心头爱。还有您看谁来了。”

  看到此情此景,德宝眼睛湿润了,感觉自己只是一段时间没来,就让外公显得更加苍老了。他突然满怀感激的看着好领导,不,好叔叔。然后心里又不由渐渐扬荡起了一次非常深的愧疚:愧疚自己并不常来看“老爷子”;也愧疚至今竟未发现好领导如此地关心他的家人……

  夜晚来临,从自己外公家出来,德宝对好叔叔感激地说:“好叔叔,谢谢您。我没想到,今天你给我上了这么一堂课。您经常来看我外公,我再没有其他什么要求,礼,我再不会送了。回去,我还要对爸爸讲,不要再对外公耿耿于怀了。”

  中年男人感叹到:“福利分房时,我市一个近万人的工厂,其厂长连续数次分房都弃权,坚持让工人先分而自己则始终住在两间旧平房里,这就是你的外公;对你父亲,他也是这么要求的—明明当年可以发声让你们全家早一点分上房子,但是打招呼,得利益,可不是一个老[非法关键词已被屏蔽]员的风骨啊。这么些年过去,你父亲也早就理解了,一家人,哪有隔夜仇。今天,我一看你那送礼的紧张样,就明白了。你既不可能告诉过你的外公,也不会告诉你的父亲。送礼,跑关系,这是他们决不答应的。我送你回去。”

  德宝回家后,一连多日,他再也不抱有丝毫的无谓的非要分到房子的希望了。不过,从这事开始,他心里也亮堂了许多,干活自然也卖力了许多,似乎脱胎换骨一般。甚至,连小芳也开玩笑对她说:“吃错药了哇。”

  一连又过了多日,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福利分房的各项评分总算都给出来了,大家伙都一窝蜂地跑去看张告结果。德宝反倒不急,结果最后他未来的岳母急了,硬拉着小芳去了一趟。

  片晌功夫,媳妇和她妈回来了,“你猜,你中榜没??”,“告诉你,中了,刚好倒数第一。不过,有点奇怪,好叔又没中,他可连续几次都弃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