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梦中旅客 -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非凡一生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9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14年,在这段时间,只有韦氏在她的身边,鼓励他振作,这对患难夫妻总算活下来,直到公元699年,中宗被武则天重新召回京城,这暂且不提,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裴琰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告发中宗,其实中宗这个人比高宗更加优柔寡断,有一次在朝堂上,他不知该怎么决策两位大臣的争执,竟然用拔河这种荒谬无稽的事情来决定,结果这一次更过分,竟然说出这种“戏言”,让裴琰觉得他不适合当一位帝王,所以去向太后告发他的劣迹,过了不久,豫王李旦于同月已未日立为帝,改年号为“文明”,是为唐睿宗。
  ??傍晚,太后对婉儿、小顺子说她对几个儿子寄予厚望,但几个儿子一个个的让她失望,尤其是李旦,他的优柔寡断像极了他的父皇,如果他只是一个中等的官吏,就会平安无事的度过,但是他偏偏是皇帝,他当皇帝的话,不止不能国泰民安,而且日久之后,很容易被外戚权臣操控,变成一个傀儡皇帝,这让我怎么敢把大唐江山交给他,如果我这么做的话,日后必然会导致国破家亡,婉儿对太后说“所以太后才改了年号,还把旗帜的颜色、都名国名、衙门和官职名称一并改了.”“从今后,哀家要将李朝改为武朝,重用哀家的娘家人——武氏一族.”说这句话的时候,太后面不改色,镇定自若,过了不久,李世勣的后人徐敬业造反,原因是因为太后对李姓外戚是明升暗降,也就是空有官职,毫无实权,于是他们一起和徐敬业商议,所有李姓外戚一致认为太后过分专权,结果发动兵变,希望太后交出政权,为了笼络人心,徐敬业让初唐四杰的骆宾王起草了讨武曌檄,见下文:
  ??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骆宾王
  ??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焉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廷之遽衰。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奋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遗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这篇檄文过了不久就被士兵发现,送到皇宫内,交给了武太后身边的女官上官婉儿。当拿到这篇檄文时,上官婉儿一阵踌躇,半晌说道:“这篇檄文,不读也罢。”太后笑道:“既然是讨伐哀家的檄文,那当然是将哀家骂得很凶的了。你怕哀家听了难受吗??哀家若是怕人骂,也不敢如此了!!婉儿,你放心读吧,这檄文是文人做的,文笔一定不坏,哀家倒想欣赏一下呢!!”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9 23: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官婉儿续念道:“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勤,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太后哈哈笑道:“刚刚起事,就在讲裂土分封,高官厚禄了。原来他们并不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自己。却又何必这样明显的写出来呢??这样的檄文不怕引起老百姓的反感吗??”上官婉儿续念道:“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嗯,读完了。”将檄文揩起,递逞给武太后。
  ?  太后接过檄文,笑道:“真是好文章,对仗工整,气势豪壮,真是博学奇才.这篇檄文,真是掷地有金石之声,结句尤其结得好极,就可惜今日之域中,不会是他们的天下罢了。婉儿呀,你猜哀家听了这篇讨伐哀家的檄文,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上官婉儿道,“太后所想的事情,往往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太后道:“哀家听了这篇檄文,首先想到的是,做宰相的应该受到责备。有这样做文章的人,为什么反而让他被徐敬业所用??”
  ??这番话不由上官婉儿意想不到,李逸更是大吃一惊,心中想道:“骆宾王把她骂得狗血淋头,她不但不动怒,反而责怪宰相不善于用人,这度量真非常人所及。我们与她争夺天下,这盘棋只怕是输定的了!!”只听得武则天笑了一声,又道:“文章虽然写得很好,对仗工整,调子铿锵,可是却毫无力量!!你们看了他这篇文章可有一句话提到老百姓么??没有!!他翻来覆去,只是攻击哀家个人的私德,用尽一切恶毒的言辞来诬蔑哀家;再其次就是要公侯贵族跟他起事,将来可以得高官厚禄。他们既号称义师,理该用民伐罪,但他们却不替老百姓说一句话!!他们不理会老百姓,老百姓又怎会关心他的事业??所以这是一篇好文章,却不是一篇有力量的檄文!!”歇了一歇,又微微笑道:“哀家想起裴行检以前曾品评过他们,说‘上先器识而后文艺’。说他们专搞文艺,见识不高,这话说得颇有道理。”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10 0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退朝后,太后与众人商议,她说她要派出30万大军去讨伐徐敬业之乱,而裴琰认为不必操之过急,武则天说“兵贵神速,你认为不必操之过急,”裴琰对太后解释道徐敬业之所以会反,是因为皇上年长,但却未能亲政,百姓愚昧,就以此作为起义的借口,借机闹一阵子罢了,只要太后肯还政于皇上,百姓就失去了起义的借口,就不必劳师动众,可以消兵变于无形,那太后就免得操心了,狄仁杰见裴琰这么说立即反驳说他这话说得不对,裴琰大怒说“给我住口,狄仁杰,老夫奏禀太后,哪有你插嘴的余地,”武承嗣见此,言道“裴琰,你才要住口,启奏太后,裴琰受先帝托付,掌握朝政,如果他没有异心,为什么一再奏请太后还政于朝廷,臣敢说他居心叵测,图谋不轨。”“武承嗣,你…”“住口,裴琰,”“臣在”“哀家临朝称制,有什么不可以,哀家处理朝政,又有哪一点让天下百姓不满意吗??”“臣…臣是为了事关大统与典制着想.”“什么大统,典制,总而言之,哀家是个女子,女子又为什么不能当政,女子又哪一点比你们这些男人差了.”“这…”太后严厉地说“裴琰处斩,骞味道接替侍中.”“遵懿旨”,几天后,裴琰被杀,到了这天晚上,只剩下婉儿和小顺子,小顺子想劝太后,于是说“太后,其实他们……”“你不懂,你不是没有听过他们的论调,只要哀家能够还政于皇上,不用出兵,贼军就会失去大义名份,扬州之乱自然就会平息,小顺子说听见了,太后回答小顺子,说你知不知道这给哀家造成心里冲击有多么大吗??小顺子不解,问太后是指什么,太后站起身来,说这让她感受到他们这些贵族官僚,不问政绩如何,一昧根深蒂固的执着于什么传统,哀家看得很清楚,他们是跟长孙无忌一样,想拥立一个像高宗皇帝一样的旦儿,作为傀儡皇帝,而他们好掌握实权,他们对旦儿的企图,哀家看得太清楚了,而支持他们这种缺少适应实际情形、顽固头脑的,是保护并且扩张他们的力量与利益的保守派,还有就是牢不可破的官僚门阀欲望,哀家深恶痛绝,所以下定决心毫不留情的粉碎他们的企图.小顺子回答说奴婢斗胆,太后是不是能够多用一些时日,以平和一点的手段来解决呢??太后哼的笑了一声,坐下后,端起铜镜开始整理自己的头发,便整边说“小顺子,哀家下这种决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事到如今,为了不出现第二个徐敬业,甚至第三个,哀家决定痛下决心,绝不能再有任何的宽容了.”上官婉儿在一旁劝解小顺子道:公公,婉儿说过,太后是肩负大唐命运的人,不是像我们这一般女子,她的心思,我们是不容易猜得出来的,帝王之道的严厉性也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有的时候必须决断,否则后患无穷.太后听到婉儿的回答,非常满意,笑着说“小顺子,婉儿已经替哀家做了结论了”小顺子说是,在这时,烛光忽然闪了一下,婉儿对太后说:太后,灯花开了,近日必有喜事.果然,第二天,武承嗣传来消息说徐敬业大军已溃不成军,太后高兴的对婉儿说:婉儿,果然应了你那句话了.婉儿说是太后神威远震,洪福齐天,恭喜太后、贺喜太后.小顺子和大臣们一起向太后恭贺,之后来到大殿,太后再次临朝,首先小顺子先从帘后走出,大呼太后临朝,之后太后在婉儿的搀扶下走出,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臣向她行礼,她点头默许,大臣起来后,向她叩谢,太后对大臣说:哀家决定还政皇帝,说这句话时,太后面带微笑,这让反对她的大臣不知所措,但是退朝后,李旦觉得事有蹊跷,太后不是真的还政,过了不久,几天后,皇帝亲自向大臣上表请辞,希望太后主政,接着回到寝宫,而呆在朝堂上的太后得到睿宗懿旨处理朝政,得意地对大臣说“你们都看到了,不是哀家不愿意还政,而是皇上上表恳辞,不愿主政.”朝臣们说是,太后见此,继续道“既然如此,哀家不得已,只有继续临朝主政了.”
  ??这时,武承嗣走出,奏道:启奏太后,太后主政,顺天应人,乃朝廷与万民之福.太后微笑着点点头,狄仁杰站出,说道“太后辅佐病弱的先帝,30年来专心诚意的处理朝政,成就卓越,实在超过历代英主.”太后说众卿既然这么的拥戴哀家,皇上又这么的重托哀家继续主政,那么哀家就要直接掌管天下人事.”这时又站出一位大臣,说“启禀太后,为政之道,应该广纳各方谏言,臣奏请太后铸造铜匦,使天下百姓得以将意见经由铜匦坦诚密奏.”“铜匦”太后念这两个字时,语气清淡,似乎正在思考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后来退朝后,太后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和子民交流的办法,于是默许。
  ??垂拱二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俊、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10 0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垂拱四年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八月于博州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 呼应。武后分遣丘神绩、魏崇裕击之。琅邪王李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李贞兵败自杀。徐敬业也因为兵败不得不带着妻儿部下们逃亡,弘道元年十一月,穷途末路至此的他们,就是再有信念的人也不免恐慌,况且众人造反,大多还不是为了谋个更好前途。徐敬业的部将王那相,在此时生了叛变之心,便鼓动兵士诛杀了徐敬业、徐敬猷,以及徐敬业的妻儿老小等,共砍下二十五个首级,拿到李孝逸军前投降,之后武则天大怒,徐家顿时抄家灭门,李世勣生前的担心应验了,为什么呢??李世勣死前,曾规劝后人,不可谋逆,可结果他的孙子徐敬业还是违背了自己祖父的遗言,导致自己祖父死后遭到鞭尸的恶果。
  ? ,吐蕃攻陷麟州,驱掠民畜而去。一行俘虏走到盐州时,有位名徐舍人的吐蕃将领,把几千汉人俘虏召集一处,对和尚延素说:“大师勿惧,我本汉人五代孙。从前武太后杀唐宗室,吾祖建义不果,子孙流落绝域,至今已经三代了。虽然我们几代居此,有兵有地,然思本之心,无忘于国。但至今旌属繁衍已多,无由自拨归汉了。”言毕,把几千作为奴隶本来要累病死于吐蕃的汉人全被放掉。
  ??英国公做梦也想不到,他一辈子都为唐朝在边疆和“夷狄羌狄”多个少数民族作战,殊不料自己残留的血脉最终竟也混同于其中,这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黑色幽默。)
  ??这年命令僧薛怀义率领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费时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九条龙作捧着的姿态。上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称为“万象神宫”。明堂既成,又命僧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建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武后想杀尽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审讯之,迫韩王元嘉、鲁王灵夔、黄国公撰、东莞郡公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亲信等均被诛。
  ??武后当政期间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共录取进士205人,高宗武后统治期间共录取一千余人。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贞观时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载初元年武则天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是“殿试”之始。是年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则天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买人心,然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为奖励告密,武后对告密者破例授官,以卖饼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无赖,因诬告舒王元名与恒州刺史裴贞谋反,被任命为游击将军、侍御史。王弘义,以无德行见称,告乡里谋反,擢授游击将军、殿中侍御史。是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10 00: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天,太后跟小顺子、婉儿他们谈论诸王谋反一事,太后对他们说这个世界并不是谁一出生就当皇帝,也不是天生注定当皇帝,不管是谁,无论男女,只要胸怀大志,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那就能当皇帝.说完话后,太后又问小顺子要是她真的想当皇帝,你认为如何呢??而小顺子表示无论她到底是不是君王,他这辈子注定服侍她了.太后见小顺子这般表示,说了句好.
  ??太后想到,若要君临天下,还必须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天命.正在这时,武承嗣到他的殿内,对她说“臣启奏太后,如今是时候了.”“不,哀家还缺少一样决定性的东西.”武承嗣不解,于是请太后告知明示.太后说:自古至今经书里面都有这么一句话,深植人心,女子不能当皇帝,这句话就像是金科玉律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哀家必须先把它粉碎.‘这’武承嗣不知该如何作答,太后问武承嗣他有办法吗??武承嗣想了想说了句:容臣深思.太后答道:你说的,现在已经是时候了,你打算深思到几时呢??武承嗣无语了,当晚,武承嗣去到法明禅师的居住地东魏国寺,见到法明禅师后,武承嗣表明来意,禅师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理当效命,况且此举不但可以博得太后的恩宠,还可以扩大为我佛弘法,请大人立刻会奏太后,老衲立即着手.武承嗣听到禅师这么说满意的笑了笑,之后告辞离去。
  ??到这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指武太后是弥勒佛下世,当代唐为天下主,武太后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这天,武承嗣带着法明禅师撰写的《大云经》,向太后启奏,太后见到武承嗣带着经书,知道她吩咐他办的事已经完成,说道:武贤卿有什么奏章,尽管上奏.武承嗣答:启奏太后,东魏国寺住持法明禅师与九位弟子共同译述《大云经》四卷,敬献太后.太后让小顺子把经书拿上来给她看,小顺子遵命,立即下去把武承嗣手中的经书拿到自己的手上,这时武承嗣开口说:启奏太后,法明大师特别嘱咐微臣代为上奏,经文中有一节,佛祖告诉净光天女说‘汝将降生于人间,称为女王天下之人都将崇拜归顺.’这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太后见此,赶紧说怎么样呢??武承嗣答道:启奏太后,四卷经书中附有佛谶,说的相当明白,太后正是世代佛门中人期盼已久的弥勒菩萨降世,正该取代李唐成为阊菩提之主.太后煞有介事地说:哦,有这种事情,哀家到要看看.结果小顺子递给她的经书说“果然”之后,武承嗣派人到处散播谣言,说武太后是弥勒佛组降世,好笼络人心,并让百姓在万名册上签字,并且将各地敬献的万民册送到武承嗣面前,说百姓们嶷请太后登基,这里是百姓集体上书的签名簿册,请大人转呈太后.武承嗣点点头,吩咐内侍将万民册接过,送到太后面前,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而睿宗和嫔妃们在寝宫听到后,不发一语,睿宗叹息了一声,对嫔妃说:是时候了.皇后说皇上,睿宗说他决定主动让位给母后,这时武承嗣领着内侍们走进太后的寝宫,太后看了一眼,已了然于心,武承嗣开口说:臣启奏太后,文武百官、远近百姓、肆意四夷酋长和各邦使节以及佛教道教都有上书呈到.太后让小顺子和婉儿把万民册拿到她的面前让她观阅,太后观阅过后,说道:昨天有那么多上书,哀家都没有答应,今天又有这么多人的好意,哀家还是不能接受.武承嗣一愣,不知该如何作答,这时内侍喊到:皇上驾到.武承嗣和百官赶紧向睿宗行礼,而睿宗招手,让他们平身,百官立即站起来,睿宗走到太后跟前,跪下说:儿臣叩请母后赐下武姓.‘皇上…’太后叫道,睿宗答道:儿臣一片至诚,望母后降恩成全.太后说她不能,睿宗又叫了一声母后,太后依然说不能,让文武百官和睿宗起来,之后睿宗和百官们谢恩站起来,睿宗掏出事先拟好的奏折,当场念道:太后自从临朝以来,行仁德之政,30年有余,有鉴于此,朕谨下诏太后,受天下万民之请,即刻登基,接掌大宝.念完后,睿宗转过身来把奏章合上,之后走到太后面前,百官们念道“恭喜太后,接掌大宝”太后接过睿宗递给的奏折后,说:民意即是天意,哀家若再不接受万民的请求,必受昊天之责,今皇上亲自下旨,哀家谨此敬遵圣谕,为天下万民拜受天命.武后见睿宗如此,决定准其所请,天授元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正式登基,这个女中强者,经过数十载曲折反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晚武则天头戴金冠,身披龙袍登上了天子宝座.李旦和太平公主前来拜贺,李旦和嫔妃们念道:臣等叩见圣神皇帝,吾皇万岁万万岁.武则天说众卿平身,小顺子念道平身,李旦和嫔妃、以及文武百官们领旨谢恩,武则天说:朕改国号唐为周,并改元天授,大赦天下,自称圣神皇帝,立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前皇太子成器为皇太孙。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故武承业长子延为陈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天下武姓,一律免除所有赋役。这时当百官领旨谢恩时,太平公主李令月赶到,武则天叫了声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回答:儿臣恭贺来迟.武则天见公主到来,顿时一笑说‘众卿平身’小顺子说了句平身,之后百官们领旨谢恩立即起来,武则天看到太平公主,似乎又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10 00: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年九月,武则天派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与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赴西域征讨吐蕃。十月,唐军大胜,连克于阗、疏勒、龟兹、碎叶等安西四镇,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发兵戍守。??长寿三年 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帝的功德。武帝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万岁通天元年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和孙万荣率兵叛乱,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由于误中吐蕃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则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神功元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 武则天使武懿宗审讯刘思礼谋反事,武魏宗说只要刘思礼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谋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刘思礼诬告宰相李元素、孙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内名士”,皆遭灭族,亲旧连坐流窜者千余人。时人以为武懿宗之残暴仅次于周兴、来俊臣。
  ??是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 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使他可以继位为帝。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仇家争食其肉,不一会就食尽。来俊臣凶狡贪暴网罗无辜,织成反状,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愤怨,下令数他的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 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当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武则天犹豫未决,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姑侄之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 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又劝武则天召还庐陵王。武则天由是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庐陵王还东都,皇嗣请逊位于庐陵王,武则天立庐陵王为皇太子,命为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率兵击突厥。武则天信重狄仁杰,常谓之“国老”而不呼其名。狄仁杰好诤谏,武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卒,武则天泣曰:“朝堂空矣!!”常叹:“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这是武则天晚年发生的一件事,那年时值隆冬,百花未放,武氏巧思一计,御笔疾书:“明朝邀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随即传旨文武百官,翌晨辰时齐赴御花园赏花。是夜,武氏令内侍以布覆盖花园,再於四周烈火煮锅注水及沸,热气充满花房,以催花开。翌晨,文武百官入御花园,见百花竞艳,惊叹太后圣旨能夺天地造化之功,齐乎万岁。
  ??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侍侧。宰相张柬之与大臣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率羽林军五百余人,冲入宫中,杀张易之兄弟,武则天被迫传位给太子李显,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恢复唐国号、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恢复以神都为东都。同年十一月卒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死前武则天立下诏书,宽恕王肖二人与以前反对他的大臣们的家属,让她们可以返回自己的故土,神龙二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

12

主题

-12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梦中旅客 发表于 2015-5-10 0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无人评价
anb_vt 该用户已被删除
anb_vt 发表于 2015-5-10 0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其实我还没看完~~
浅_情_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浅_情_人 发表于 2015-5-10 0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云淡未央 该用户已被删除
云淡未央 发表于 2015-5-10 0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喜欢武则天诶
  只是你写的没啥特别的,呵呵
  
  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