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即凋一株梅   花落人亡两不知——幽怨之美朱淑真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4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宰相2014 大唐宰相,大唐宰相2014,也叫“共此时”??“琴瑟竹影”等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4 20: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杨花扰乱少年心,怕雨秋风用意深。
  付与酒杯浑不管,从教天气作春阴。
  这首绝句,就更加显露了作者情窦初开的少年心事。怀春、无奈、期待糅杂其中。我们可以假设,假如朱淑真是男性,她完全会义无反顾的离家出走,或进京赶考、或像秦少游一样畅游四方,尽情的纵情山水潇洒人生。可是她是女性,只有空怀不羁之心。空其浪漫之情,把自己的豪迈意志寄托于未来的奇骏夫郎。
  “初合双鬓学画眉,
  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中秋抱满月,
  分付肖郎万首诗。”
  对神秘朦胧的爱情,也开始憧憬着美好的理想,期盼着自己心中理想的情人早日到来。绝佳诗词才女匹配富有文才情郎,这也是朱淑真最终理想。她期待爱慕的意中人,应该是个有共同理想和爱好志趣、感情丰富、才华横溢、能诗善文的真情佳偶男青年。她对自己理想和期待爱慕的意中人,是情真意切,思绪缠绵。
  《春日即事》
  闲将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闲读”、“静听”、“倚窗”、“奈春和”几个词形象的刻画了作者百无聊赖、四顾茫然的形态和世事无奈、茫然无助的心态。这恰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然而,朱淑真在怀有同样苦闷时,却不同于李白的洒脱豪放。李白能够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看到未来,作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朱淑真能看到未来吗??她能看到有朝一日皇帝的幡然醒悟重新启用吗??显然没有可能!!她既没有李白奋起高歌的平台,也没有那个境界和奢望,有的只是茫然后的茫然 。唯一希望的就是寻找到一个同唱同和的知音,一架音律共鸣的琴瑟之美。因此,只有少女的怀春得以慰藉心灵。
  《舟行即事》
  帆高风顺疾如飞,天阔波平远又低。
  山色水光随地改,共谁裁剪入新诗。

  在怀春情怀浪花冲击下,在花前月下的朦胧意识诱导下,朱淑真开始真正地走上了初恋生活道路。
  朱淑真的人生观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小家碧玉对于婚姻家庭的期待,她对自己期待爱慕的意中人的要求不是门第阀阅和门当户对,也不在乎对方家庭财富。唯一希望是双方情投意合、爱好一致、志趣相同、才华相当,幻想那种同饮共酌,你吟我和,共赏明月双舞清影夫唱妇随的诗情画意。这就是典型的“文青”的浪漫理想。那么,她理想的恋人究竟是什么风度和模样呢??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4 2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理解和揣测朱淑真的爱情理想,我们不由得先说说南宋时代的社会风气。就像我们当今,少女心中的择偶标准是“高富帅”是因为我们今天是进入了一个“幕金”的时代一样,朱淑真作为一位那个时代时尚的“贵族”小姐,她的人生观、爱情观肯定也会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带有时代社会价值的鲜明烙印。
  大家都知道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唐朝开创中华文化艺手术繁荣的起端,宋朝得以延续和发展。特别是南宋时期,统治阶层出于稳定国家或者“掩盖”守疆无能和渲染社会繁荣的需要,大力倡导文化发展。上至皇室下至社会各阶层崇尚以艺载道,政治理念思想追求的表达都会以“文章”说事,而且科举制度比之唐时期、北宋年间已经更加成熟。士人子第唯科举为第一要务。文学出现了繁荣高潮。并且文化重心下移至民间,特点也有“雅”变得“俗”。现存的南宋文学的作家、作品,不仅数量巨大,明显的超越了北宋,而且在艺手术表现上更加成熟。而且在内蕴特质、艺手术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就在朱淑真前期和其同时代也有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家、诗人、词人。比如:跨越南北宋的李清照、张元干、朱敦儒、岳飞、陈与义,南宋初期崭露头角的张孝祥等,和朱淑真同时代蜚声文坛的就有: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这些灿若群星的人物就是当时代的大明星。
  我们可以想象,聪慧善文、多愁善感、思想超前的朱淑真不可能不受到他们的影响,就像我们本时代的女青年不可能不受到“范爷”、赵薇、章子怡的影响,男青年不可能不受到张杰、李健、甚至马云、马化腾影响一样;文青们大都好奇韩寒、郭敬明、唐家三少,甚至余秀华的影响一样;而且那个时代明星不多只有文学明星悬挂在寂寞的天空,“循循善诱”着文青们躁动的青春。我们可以充分想象,作为前辈的李清照的美满爱情佳话会给朱淑真多大的羡慕,只比她大大十岁又是同地人的陆游、唐琬的爱情悲剧会给她多大的震动。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5 0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鼠胆肥厚岩 @岩森态 @龙赐子心 @云山灵 @五胡狂士 @独孤芷蝶 @独孤芷蝶 @何青蓝 @公羊书兰 @公羊书兰 @添牙镶月刀 @俺还是王月 @大妃儿 @小呀么小蛋蛋 @馨禅v @大妃儿 @凤仪天@玲动灬空间 下之惊鸿 @linsong1025a @牧羊的破哥 @玲动灬空间 @恬静红嫩双 @貌似啷当 @磬胤天房淘众店 @长发及腰笑凡尘 @那年的江南小巷 @翔鹰2012 @苏子半夏 @小桥流水住着人家 @叮当的杯子 @温去病 @西沟散人 @箫桑 @小呀么小蛋蛋 @卓新红 @抱@wbw2wbw 石堂主 @城市论坛读书官方 @馨禅 @轻轻一顶八 @桃村人史 @普洱文坛 @墨王轩@醉翁诗  @wbw2wbw @多拉阿梦漳 @鼠胆肥厚岩 批阅斧正。谢谢诸位大侠了。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5 0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唐宰相2014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5 0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此时”即本人也

12

主题

-12

回帖

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
何青蓝 发表于 2015-5-15 02: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这样纯文学的文字,更新是别忘了提醒我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5 03: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青蓝的驻足,一定

11

主题

-11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大唐宰相2014 发表于 2015-5-15 04: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何青蓝
  仔细对比李清照的相关词作我们看出,朱淑真这首词明显的受了李词的影响,带有李词后期的风格。显然,她没有李清照待嫁闺中的欢快俏皮。这不免让我们感到微微的心痛。
  我们看李清照也在19岁时写过的一首《点绛唇》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李清照把少女时期自己的欢快生活和俏皮神态写得惟妙惟肖,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看到客人来匆匆留下秋千,连歪斜的袜子也来不及整理,金钗也丢了急匆匆的跑回绣楼,但还是好奇的倚门偷看,同时又把青梅嗅。这样的明显违反淑女家规的行为,在李清照的身上顶多也就是父母的一声怜爱的嗔怪,所以她“肆无忌惮”。
  两相对比,我不知大家有何感受??朱淑真的青春时期是多愁善感,淡淡的忧愁;而李清照则是无忧无虑真正公主的生活。
  因为,李清照是大家公主,而朱淑真是小家碧玉;李清照有着相当优裕的生活,家风也相对开放,朱淑真虽然也衣食无忧,但小农封建家庭的封建意识则更浓厚;李清照的高干子弟身份已经游离于社会舆论和俗尘监督之外,而朱淑真正处于俗尘的眼眸漩涡中;大家公主的风流可以美誉为浪漫,小家碧玉的风流则可被鄙视为伤风败俗。
  所以,大家可以明白,今后的婚姻中朱淑真的爱情命运是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李清照则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