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海朔渔家 - 

06海神的力量——妈祖显应的,那些神奇事~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十岁余,她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十三岁时,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经常往来她家,对她说:“你具仙性,应得渡入正果。”于是授以“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
  妈祖十六岁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后有仙班簇拥着,把铜符授给她,女伴们都骇得跑开,妈祖则受之不疑,不一会便灵通变化。此后,她虽身在室中,却能时常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无不奇中。能驾云飞渡大海,拯救海难,还经常为人治病消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姑”、“龙女”。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3: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祖16岁这年秋天九月的一天,她的父与兄驾舟渡海北上,当时妈祖正在室中精心织布,忽然伏在织布机上闭起眼睛,脸色突变。一手抓梭,一手扶抒,两脚紧踏机轴,拼尽全力在挣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发觉后,十分惊恐,急忙把她叫醒。妈祖于是失手将梭掉在地上。她睁开眼睛,顿足高声哭说:“我父得救,哥哥坠海死了!!”其母听罢,十分惊慌,连忙差人打听消息。不一会儿有人来报,妈祖所言果然属实。当时其父在怒涛中,仓皇失措,几次将翻船,若似有人稳住其舵,与她哥哥的船靠近,无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当时妈祖闭着眼时,脚踏着的是父亲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亲把她叫醒,梭坠地,兄船舵摧倾覆了,父亲脱险返航,而其兄则被汹涌的浪涛所吞没。兄溺水后,妈祖陪着母亲、嫂嫂和几个村民一道驾船径往茫茫大海寻找哥哥的尸体去了。当时海水汹涌,他们突然发现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来。妈祖说,不要怕,并告诉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变清,她哥哥的尸体已浮于海面。这时大家才知道是水神护尸来了。终于把兄尸载回,湄洲岛民无不称赞她孝顺和慈善。此后凡遇妈祖诞辰,半夜即有大鱼成群,环列于湄屿之前,好像拜舞的样子,黎明始散去。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4: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宋代,妈祖确有其人。宋人廖鹏飞在《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称她“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立庙于本屿。”宋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中说她“生而神灵,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黄公度也在《题顺济庙》诗中称颂她“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报国功。”
  妈祖的生平传说,颇多神奇。但有几点比较清楚:妈祖出生后聪明异常;她生活在海滨,特别是受作为都巡检的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善于泅水驾舟,勇气毅力超群,具有男人一样的刚强性格;她一生在大海奔波,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民商船;她坚持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当地人称她“通贤灵女”,所谓“通贤”当指善行孝道,救人济世界观;所谓“灵女”,就是说她聪明能干,能文能武,毅力超群。正由于妈祖常年在当地救助遇难船只,广行善事,因此深受乡民的崇敬和爱戴。
  升天后的妈祖仍然继续保护着航海的人们。每当渔民在海上遇上可怕的大风浪或危险时,他们都会祈求妈祖的帮助。而往往在诚心的祈祷后,渔民们便会安然地度过难关。因此,他们都相信这是妈祖在保护着他们。久而久之,航海的渔民也就养成了供奉妈祖的习惯,对妈祖的信仰和信赖也日益扩展开来。渐渐地,妈祖也就成了中华民族信仰中的“护航女神”。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5: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岛庙岛显应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 是我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
  妈祖文化的传播是与我国的航海发展密切相关的,而北方的妈祖庙之所以建庙于此,是庙岛群岛在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7: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近年来不断出土的文物证明,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通往海外,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海上桥梁。还是在石器时代,庙岛群岛就已经成为连接山东、辽东两大半岛的海上枢纽。从出土的大量文物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山东文化与辽东文化的互相影响。从长岛近几十年陆续出土兼有山东文化和辽东文化风格的多处遗址来看,两大半岛的交流是由海上通过庙岛群岛而成功进行的。正是因为有了庙岛群岛这一串自南至北象链条似的岛屿,才使得我们祖先的前船后舸平安地驶过这长达100多公里的艰险航程。这种交流,既是我国航海之起源,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萌芽。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8: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祖信仰由东南沿海地区传播到北方的沙门岛一带,是在公元 1060 年,福建南日船民因雾航中获妈祖庇佑,妈祖赐灯护航的故事和妈祖的信仰始在北方传播。至宋宣和四年,福建船民在原沙门岛佛寺中开辟海神娘娘香火院,此为显应宫香缘之始。随着元代建都北京,海运日渐繁荣,当时的沙门岛是海运的必经之地,往来漕船需在此泊舟候风,因漕夫大多是福建人且为信妈祖,就在岛上立祠以事供羹。至元十六年前后由闽浙船民出资在原址增修屋宇殿堂,改佛院为专门奉祀海神娘娘的道场,世称 “海神娘娘庙”。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1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随着香火与声名的日益隆盛,庙岛显应宫实际上已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与妈祖文化的传播中心,其影响不仅遍布黄、渤海沿岸的海口与内河,而且远播于朝鲜和日本,以至于 “沙门岛” 的古称也被 “海神娘娘庙岛”所取代。
  至明崇祯元年,朝廷诏立官庙,由山东左都督杨国栋奉旨对妈祖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崇祯皇帝御赐庙额 “显应宫”,至此,庙岛显应宫的声名与规模达到了鼎盛。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20: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说,湄洲岛的天后宫是妈祖的祖庙,是建庙最早、历史最久的!!
  长岛庙岛的显应宫是在妈祖升仙80多年以后,由福建南日船民传入庙岛,经过历朝历代册封,在明朝庙岛被封为“显应宫”,并确定为国家祭祀的“官庙”。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2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妈祖信仰的传播在世界各地已突破了种族、语言、甚至于宗教的局限,在在地体现了妈祖信仰已不是一种迷信的信仰。换言之,妈祖信仰在某层次上已经超越宗教信仰,而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16

主题

-16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海朔渔家 发表于 2015-5-16 21: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峡两岸举行妈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