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大梁如姬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古诗词里的爱情百态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狼小妖狼小妖 发表于 2015-5-25 0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梁如姬  87楼  2014-09-09 22:37:00
  
傅凉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傅凉音 发表于 2015-5-25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先!!很喜欢诗词
立志做圣人 该用户已被删除
立志做圣人 发表于 2015-5-25 02: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楼主真是厉害!!请问可以转载吗??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5 04: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立志做圣人
  嘿,可以转载,不过乐意的话请附上作者名儿哈。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5 06: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文更新

  爱是自己的事——《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案:有时候,爱情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对方都无需作出回应。我只是爱你,不曾强求什么,不向你施与厚重的热烈,也没有据为己有的欲望,你无需身负压力,无需如坐针毡,甚至你都无需知道。
  《甘棠》是有明确说明主人公的,三段都非常清晰地点明了他是春秋时期燕国的得封始祖,燕召公,又是召国的开国君主召康公。召公跟太公姜尚、周公姬旦一起为周王室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一起辅佐周王室的繁荣,功劳甚高,被封地蓟,就是燕国。
  召公又称召伯,因为燕国是伯爵。
  周公跟召公都没有到达封地去管理国家,而是派长子去继承,自己则留在中央继续辅佐周天子。因此,周公和召公又成了周王朝世代的卿士,分别享有周国和召国,这两个国家都是公爵。
  关于召公的具体身份,历来一直有争议,有的史书记载说他是周王朝的宗室,有的史书则说他是周文王的庶子,究竟是什么身份,史学界还没有定论,不过我们从周王朝分封诸侯的原则似乎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周王朝分封诸侯有几大特性,爵位最高的公爵有两种分法:
  一种是按照辈分分封,如吴太伯的吴国。吴国的先祖吴太伯是周部落古公亶父的嫡长子,按理说古公亶父死了以后,应该是吴太伯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是古公亶父看上了小儿子季历和他儿子周文王姬昌,吴太伯清楚这一点,心想,父亲如果直接传位给弟弟不大好意思,因为自己还在,如果不能传位给弟弟,他又心里不爽,自己一合算,那我还是跑路吧,好成全父亲的心愿。大哥走了,还有二哥仲雍啊,仲雍也不是糊涂人,一看,我也成全老爹吧,于是大哥和二哥手拉手跑了,周部落的继承人就轮到了周文王的爹,也因此,一直传到了周武王这一系手里。吴国的爵位历来一直有争议,而仲雍子孙的国家虞国被封为公爵。其余几个公爵也都是周天子的叔叔们,如虢国,虢国的开国君主是周文王的弟弟,等周武王封诸侯的时候,等于是王叔。
  一种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式。这个典型的就是宋国了。宋国的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周王朝灭了商,把商的子弟封在宋,为公爵。这种模式其实历来一直存在,你灭了人家,为了收复人心,总要给他们一个爵位吧??而且,要给就给个最高的。
  这个主意算起来可以说是周公出的。
  当初对于处理商朝贵族的问题,周王朝的三大巨头曾经展开过讨论,首先姜太公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殷商的贵族就该杀绝;召公认为,好的留,坏的杀;周公认为,灭了别人的王朝,当然要给别人一点甜枣,不能杀,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定,为了安抚殷商遗民,不仅不能杀,还要给封爵。最后,宋国就得到公爵了。
  其次的侯爵和公爵一般都按照亲疏辈分关系和功劳来分封。譬如,姜太公虽然的功劳至伟,但跟周王室没有血缘上的亲戚关系,所以得到的是侯爵;周公姬旦有功劳,又是周王室最亲的亲戚,得到的封国鲁国也是侯爵。至于伯爵国家,通常都是有一些功劳,但亲疏关系比较偏,或者虽然关系亲,但辈分不高。如秦国,曾在西周灭亡的时候拼死保护周天子,被封为伯爵;郑国,虽然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跟周王朝关系相当亲,但得封的时候已经是西周中晚期了,也被封为伯爵。
  综上所述,再来看看燕国的爵位——伯爵。召公跟周公的情况很类似,既是亲戚,又居功至伟,周公都只得到了侯爵的封位,按理说,召公功劳不比周公差,他得到的却是伯爵。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召公跟周王室的亲疏关系不如周公,他只是周王朝的宗族,跟周公属于同辈人。
  不过,召公和周公都不只是享有鲁国和燕国的封国,还有畿内的采邑,周国和召国,这两个国家都属于公爵。
  就是这样一个召公,他是《甘棠》的男主人公。把《甘棠》作为爱情诗来解读,似乎有点不知所谓,但仔细看看,《甘棠》里所描述的那种感情,确实也可以是爱情的一种,它就像人们对一个明星,或者崇拜者的爱意。
  《甘棠》一诗的产生是有明确记载的。当初周武王死了以后,儿子周成王即位,由于成王即位的时候年龄太小,所以召公跟周公两个人一商量,各自分管一方了。陕西以西由召公管理,陕西以东由周公管理,天下安定。
  召公在管理西边的时候,曾经出去巡逻乡邑,在一颗种植棠树的地方办公,审理冤假错案等。召公到了以后,西边无论是诸侯还是老百姓都生活得很安稳,再也没有纷争和好吃懒做的人了。老百姓们很感念召公的功德,所以作了《甘棠》来怀念他。
  来看看老百姓们对召公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全诗很简单,反复说着的,也不过一句话:棠树那可是当年召公待过的地方,你们千万不能破坏它。
  这种感情,当然不是一个“文物爱好者”在呼吁保护古人的遗迹,如果是文物爱好者,直接去召公坟墓凭吊一下就可以了,那比棠树来得直接多了。那么,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棠树长得这么茂盛,请你们不要剪它砍它啊,当年召公曾经坐过树下啊。棠树还是这么茂盛,请你们一定不要毁坏它啊,当年召公曾经在树下休息过啊。棠树始终茂盛着,请你们一定不要摧毁它,当年召公曾经坐在树下办公过啊。
  你瞧,这是不是很像一种粉丝对明星的热爱??明星只要签名送个照片,那照片其实也不值什么钱,但在粉丝眼里,它是无价的,估计拿回家要当菩萨供起来,任何人都不能损坏了它,甚至碰一下都要经过申请;又或者,这是一个崇拜者的热烈,崇拜者所崇拜的,对方可以存在,也可以早就化作尘埃,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他心里有这个人就好了——我可以去你曾经在的地方,缅怀凭吊你;我可以去到你的故居,摸着上面的一桌一椅,想象着触摸了你的指尖;我可以爱上任何一个你曾经涉足过的地方,千里迢迢跑去踩一踩那里的土地,心里想着,不知道会不会跟当年的你踩着一样的步伐??
  崇拜到深处,自然也是有爱意的,有时候仰慕跟暗恋也就一步之遥。
  这种仰慕之情,是自己单方面的,并且知道对方永远不会回应,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有思想,我有感情,我有你住在我心里就足够了。
  有时候,爱情真的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对方都无需作出回应。我只是爱慕你,不曾强求什么,不向你施与厚重的热烈,也没有据为己有的欲望,你无需身负压力,无需如坐针毡,甚至你都无需知道。因为,你知不知道,我都不会抑制我的情感。
  《甘棠》里所写的,不就 这样一种浓烈吗??召伯早就死了,棠树也谢了又开,早已不是当初那些枝桠,没关系,说我刻舟求剑也好,痴人说梦也罢,我就是要这样守着他曾经的一丝痕迹,好让我得到些许的慰藉和满足。
  当然,话说回来,对方不会回应,也就不会有拒绝,那么,自己也就不会被辜负了,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了。没有接触后的那些难堪和尴尬,没有生活在一起的噼里啪啦和满地鸡毛,他只存在在自己心里所想。
  可以说,《甘棠》本身的故事和历史背景是与爱情无关,可《甘棠》里所描述出来的感情,确实是世间爱情的一种啊。或者,再八卦一点地假设,有没有可能,《甘棠》就是一个“花痴”的姑娘阅读了召公的事迹,从而对他产生了由崇拜到爱慕的情愫呢??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5 07: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发的没有按照顺序来,后来理了时间顺序,所以现在发的都是《诗经》
  《诗经》还有六篇没写完,八篇没发出来,等更新完《诗经》部分,下面就是《乐府诗》的专场了。
  《乐府诗》目前只选了十首,都已经写完,前面有发过两篇。
  接下去就是“诗”的部分,然后“词”部分。诗词部分是从唐诗宋词开始,到元明清的诗词,现在写的还比较少。现在总共分为四卷吧。
  其实近代诗歌最近也有点喜欢,在考虑要不要再加一卷中。

10

主题

-10

回帖

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9
 楼主| 大梁如姬 发表于 2015-5-25 08: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试看是不是差不多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