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孔儒综合症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1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拾级 发表于 2015-6-3 1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儒综合症
孔儒综合症是发生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的一种新型精神类疾病,罹患此病的人大多与共和国同年,他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在“十年浩劫”中经历过革命风暴的洗礼,满脑子“破旧立新”的文革造反思维,一提起“孔儒”就污言秽语骂骂咧咧。他们把孔子当成中华民族最大恶人,把孔子门生——不管是孟子、荀子、黄宗羲、谭嗣同还是董仲舒、朱熹、和珅——都当成不共戴天的仇敌,无论有无听众、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都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这种强迫性偏执症状已经大大影响了病人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探寻此病的具体症状及产生原因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罹患孔儒综合症的人通常表现出显著而持久的抑郁悲观情绪,轻者闷闷不乐、无愉悦感、总感觉心上压着什么东西;重者悲观绝望、度日如年,视自己民族为劣等民族,用莫须有的“民族劣根性”栽赃自己的同胞,对身边的人由初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逐渐升级成与日俱增的憎恶与狂怒。
孔儒综合症以突出偏执妄想而无持续幻视为特点,其临床表现与偏执狂有近似之处,但妄想结构没有偏执狂那样系统,亦不固定,虽伴有轻微幻听,但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分散与荒诞离奇、伴有持续而强烈幻觉不同。具体症状如下:
1、释义妄想:在解释孔子及孔子门生的书时完全不顾历史与古汉语常识,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地按自己的臆断肆意解读。
2、评论性幻听:评论现实与历史时既不尊重他人意见,也不尊重逻辑,一味沉浸在自己偏执的妄想中,且时常被偏执妄想产生的幻听困扰。
3、强制性思维:偏激思维一旦成型便不再受人的意志控制,即使有时产生怀疑与厌烦也欲罢不能。
4、行为孤僻退缩、与现实格格不入,情感冷漠、尖刻,对朋友亲人充满疏离感。
引起孔儒综合症的原因很多,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也有性格心理方面的,还有生理方面的。这些原因有的隐伏在人的意识表层,经过仔细梳理能够被人类认识;有的藏匿于潜意识深处,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被人类感知。
思想认识方面的病因是“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方式。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将从古至今几千年华夏文明史用“封建专制”简单予以否定,完全不顾中华民族曾几度领先世界潮流的事实,完全无视中华民族曾在孙中山领导下在亚洲率先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事实。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人简单地将“专制”与“自由”对立起来,把“专制”的标签粘贴在自己民族身上,全然不顾“专制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矛盾体,全然无视思想绝对化带来的恶果。更为荒谬的是他们还把近现代民族落后的原因不加区分地归咎于中华传统文化,把孔子说成阻碍中华民族迈入现代民主社会的罪魁祸首!
性格心理方面的病因有冷漠、忧郁、固执、敏感多疑、自尊心强、自命不凡、以自我为中心、有强烈的自恋倾向等等,这些病因有的由于思想偏激引起,有的因为从小缺乏爱所导致。
生理方面的病变则因长期情绪激愤和心理压抑而引发,首当其冲的便是肝肺肾,这些器脏的病变会极大加速孔儒综合症的形成与发展,此外某些难以言齿的生理隐疾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孔儒综合症虽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以后大陆老年人的又一杀手,但比起后者来仍不足为惧,因为这一新型精神疾病很容易治愈,只要患者不固执己见、不讳疾忌医,几乎个个都能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永绝后患。要根治该病其实很简单:那就在回归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最好的药方莫过于《道德经》和《论语》,仔细读几遍,然后用“阴阳平衡矛盾互变思维”取代“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
众所周知,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一个东西的两面——阴与阳,阳即阴,阴即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矛盾双方相异相对又相辅相成,若即若离又和谐统一。这个道理我们的先人老子和周敦颐以及大洋彼岸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但自黑格尔将矛盾分出正反以后,情况就大大变了样。矛盾一旦分成正反,对立便不可避免,相生相克的理论也应运而生。从此以后,好与坏、善与恶、真理与谬误变成了可以脱离对方独存的客观存在,人性的弱点又让人纷纷把自己打扮成真理与道德的化身,将持不同意见的人视为不齿于人类的恶魔。于是,人世的纷争从此拉开序幕,人与人之间残酷的斗争渐渐无止无休。
何谓正?阴阳平衡即为正,阴阳失衡则为反。如果将阴阳——矛盾分成正与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好与坏、对与错,而正与反、好与坏、对与错能和谐相处吗?不能!它们只有斗争,只有一方灭失另一方!于是残酷的阶级斗争理论便应运而生。要问极端思想怎么产生的?正是割裂阴阳把正与反绝对化的必然结果!一个人只要陷入这种绝对思维,就会将自己摆在真理与道德的绝对高度,从而变得偏执武断,最终将自己同胞视为敌人并毫不容情地宣判其死刑,孔儒综合症患者咬牙切齿诅咒“孔儒”正是中了这种极端思想的毒害。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再来分析历史与现实便易于反掌了。历史怎样形成的?你争我夺、改朝换代只是表象,沧海桑田、兴盛衰亡才是实质。评判历史不能对仁君与暴君不加区别、不能对贪官佞臣与清官贤臣一概而论、不能将盛世与败世等量齐观,用“封建专制”将一个民族几千年文明统统扼杀何其荒谬!我们不能因一个民族的暴君与贪官佞臣使国家陷入败世就断定其为劣等民族,因为仁君与清官贤臣同样也曾使自己民族领先世界潮流。纵观历史你会发现:孔子思想恰恰是仁君、清官贤臣与盛世产生的原因,暴君、贪官佞臣与败世则因背离其思想所致。至于暴君、贪官佞臣及其御用文人歪曲利用孔子学说,其责任不能归罪于蒙冤受屈的孔子。
儒家学说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孟子和荀子用“君轻民贵”“从道不从君”传承孔子思想,揭开全民族“替天行道”反抗暴政的序幕,“得民心者得天下”“君权民授”更是闪耀着现代民主思想的光辉。与此同时,董仲舒却用“君为臣纲”曲解孔子“君君臣臣”思想,把儒家学说引入歧途,此后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权神授”更是将儒家学说变成暴君的附身符与杀手锏。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绝不可概而论之,无论继承或扬弃必须先弄清对象,笼统地指称全体的做法武断而偏颇。那些将儒家文化当成整体弘扬或批判的人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而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原因正是“一分为二矛盾对立”思维模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孔儒综合症患者仅仅改变认识方法远远不够,还须努力克服其性格弱点。首先需要克服的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他们认定孔子是民主的敌人、是“封建专制”卫道士,认定“三权分立”“多党制”“全民普选”是民主的本质。可是他们不知道民主也和中庸一样是一种态度、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民主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民主不能单靠言辞表述,而是语言与行动的统一;民主不能复制他国的现成模式,必须由每个民族自个儿去创造。民主的本质是什么?是仁爱与包容,是尊重他人、彼此和谐共存,民主的基础正是孔子的中庸!
其次需要克服的是“好高骛远”。一个人既然认定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当然渴望一夜成名万古流芳,于是绞尽脑汁想开出一剂救世良方。可是世上真有救世良方吗?没有!绝对没有!希特勒曾经幻想过、马克思曾经幻想过,结果统统失败了!历史的进步、民族的崛起需要人们在哲学、经济、文学、科技、政治各个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更不会有什么先知先觉!“打倒孔家店”绝非救世良方,同样的道理,在孔子书中也不可能找到救世良方,能找到的只有一种不偏不倚的人生态度,这种仁慈包容的人生态度却是我们民族摆脱贫穷落后走向民主繁荣的有力保障!
最后需要克服的是“尖酸刻薄”。因为尖酸刻薄会使人变得日益冷漠与自恋,而自我的膨胀容易使人对自然、对生命、对真善美失去敬畏,刻薄地谩骂孔儒、恶毒地诅咒一个宽厚仁慈的老人正是这种敬畏心消淡的体现。
盘点历史,反孔第一人要算商鞅,他把孔子“六艺”比成六只祸国殃民的跳蚤;随后秦始皇将《商君书》当成治国宝典,焚书坑儒企图将孔子思想扼杀于摇篮中;洪秀全接下来将孔子妖魔化,杀书生之余不忘毁孔庙砸圣像;毛泽东做得更绝,文革中将全中国几百万“孔儒”打倒在地,还让红卫兵小将踏上一万支脚!我不明白今天孔儒综合症患者反孔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但我清楚他们一定不想让“封建专制”在我国继续留存,然而当一个人的动机与目的背道而驰时,我只能将这视为一种精神疾病。毫无疑义,民主靠具有民主人格的国民来践行,民主意识的培养比民主思想的传播更为重要,一个具有民主型人格的人即使身为帝王也可能带领臣民迈向民主,而一个具有专制型人格的人即使成为民选总统也可能将国家重新引向专制。
我偏激而固执的同胞,不知以上这些逆耳忠言能否使你幡然醒悟,如果你依然余怒未息,不妨去宝岛台湾走一遭,那儿可是古老中华唯一没被赤潮玷污的净土!你去那儿走一走、瞧一瞧,听听海峡对岸的同胞如何评价孔子,看看他们怎么刀不血刃地过渡到了现代民主社会,但愿你在那儿能邂逅大陆民众迷失已久的精神家园!民主的本质是什么?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6-3 11: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学的主体思想、核心价值:春秋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出现了“礼崩乐坏”、百家争鸣、革故鼎新的局面。为了恢复周朝的礼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孔子儒家学说的主体思想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意思是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恢复周朝的礼制。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等级差别,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含义是:君臣父子要各守本份,按照礼制的规定,君要有君的权威,臣不得计较君主的好坏,要绝对服从。父要有父的威严,子不得计较父亲的对错,要唯命是从。孔子学说强调孝为仁之本,孝则不会犯上作乱。其宗旨就是“忠孝”。孔子强调“复礼”这“礼”就是周朝的礼制。“礼”的核心价值是“尊卑有别,贵贱有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个“礼”不是礼貌、礼仪的“礼”,而是强调尊卑有别,贵贱有分,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等级秩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意思是:君主役使臣子要有权威,臣子侍奉君主要效忠。对于“孝”的问题,孔子强调“无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意思是:子女不可违背父母的意愿,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要遵循“父母之命”,不得计较父母的对错,要唯命是从。甚至父亲死后三年内也不得违背其意愿。孔丘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认为统治者是天生聪明的上等人,被统治者是下等的愚民,永远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智”或“愚”是由身份、地位决定的,确实匪夷所思。这种逻辑思维影响深远。文革时期一个人的善恶好坏是由经济地位、阶级成份决定的;在当今,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学历决定的,学历等于能力,文凭代表水平。孔丘反对晋国铸刑鼎推行法治,宣扬尊卑有别,贵贱有分的礼治。鼓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载:“国君扶式,大夫下;大夫扶式,士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礼记》规定了高贵者享受的礼遇和豁免刑罚。大夫出行与国君相遇,大夫要下车行礼;士出行与大夫相遇,士要下车行礼。庶人没有资格享受礼遇,大夫可豁免刑罚,刑罚不适用于国君身边的高贵者。孔丘教唆统治者“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要使民众按照我们的意见去做,不可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两千多年来,专制统治者对民众实行钳制思想,压制舆论,控制信息,隐瞒真相。自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愚民思想已见不得阳光了。一些狭隘民族主义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者使出改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断句的伎俩。汉儒、宋儒、明儒、清儒在解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时,用语虽不尽相同,但意思基本相同,更不会出现改变断句的做法。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故意改变断句就是故意曲解古文原意,用自己的立场观点来篡改孔子思想,以达到其偷换概念,混淆视听的目的。孔丘强调“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其含义是:恢复周朝的礼制,遵守上下尊卑等级秩序,民众是不得议论批评朝政。进一步教唆统治者要禁锢民众思想,压制社会舆论。孔丘宣扬“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公开鼓吹为高贵者隐瞒罪过。中国史书讲究“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是指孔子修订《春秋》并不是实事求是按史实秉笔直书,而是创造了“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的修史方法。这种修史之法曲笔隐讳,任情褒贬,完全不顾史实,开创了中国古代无信史的先河。 “为俑者不仁”《礼记?檀弓下》。孔丘认为以俑来代替人殉这种做法不仁,俑殉违反礼制,质问“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强烈要求维护人殉制度。“始作俑者”,典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来代替人殉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孔丘坚决反对用象人的俑来代替人殉。孔学的实质是对卑贱者单方面的苛求,为卑贱者和高贵者设立双重标准,权利与义务关系失调,人的尊严与权利的不平等。损下利上,损卑利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和既得利益,愚弄、奴化民众,使卑贱者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6-3 17: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狭隘民族主义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者把儒家的纲常伦理、封建礼教这些历史糟粕挖出来作为传统文化、道德精神来宣扬,他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福祉而追捧古代的蒙昧与封建的流毒。这种强迫性偏执症状已经大大影响了病人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14

主题

-14

回帖

1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8
赤松渺 发表于 2015-6-3 1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静虚林亚兴是标准的红卫兵丑类。它们重复不变的是文革批林批孔的那一套。

2

主题

-2

回帖

1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0
林亚兴 发表于 2015-6-3 19: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人:.湖湘思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5/6/2 8:50:55引用回复: 第 9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