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隋文帝的为政举措和历史地位

[复制链接]

12

主题

-12

回帖

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
清走 发表于 2015-6-3 1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多年,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粮食,改革货币。杨坚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隋文帝开始用考试来选拔官员,是中国科举制的最早雏形;隋文帝制订《开皇律》。废除原来的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杨坚灭西梁,灭南陈,平江南,统一全中国。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隋文帝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纮”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正式建立的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超过了以往,唐朝到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
     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首都大兴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京城及各地的粮仓,大的可储粮千万石,小的也储粮几百万石,都储满了谷物。长安、洛阳和太原的国库中,储存的绢帛各有数千万匹。隋文帝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2500万,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
     北齐和北周时期的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由于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的汉化进程一度搁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立即力行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上层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隋文帝对汉文化的发展传承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对恢复汉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范文澜评价说:“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隋文帝在力求巩固国家统一的方针下,行政、定制度,对待敌国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西晋以来将近三百年的动乱,到隋文帝时,确实稳定下来了。他是较好的政治家,因为他多少能够留意到劳动民众的愿望。”
但是,在隋文帝杨坚这些功绩的背后,也有他平扃鄙陋的一面,如疑心太重,许多功臣成了他猜疑的牺牲品,使他失去了大批可用的朝臣,同时也招来不少小人。由于他选错了杨广这个继承人,他开创好江山早早被葬送,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了全国的短命王朝。帮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