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耀古腾今照大千

[复制链接]

15

主题

-15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边材 发表于 2015-6-4 09: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距今二千六百二十五年之前,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一位名叫悉达多乔达摩的太子诞生在我们的世间,他就是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导师——释迦牟尼佛陀。
        正是五月月圆日,兰毗尼大花园繁华正盛,摩耶夫人与其随从近百宫女正在花园里赏花,突然间怀孕已满十月的摩耶夫人急忙坐在树下,片刻之后,悉达多太子便诞生在人间。这个神圣的大花园,从此即被世人所重视。公元前二世纪时的阿育王朝拜此地时,为了纪念伟大的佛陀诞生于人间,曾在此地树立了一座高大的石柱。这块石柱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雨之后,上面刻的碑文,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并成为我们发现此地的重要文献资料。
        与所有的正常人一样,悉达多太子在经历了童年与少年时代之后,于年盛力强的青年时:独自出家,勤修苦行,六年之后,他感觉有些偏离,于是赶紧折回,沿正道缘起思维,没有过多久,便了却了无始以来所积累的所有业缘,彻底的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于一株菩提树下豁然大悟,成为天上人间唯一的觉者——佛陀。
        觉悟的喜悦,决非人间的语言文字所能表达。佛陀沉侵于此喜悦之中享受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大梵天王下凡人间,极力劝请佛陀将他内证的体验传授于人间,令苦难的众生同得解脱。佛陀欣然同意,从菩提树下站起,开始观机施教。于有限的四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之中,演说了无数的解脱法门,使无数的有情获得解脱,证得道果。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舍利弗与目健莲等常随佛陀身边的十大弟子。
        佛陀象世间的老师一样,只是将他所证所悟的心历路程毫无保留地告诉世人,并没有自诩为因自救而能自由拯救他人的救世者。他常劝诫弟子们要自己解脱,一个人不能直接纯洁或玷污他人,并强调自己为自己的依怙和个人精进的重要性,在法句经中,佛陀明确地指出:“汝应自努力,如来唯导师。”
        佛陀仅仅指明了道路和方法,通过这—道路和方法人们可以从痛苦和死亡之中得到解脱,达到最终目标。虔诚信奉者希求从生命之苦中得到以解脱,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依附他人而求解脱就是放弃自我的努力。在巴利文三藏《长部》第二品中说:“自为己洲屿,自为己依怙,无求他庇护”。这引人深思的言教,对那些为了达到贪求虚幻的幸福而依附于神灵而寻求赎罪的无益之行,确是最佳的开示。
        佛陀生于人间,以有情而住世,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他示现了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获得无上智慧和究竟觉悟,而不是把看不见的神灵驾于人类之上,也没有把人类安置在顺从神祗之地。他说无需依附外在的神或媒介作用的神职人员,人类完全可以从生命的病苦中得以解脱,达到涅槃的永久快乐。他说解脱之门向每一众生敞开,无论是贵族还是贱民,圣洁之人还是邪恶之徒,只要他们改过自新,上求圆满真理,都可以登堂入室。他没有迫使他的信徒成为他教导和他本人的隶属,而是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思想,劝导他们不要仅仅因为尊敬他而接收他的教导,而应该彻底地加以检验之后再付出行动。
        佛陀典范人生,他的慈悲与智慧无与伦比。在《乔达摩佛陀》中说:“乔达摩具备了我们东方人杰出思想家的素质,就人类的生活和思想而言,他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宗教的创始人,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是如此的纯洁,其教导的深度和广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其它任何宗教。他属于世界思想历史,是全人类文化阶层的共同财富。从理智的完整性,道德的诚挚性,精神的智见性来加以衡量,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威尔斯在《历史三伟人》一书中这样说:“在佛陀身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质朴,热忱,寂静,为光明而战之人:一个并非神秘,而是鲜明的人道个性。他教给人类宇宙之体性,许多我们现代最完善的观点与佛教紧密一致。他教导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痛苦和不快都是来源于自我。在人类还没有达到安乐之前,一个人不再为其感官和自我而生活,然后才能跨入伟人的行列。佛教以不同的语言使人们知晓早于基督五百年之事。在许多方面,佛陀更接近我们和我们的需要。在宗教生活中,佛陀比基督更使我们明确了每—个人的重要性。”
        佛陀就是这样一位极其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伟人。二千六百多年过去了,他的言教没有因为岁月的流失而被世人淡忘,也没有因为外道的干扰和暴政的阻扰而受伤。在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加凸现出他的言教的合理性和可实践性,如同纯金一样,耀古腾今,永不变色。刻苦用功,逃离华工。
笑看lz 该用户已被删除
笑看lz 发表于 2015-6-4 1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楞严经:“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如同有人有手指示月亮的方向,告诉他人月亮的所在。那个人应该顺着手指去看月亮。假若反复的研究这个手指,以为是月亮,那么这个人不但亡失了月亮,更迷失了手指。为什么呢?因为把手指当作月亮了!这里的月轮,指的是我们清净的佛心佛性。手指,则是比喻指引我们认佛心、识佛性的言行等。比如经、法等等,无非是指月的手指,通过它们的指示,令我们得悟究竟的佛心佛性。假如我们不能通过经法的指引,找到清净的佛性,却以为经法是目的,执着于经法的语言文字,反复地研究,以为佛心,以为佛性。那就是把手指当作月亮了,不但失迷了清净的佛心,更会失去经法的意义所在了。